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剛
(河南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雙創”(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拓寬人才培養渠道的重要舉措,現代人才除基礎理論和技能外,還應具備良好的創業能力。新時期,黨中央為解決“三農”問題,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這是促進鄉村發展的一項重要決策部署?!吨泄仓醒?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提出,應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供必要的人力支持[1]??梢姡半p創”已成為拓展人才培養途徑和振興農村發展的新引擎。
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農村的基礎設施得到了極大改善,公共服務水平也有了大幅度提升。然而,相對于城市化建設發展,農村環境無法對人力資源形成持久吸引力。因此,要實現鄉村振興發展,應吸引具有鄉村建設熱情的人才,他們在意識形態和認知方面對鄉村振興戰略有著強烈的共鳴,在情感方面有著改變鄉村現狀的意愿。在管理心理學理論中,利他主義者和順從主義者通常具有較高的情感承諾,這是鄉村發展對人才培養的思想訴求[2]。一般來說,與鄉村振興發展密切相關的人群有三類:第一類是土生土長的農民,他們有的長期堅持工作在祖輩留下的土地上,有的則是外出務工,帶著技術、資本等資源回到家鄉,有著較好的創業基礎。鄉村發展與這一群體的利益息息相關,因此他們高度關注鄉村振興過程中的機遇。第二類是從農村走出去的學者,此類人群有著深厚的情感基礎,同時又有機會深入學習各種科學文化知識,更好地了解黨和國家振興鄉村的有關政策。第三類是從事鄉村振興工作的人員,此類人群對農村發展狀況較為了解,信息、資源、渠道等非常豐富,積極投身于鄉村振興發展工作。
從職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個體的經驗、技術和資源等,對促進鄉村振興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這些基礎越牢固,越容易實現個人的職業目標。人力資源領域的經驗不僅能夠提升個體參與鄉村振興發展的意愿,而且可以增強個人的知識能力,是個體人才在鄉村振興發展平臺上實現創新創業的重要條件。個體實現自我價值的關鍵因素包括人力資源、信息資源、財力資源和技術資源[3]。其中,人力資源指注重鄉村發展活動的個體人才、農業技術人才、農機制造人才、農產品經營人才等;信息資源是指收集以鄉村發展為核心的相關政策、文件、技術等信息;財力資源是解決鄉村創新創業過程中資金問題的有效途徑;技術資源是鄉村振興技術專家、農機服務站技術人員等鄉村創新過程中能夠解決技術問題的專家團隊。這些資源相互交融,是促進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基礎。
根據鄉村振興規劃中戰略性人才的部署,為了促進鄉村振興發展,相關人才應具備以下技能:一是對鄉村資源進行整合和規劃的能力。整合與規劃也是創新理念的具體表現形式,采用異構同位素原理對鄉村資源的不同性質進行重組。二是創新和應用與農、林、畜牧業密切相關的最新技術。農業技術創新主要包括農業機械自動化、醫藥技術創新、綠色食品的發展等。三是創新管理農業生產活動?,F代化農業生產不同于傳統方式,主要以人工智能技術為代表,因此生產管理工作將會有所不同。四是農產品營銷和推廣渠道的拓展。新時期的農產品營銷不僅需要重視電子商務的發展,更重要的是科學預測農產品的發展趨勢,并優化深加工過程[4]?!半p創”人才培養與鄉村振興對人才資源的需求相契合,能夠充分發揮相互促進的作用。
現階段,雖然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關于促進“雙創”發展的政策,但通過分析發現,一些政策目標和內容范圍較為廣泛,具體實施規劃不足,導致“雙創”開展效果不佳。據統計,只有2.16%的創新創業政策涉及法律法規和戰略綱要內容[5]。政策主要側重于為人才創業提供外部條件的支持,如支持融資、減免創業稅費等政策,但對創業過程缺乏關注。從政策適應性的角度來看,部分政策的制定缺乏實地研究。此外,在政策實施階段也存在一些問題,由于缺乏專門的組織結構,加上創業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涉及多個部門,經常出現職責不明確的現象。一旦出現問題,部門之間互相推諉,嚴重制約了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政策執行效果無法達到預期。
人才作為創業的主體,在創業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兩方面問題。一方面,部分人員缺乏返鄉創業的積極性。受傳統職業觀的影響,部分人才傾向于城市發展環境,不愿回鄉創業,實際下鄉創業的人數較少[6]。另一方面,專業能力薄弱,創業成功率低。由于部分人才主要學習理論知識,沒有形成完整的實踐體系,缺乏足夠的學術研究,難以掌握核心技術。同時,大多數人才缺乏相應的創業經驗和專業理論,對鄉村環境、資源等缺乏了解,無法把握創業時機。從結果來看,一些人即使選擇返鄉創業,但由于是初次創業,缺乏管理經驗,最終的創業成果很少。
