劉曉華(蘇州常衛環??萍加邢薰?,江蘇 蘇州 215163)
化工園區建設是我國新型化學工業發展階段的一種主要表現形式,隨著工業化的發展近年來日漸成為發展的主流趨勢[1]。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我國各地區都在大力興建工業園區,在一定程度上為新型體制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助力。在全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的大背景下,我國的廣大人民群眾及業內人士對化工園區的污染問題更加重視,并將如何治理化工園區的環境污染,提升環境質量作為發展中的一件大事來抓。諸多研究發現,造成我國工業園區環境污染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對管理工作進行統籌規劃和科學管理。只有充分認識到加強我國工業園區環境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結合當下管理中的不足,有針對性的采取相應的治理措施,才能從根源上解決工業園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實現地方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發展。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國化工工業發展持續向好,化工園區集中度進一步提升?!笆奈濉逼陂g,我國將重點發展18個沿海石化園區、18個內陸石化園區、4個現代煤化工基地和30個專業化工園區,并培育產業集聚度高、相關產業協同促進的五大世界級石化產業集群。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資料顯示,2020年,化工行業規模以上企業22 973家,較上年減少362家,化學工業營業收入6.57萬億元,下降3.6%;利潤總額4 279.2億元,同比增長25.4%;化工行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6.51%,提高1.51個百分點[2]。整體來看,2020年國內化學工業效益實現顯著增長。
園區內企業密集,引進化學品種類繁多,園區內企業生產和使用的原料、中間體和產品絕大多數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蝕等特性。?;吩谏a、使用、儲存和運輸等過程都存在風險,容易引發類別多樣的事故。
化工園區作為一個系統,各企業為其子系統,每個子系統的風險對整個工業園區其他子系統的安全構成威脅,尤其是火災、爆炸、毒氣泄漏等事故,容易產生連鎖反應,影響周圍企業。
化工園區一旦發生火災、爆炸、毒氣泄漏等重大安全事故,容易波及到周邊的居民或流域等環境敏感點,從而引發和演變成較大范圍的環境風險,“8·12”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就是個慘痛的教訓。
化工園區是化工企業的集聚地,園區內化工危險品種類多,密度大,容易引發重大危機事件,從而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人員傷亡及環境污染等問題。在此,筆者將對當前我國化工園區存在的主要問題做幾點總結。
當前,我國的化工園區認定工作中,基本只有山東和云南等地展開了此項工作。實際上,化工園區認定作為化工園區規范化建設和科學管理的一種重要依據,決定著企業能否順利搬遷入園。除相關認定工作的時效性不足外,相關環境管理和綠色發展規范的不完善成為影響化工園區規范管理的重要問題,正是因此,化工園區管理中出現監管不力、風險防控能力不足、監測預警能力薄弱、環境突發時間應對處置能力不強、管理不規范等系列問題,影響園區管理成效。
由于化工園區生產中諸多都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易揮發的化學物質,所以,在園區選址時必須謹慎,確保布局得當,選址科學,一旦在規劃布局中不按照原環境保護部發布的《關于加強化工園區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的相關規定,出現園區建設與區域產業發展定位不符,建立在人口相對集中的城區時,將會嚴重影響生態功能的正常發揮,不但威脅著當地的農田水利工程,還會給當地百姓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響。然而當前,國內的很多化工園區缺乏對布局的合理規劃,存在突出的環境問題、基礎設施薄弱、管理責任不清、技術力量薄弱;未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在線監控裝置,污水管網未覆蓋全部區域,無固廢集中處理設施;有毒污染物難以有效去除,高鹽高濃度廢水處理,惡臭氣體排放強度高,工業固廢(危廢)風險較高;園區管理機構環境管理意識不清,園區環境管理檔案缺失,園區專職環境管理人員少,技術薄弱等現實問題,這些都是區域規劃不到位引起的,并造就了長江經濟帶相關地區“重化工”圍江現狀,其所帶來的環境隱患不容忽視。
當前,在一些較為大型、成熟的園區建設管理中,已形成相對完善的產業鏈和相應的配套體系,在園區建設發展中找到與其發展相適應的定位,并制定相對嚴格的入園標準。但在一些地區的小型園區規劃中,由于其籌建時間不長,相關制度規范具有一定的落后性,因此,對入園要求并不嚴格。尤其是在一些園區進行招商引資發展時,往往過于重視經濟效益的獲取,忙于完成政績,而對當地資源開發的合理性、環境的實際容量和化工企業的污染程度和產品結構的平衡性等不夠重視,這對園區發展質量的提升十分不利,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園區管理成效。
