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麗(甘肅鋼鐵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嘉峪關 735100)
近年來,化學實驗室安全事故發生比較多,導致了惡劣的影響,怎樣科學地對化學實驗室進行管理,有效預防實驗室風險事故,是化學實驗室管理中需要重視的問題[1]。應該結合風險管理理論,開展對化學實驗室的事故風險分析,發現化學實驗室中主要的風險,針對這些重點風險進行預防和管理,以降低事故風險,促進實驗室安全、有效運營。
化學實驗室常見的安全風險有火災風險、爆炸風險等,實驗室中常見的易燃易爆物品比較多,例如:乙醇、甲醇、丙酮、乙醚、甲苯、石油醚等,這些都是化學實驗室中常見的實驗原料,如果管理不當,就會導致物料泄漏,在遇到明火或者是靜電、電路短路等情況下,都可能引發火災甚至爆炸,嚴重危及實驗室人員生命安全和實驗室財產安全。
化學實驗室中有很多物質都是有毒的,不管是氣體、固體還是液體。一些物質本身就有毒性,例如:氰化鈉、甲苯、甲醇、鹽酸、甲醛、氨等物質,如果實驗室儀器設備、管道密封條件不達標,就容易出現泄漏,在實驗室有限空間內也會有一定濃度的蒸汽,如果相關實驗室人員沒有做好必要的防護工作,就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中毒風險,危及實驗人員的生命安全[2]。
在化學實驗室中,有一些化學品具有強腐蝕性,例如:鹽酸、硫酸、乙酸、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等。在相關實驗操作中,如果操作不當,或容器出現破裂、損壞,很可能導致強腐蝕性物質泄漏,直接和實驗人員接觸,導致部分皮膚灼傷,或是造成相關設備、儀器等的腐蝕。
化學實驗室內的儀器設備眾多,很多設備是可移動的,如果在實驗過程中,相關防護設施存在缺陷,或是實驗人員沒有按照安全操作規范進行,則可導致觸電風險。
化學實驗室中的實驗儀器、設備、機械等多種多樣,一些設備中有快速移動部件、齒合部件等,實驗人員在操作使用中如果沒有有效的安全防護,可能被誤傷;如果實驗人員沒有佩戴專門的安全防護設備,也可能導致機械傷害。
就化學實驗室中的危險化學品儲存風險來看,主要表現在以下七方面:
第一,禁忌物混放,如果有化學物品泄漏,就可能引發火災和爆炸等風險。
第二,儲存中存在玻璃瓶的破裂或泄漏,可能導致相關實驗人員接觸有毒物料,或吸入有毒氣蒸汽引發中毒。
第三,泄漏的易燃燃料和明火接觸導致火災。一些物料和空氣混合后會產生爆炸性混合物,遇到火源后易發生爆炸風險,也會引發火災。
第四,一些實驗室危險化學品可能因為電氣火災產生二次火災風險。
第五,部分甲類易燃物料沒有密封保存,如果露天擺放,可能在陽光暴曬以及其他熱源作用下,導致包裝物產生破裂,也會引發火災或爆炸風險。
第六,實驗室危險化學品庫房中的相關電氣設施安裝不科學,可能產生電火花,引發火災或爆炸。
第七,在庫房中相關靜電接地不合理,靜電積聚時,也會引發火災或爆炸風險[3]。
目前,化學實驗室因為思想守舊以及傳統實驗室制度的限制,很多實驗室人員自身的風險意識比較淡薄,針對時間價值、風險價值、機會成本等沒有明確的認識。實驗室對于風險管理和實驗室管理工作的重視度不夠,也沒有制定相應的風險管理制度,風險意識不足。
目前,化學實驗室風險管理中,風險評估工作比較滯后,實驗室內部缺乏專門針對實驗室風險因素評價和管控的部門,實驗室風險評價工作流于形式。而實際上,一些實驗室的針對風險管理的相關評估體系也沒有構建起來,他們的風險管理資料不健全,規范性不足,導致他們在實驗室風險評價和管控中,無法確保評價規范性和準確性,不能有效把握實驗室風險管理中的重難點,無法及時識別和防控實驗室風險,導致實驗室風險增大,內部控制難以實現。