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日趨成熟,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人才培養需要尋求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以提高“雙創”落實效果。然而,部分地方政府對于自身在“雙創”中的角色定位模糊,主要表現為對國家戰略和決策的教條化認識,按照文件的精神做表面工作,應對上級檢查,一旦通過驗收,一切都回歸原狀。同時,以經驗為依據學習國家政策,采用傳統觀念解決具體問題。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地方政府沒有很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環境,無法發揮基本職能。因此,在“雙創”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地方政府需要轉變政府職能,對“服務人民”的真正含義進行深入理解,以廣大農民的利益為根本出發點[7]。服務型政府在實施鄉村發展戰略過程中,必須制定和完善地方“參與”政策的機制,逐步擴大參與者的范圍,增強政策實施效能?!胺招汀闭畱訌姳O督管理政策執行情況,并通過官方媒體公布監督結果,有效指導解決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此外,對鄉村振興資源進行有效篩選和整合。地方政府整合資源的前提是執行對人民的承諾,提升地方政府的公信力,高效完成資源整合的任務。其中,地方政府整合資源需要秉持“公平公正”原則,在綜合權衡各種資源所代表的利益基礎上,重點對農民的利益進行保護。資源整合并不是簡單地合并所有資源,而是在統一規劃下的滲透、競爭過程。因此,在整合農村發展資源過程中,地方政府需要全面開展技術指導工作,應對整合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公共危機。在此過程中,需要搭建“雙創”為鄉村發展服務的平臺,地方政府負責牽頭與教育機構、行業協會、企業等組織建立聯盟,明確各自的具體職責和任務,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聯合討論,在實施過程中協調各方利益。
要提高政策的有效性,適當加大有關法律法規的頒布和修改力度,明確政策路線、方針,提高政策執行的可操作性。加強對“雙創”的引導,對人才培養目標、組織原則、管理體制、教育機制等方面提出明確的指導意見,引導各方力量參與“雙創”,努力建立政府、高校、企業和農村基層之間的“雙創”合作機制[8]。同時,結合地方鄉村經濟發展規律,出臺相關的優惠政策,為返鄉人才提供創業場所和財政支持。地方政府應根據鄉村經濟發展的需求,確定“雙創”開展的方向、人才培養目標、校企合作機制等,確保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在評估“雙創”效果的過程中,還應考察創業項目與農村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以及“雙創”對鄉村振興的貢獻。此外,加強政策宣傳和輿論宣傳,根據地方鄉村經濟的發展和創業者的實際需要,舉辦一系列關于創業政策的宣傳活動,以提高人們對創業政策的認識。建立共同推進的創業教育領導機制,成立專門的創業教育機構,統籌規劃高校的創業教育,切實提升“雙創”實施效果。
通過對“雙創”優勢資源與鄉村發展對人力資源需求的權衡對比,“雙創”為鄉村發展提供的服務內容主要包括:1)專業技能的提升。與農業相關的技術較廣泛,包括林業、畜牧業、漁業、機械技術、農產品電子商務技術、農村公共服務技能、環境保護技術等,可以根據“雙創”的本質特點,優化服務內容,給予各個領域專業技能支持。2)信息傳遞。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迎來了創新發展的時機。但鄉村發展過程中的信息資源相對有限,主要原因在于資金短缺、技術落后、技術人員不足等,可通過“雙創”為鄉村振興提供信息化服務,以“互聯網+”的形式構建農產品交易平臺、鄉村旅游網站等信息平臺。同時,引進與鄉村發展相關的政策、企業信息和技術信息,為鄉村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務。3)文化創新?!半p創”也是文化傳承和創新的主要基地,不斷吸收具有時代氣息的現代文化,為鄉村提供現代化的文化資源,豐富農民的文化生活[9]。4)職業農民培訓。在鄉村振興發展中,職業農民是主力軍,必須具備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半p創”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鄉村發展的需求,應重視整合各種資源,邀請企業、高校、個體參與鄉村振興項目,促進鄉村經濟的蓬勃發展[10]。
綜上所述,“雙創”是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新引擎,可以提供技術、人力、信息等支持,促進農村產業一體化的發展。然而,“雙創”的實施存在一定問題,嚴重影響了創新創業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鑒于此,相關人員應以“雙創”存在的問題為切入點,從鄉村振興的層面樹立發展觀念,制定有效的發展對策,充分發揮政府職能作用,使“雙創”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推動力,促進鄉村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