化工行業的特殊性要求其在園區管理中必須加強對從源頭原料到生產成品、從運輸到經營管理的各處細節的嚴格管理,由于每個部分都可能存在污染隱患,特別是一些產品具有有毒、易燃易爆等危險因素,因此,給相關企業和人員提出較大的安全與環保方面的工作考驗。加之部分地區存在園區規劃不科學、環境應急設施相對缺乏、管理力度不強、制度規范缺位等系列問題,注定其在管理中應對突發事件時的管理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安全和環境風險等級。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和工業化步伐的加快,一些園區和城區的安全距離變得越來越短,增加了安全環保風險。此外,一些園區的建設正處于環境敏感區,這就意味它就像一枚定時炸彈,成為決定著生態環境發展的一個重要隱患,除此之外,生產設備的大型化和布局的密集以及區域發展也使化工園區的安全隱患增加。
在 2000—2010年的10 年間,全球化學品產值翻一番,增長主要來自以中國為主的新興經濟體國家,其中中國的貢獻占了大約50%。OECD 預計,中國到 2020 年的化學品產值增長率將遠高于其他國家,成為不折不扣的全球化學品生產和消費第一大國[3]。
對于化學品管理,中國長期以來的監管重點都是“危險化學品”,其顯著特性是易燃、易爆、急性、毒性等。但需要強調的是,很多人類社會廣泛使用的化學品一般都不具有顯性的“毒性”或“危險性”,但是可以在很低的濃度水平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產生長期潛在的危害性影響。當前,形形色色的化學品廣泛存在于人們的日常物品和周圍環境中,中國的化學品管理體制尚未充分跟上世界化學品管理的發展潮流,化學品管理制度體系發展長期滯后,管理制度和力度有待進一步完善提升。
在化工園區的建設和環境管理過程中,可借鑒世界著名化工園區的成功案例,如:新加坡裕廊、韓國蔚山、比利時安特衛普等,對標國際標準,一切從高從嚴建設生產。在環境管理中,化工園區應提前對相關區域和規劃進行環評,嚴格準入標準,細化安全環保準入清單;對環評中不能達到審查標準的園區企業,不得準許其進園[2]。
為解決部分化工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問題,徹底解決此類環境污染,化工園區應完善相關基礎設施建設,適時采取相對封閉式管理,設立合理的專業消防設施、污水處理設施和危險廢物處置設施等。并應有效控制園區的污染物排放,在持續減排中,逐步改善園區的環境質量。通過引入產品項目、公用輔助、物流傳輸、安全環保、管理服務等五個“一體化”發展理念,將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可持續發展等融為一體,在統一規劃管理中,集中建設污水處理廠、危險廢物焚燒廠、資源回收綜合利用廠、防護林、人工濕地實驗系統等環?;A設施,以強化環境管理保障[4]。
化工園區在建設中,要加強環境監管的有效性。環保部門要提前介入,建立環境監控體系、安全監控體系和安全環保管理部門,配備專業的安全監管隊伍和環境監察隊伍,做好日常監測、監管工作,通過定期開展全面污染源、環境質量監測的方式,提前制定應急預案,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降低環境風險。
此外,在化工園區建設中還應建立統一的應急響應中心,將接處警、指揮、輔助決策和信息系統集于一個平臺,通過綜合功能來實現風險管理,在完善風險管控體系的基礎上,提前制定針對有毒有害氣體、污染廢水等環境污染和火災、爆炸、泄漏等多級的風險防范措施,形成統一的總體應急預案和各專項應急預案,通過定期演練來不斷完善預案,以降低重大污染事故的發生率,減少環境風險。
目前,環保要求日趨嚴格,公眾環保意識日漸提升。在化工園區的整個廢棄物管理中,最關鍵的就是危險廢棄物的信息化管理系統,要提升其管理成效,應在信息管理方面從客戶登錄到編制整個流程再到進場接收,可以保證整個流程中的安全性,所有廢棄物信息的準確性,進入倉庫后可以準確找到它的倉位、數量、種類、主要元素及含量,通過大數據的測算可以根據廢棄物的熱值配伍進行處置,從而降低處置成本,提高整個項目的運營效率。此外,還可為園區提供包括場地修復、現場危廢管理、應急響應,以及水務和能源管理等在內的現場服務,為化工園區企業的綠色、持續發展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
雙碳時代,化工園區現代化治理體系治理能力構建發展面臨著安全、環保、應急、綠色低碳的挑戰,新時代的化工園區應做好市場發展需求分析,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通過“環保管家線下治理診斷+智慧園區線上智能分析+環保云大數據一體化治理”,著力構建的“智慧、綠色、低碳”的新型第三方服務模式,在多個化工園區賦能園區治理持續創新,為園區帶來可感知、可管控、可治理、可提升、可持續的變化[5]。面對社會各項發展因素的考驗,化工園區應與時俱進謀發展,加快轉型升級,不斷朝著智慧化園區新方向邁進,學會在危中尋機,積極推動綠色創新,通過提供環保管家綜合服務模式,幫助用戶提質增效,提升特殊時代背景下園區的持續優化運營;同時在工業園區新型第三方服務、特征污染物微量控制與資源化等重點領域進行戰略布局,攜手客戶與合作伙伴,持續通過“場景生態化、科技創新化”釋放價值,助力園區管理者打造“智慧、綠色、低碳”發展新模式,為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構建低碳社會持續注入動力。
綜上所述,化工園區的蓬勃發展是我國化工行業走向成熟的標志,其帶來了經濟效益的提升,促進了其他產業的發展,在中國經濟發展中起到了核心的作用。但是,由于對園區的環境管理缺乏經驗,企業對環保的重視不夠,出現了一些破壞環境的事故,潛在的環境風險和安全隱患不容忽視。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環境管理措施,促進化工園區的綠色健康發展,成為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文章正是基于當前時代背景和社會現狀而展開的研究,希望能為提升我國化工園區的環境管理水平,平衡人類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推動我國化工園區建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