目前化學實驗室風險管理中,一般都是采取籠統的管理方法,對于看得見的風險進行適當管理,看不見的風險常常會忽視,這種管理很難達到風險管控的有效目標。相關風險管理措施落實不到位,風險管理重點不突出,很難確保實驗室風險能夠得到有效控制,也會降低實驗室風險管理的整體效果。
首先,要確保化學實驗室風險管理模式的有效構建,必須要考量現階段市場經濟環境,從現有經濟發展情況出發來合理的調整自身傳統的實驗室風險管理模式。創新實驗室風險管理模式,不僅需要從結構和表現形式上進行創新,還要實時性糾正管理人員的風險管理思維。創新傳統實驗室風險管理手段,注重決策實施和責任到人的生產活動,確保實驗室風險管理高效結合現有實驗室生產實際,精準定位實驗室風險管理的控制內容,從而完整結合各生產部門的管理風險,確定管理內容和事項。由于傳統的實驗室風險管理手段模式單一,因此,在制定實驗室風險管理責任分工制度時,要確保現階段日常風險管理工作的落實,做好對于主要風險因素的管控,保證各項風險管理要求能夠有效地契合實驗室生產和風險管理現狀。對此,針對以往實驗室風險管理形式和方法都比較單一,影響風險管理工作的效率的問題,隨著目前的信息技術、網絡技術、通訊技術、智能技術等不斷發展和應用,在實驗室的風險管理中,應積極嘗試信息化、智慧化風險管理工作模式的構建。對此,實驗室要結合自身風險管理的信息化管理需要,積極強化相關管理工作,轉變風險管理方式,積極引入先進的管理軟件和技術,提升風險管理信息化水平和效率。實驗室管理模式手段的創新也離不開對相關管理人員責任意識的培養和責任制度的制定,從現有實驗室風險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著手,來確保核心風險管理責任工作的落實。提升實驗室日常管理監督的行為約束性,提升監督機制的規范性。實驗室要建立起定期和非定期的責任行為工作匯報制度,通過現有信息化技術水準,構建出可操控性的實驗室風險管理體系,確保化學實驗室風險因素能夠得到有效管理。
其次,實驗室風險管理中,還應該完善風險管理制度,實驗室在經營管理的過程中,要將內部控制風險評價作為重要的管理內容和工作,針對實驗室經營中的主要風險進行評價,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然后,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實驗室經營管理中的風險管控重視度,建立完善的風險預警和執行機制,將實驗室經營中的主要風險因素管控到位。為進一步培育實驗室合規文化,提升全員內控及風險防范意識,提高實驗室風險防控能力,保證經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確保實驗室經營目標的貫徹執行,實驗室要圍繞內部控制的目標和基本原則,對標名企和從業經驗,把握實驗室內部控制及風險管理的含義、特征、關鍵環節及程序等,并結合目前實驗室制度建設及內控執行實際,對實驗室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措施及當下環境易存在的風險問題進行分析和總結。最后,實驗室還需要加強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業務規劃,就是要進一步梳理完善現有實驗室內部控制制度,在建立健全風險防控體系上持續發力,同時,加強全體員工的認知程度和風險管理意識,全面提升風險防控意識,促進實驗室風險管控水平全面提升。
為保障化學實驗室可持續發展趨勢,做好實驗室風險管控,提升實驗室的市場競爭力,必須合理規劃實驗室風險管理工作范圍,從現有會計風險基礎工作著手,詳細分析風險成本和控制范圍的風險,針對風險控制內容來精準定位具體的生產實踐活動和各項費用的支出,并以此為風險控制范圍,制定基礎來科學地實施風險計劃。會計風險工作嚴格控制實驗室成本范圍,實驗室管理人員必須要按照項目合理性標準,來考核成本的風險管控條例,確保風險管理工作能夠與實驗室生產實際同步進行,嚴格杜絕實驗室非可控性管理行為的高風險狀況,真正做到實驗室風險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目前,化學實驗室在發展中,也要注重自身實驗室風險體系構建和完善,為實驗室管理提供科學有效的系統和框架。評估體系涵蓋著復雜架構下的很多層次,篩選出來的評估指標應能客觀且綜合,全面辨識了化學實驗室風險,構建風險評價體系。在這一過程中,要規避交叉的、冗余的指標,評估可參照的體系應被確認公正。側重選取最為敏感的、影響凸顯的項目著手來創設實驗室風險評估體系,凸顯明晰的評估主旨。評估體系要依循堅固的理論當作根基,且應該具有便捷優勢,便于真正去執行。評估體系可被隨時更正,添加或刪減這之中的關聯要素。可以復制某一要素,使評估流程能夠前瞻,維持這樣的優勢。評估可得的數值應當客觀,整合定量定性雙重的解析途徑。通過完善的實驗室風險評價體系構建,為化學實驗室風險管控提供必要的參考依據,促進化學實驗室戰略決策的優化。相關管理人員可以結合實驗室的風險評估結果,來制定相應的風險管控方案,確保實驗室的主要風險都能夠得到有效控制,降低風險發生率。
針對化學實驗室的重要風險因素,要做好相關管理重點把握,并制定細致的風險管理方案,提升風險管理的針對性。
第一,針對火災、爆炸風險管理。首先要有效控制和管理火源,在實驗室中,嚴禁吸煙,避免明火,要禁止相關實驗人員攜帶打火機、火柴等進入實驗室。在人員進出口設置避雷裝置,對于進入實驗室的人員開展檢查,及時排除風險。要盡可能有效控制實驗室中的相關儀器和設備,檢測相關電機、設備、儀表等的質量,確保質量合格,避免劣質、不合格的產品進入實驗室。針對實驗室中的相關設備儀表等,要制定定期的檢修和保養計劃,針對可能泄漏的物質進行嚴格檢查,對于可能產生高溫的部件做好密封和隔熱處理。要盡可能避免易燃物料的泄漏,制定完善的實驗紀律,相關實驗都需要嚴格按照實驗規范進行。在有危險的部位設置提示標識,加強相關實驗人員和工作人員的安全教育和制度學習,確保實驗室中安裝可燃氣體報警設備,以便在危機發生時及時響應。
第二,中毒風險管理。針對化學實驗室中毒風險,需要嚴格對相關儀器設備的質量進行檢測,避免存在質量問題的設備進入實驗室。對于一些常見的泄漏風險,要做好必要的防護服、防護面罩穿戴,預防突發情況。在實驗室操作中,要嚴格按規范進行,確保實驗室內的安全設施功能可靠,可以定期進行相關安全設施的功能檢測。此外,在一些特定場所需要安裝有毒氣體報警裝置,及時提示異常,以免人員中毒。
第三,腐蝕風險管理。針對腐蝕風險,實驗室在管理中要確保選用的實驗設備和器材安全可靠,質量過關。一些容器、試管、滴管、燒瓶、蒸餾瓶、閥門等不泄漏,有接縫的位置密閉性好。在實驗物料存放中,選擇一些有效的防腐器皿。實驗需要嚴格按照安全操作規范進行。在實驗前后,都需要對于重要的物料盛放器皿、管、瓶等進行密封性檢查,確保閥門無泄漏,管道無裂縫等。針對相關人員,還需要進行防腐蝕應急處理培訓,確保在不慎被腐蝕時能夠有效處理。
第四,觸電風險管理。在實驗室內,應該嚴禁私拉電線、私自增加電氣設備等行為,例如個人手機充電線不能在實驗室使用。相關人員要具備一定的電工常識,能夠掌握一定的觸電自救知識,明確安全電壓范圍。實驗室內相關電氣設備都應該做好必要的接地或者是接零處理。對于實驗室電氣設備、線路,需要定期檢查,及時排查問題,還要避免實驗操作中的違章操作情況發生,嚴格執行相關操作規范。
化學實驗室的風險管理工作對于實驗室的正常、有效使用具有重要影響,也是關系工作人員生命健康和實驗室財產安全的關鍵。就目前化學實驗室來看,其中存在的風險因素比較多,實驗室的風險管理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對此,文章提出要轉變管理方式,完善風險管理制度,并構建風險評估體系,把握實驗室風險管理的重點,提升風險管理針對性,這對于指導化學實驗室風險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