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華
(山東省鄄城縣左營鎮政府,山東 菏澤 274602)
為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生產高質量的農業產品,各類機械設備被廣泛應用到農業生產活動中,有效解決了農村青壯年勞動力不足的問題。但隨著農村機械自動化理念的宣傳,機械自動化發展中仍存在較多現實問題,影響著農業生產體系的可靠性。對此,相關人員還應持續地創新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推進機械化、自動化農業人才隊伍建設,為農業機械自動化發展奠定基礎。
農業機械自動化是指農業生產活動中,農民用電力設備、機械化設備代替原有的人工和牲畜。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遙感技術、電子計算機、自動控制技術等均被應用到農業領域,推動著農業機械自動化的發展。農業機械自動化建設過程中,農業生產質量顯著提高、農作物生產效率明顯提升,農業生產中的栽植、耕耘、作物管理、收割、運輸等環節的機械化水平越來越高,為農業體系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多可能性[1]。
具體來說,一方面,農業機械、農業生產裝置已經實現了自動化控制目標。機械自動化使農業生產設備的操作性能更加完善,作業精度、生產效率提升,極大地減輕了農業生產人員的負擔,可以滿足新時期農業生產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部分地區在農業機械自動化發展中,農業機械已經無需人力操作,一些生產設備可自動化運行,重復、精準地進行農業生產活動。比如在無線遙感技術的作用下,農業人員可遠程操作拖拉機、收割機,機械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能夠自動化檢測農作物列寬、耕深,為農業生產管理提供了極大便利。
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很多年輕勞動力都會選擇外出務工,農村的勞動力緊缺,所以會出現“農業生產停滯”“農村土地閑置”等情況。但在農業機械自動化發展中,農業生產會增加機械設備的應用頻次,使用自動化的生產設備,能有效地緩解勞動力不足帶來的壓力,提升農業生產的整體銷量[2]。比如在農村勞動力轉移后,留守農村的多為勞動力較弱的老人、婦女、孩子,而農業生產活動中農作物栽培、牲畜養殖、農業管理等的勞動強度大,現有的勞動力往往無法滿足農業生產要求。在農業機械實現自動化后,可自動化運行的設備將代替年輕勞動力,解決農業生產問題,保障農業生產效益,為我國現代農業體系的建設創造有利條件。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農產品的營養價值、口味、品種等提出了更多要求,所以為實現農作物“高產高質量”生產的基本目標,農業機械自動化發展是建設現代農業體系的必然趨勢。農業機械化發展,不僅可以提升農產品生產效率,而且能夠保證農產品生產質量。并且根據大眾的消費需求,開發出更多可促進農業生產精細化管理的設備,便于農業研究人員落實各項新穎的農業生產技術,培育出更多高品質、品種豐富、口味新穎的農產品,如奶油草莓、鮮食玉米、菠蘿味草莓等產品,以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需求。
雖然農業機械自動化是未來農業發展的基本趨勢,但由于宣傳不到位、村民觀念落后,導致農業機械自動化在農村的普及效果不佳,農業機械自動化水平低。不僅如此,自動化的農業機械成本大、市場價格高,盡管國家在農業機械推廣上已經投入大量資金,鼓勵村民積極購買機械化、自動化的農業設備,但部分農業生產者仍采取保守態度,沿用傳統生產工具,繼而使得農業機械在農村地區的宣傳與普及不到位。最終導致現階段農業機械化設備的使用在農村地區分布不均,農機化程度不足,多數農業生產者對農業機械的認識仍存在較多盲區,嚴重阻礙著農業機械自動化發展,不利于農業生產模式的創新與完善[3-4]。
相較于其他國家,我國的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體系尚未完善,自動化機械制造行業的發展水平較低。所以在研發農業機械過程中,農業機械自動化缺乏創新,可應用于農業生產的自動化技術較少,多數先進的機械設備、自動化技術尚處于檢測、研發階段。除此之外,農業機械自動化中,設備性能設計、技術應用缺乏創新性,無法滿足新時期機械自動化的發展要求,繼而導致現有的農業機械自動化創新力度不足,不利于現代農業機械化生產的可持續發展[5]。
為促進農業機械自動化發展,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地完善農業機械自動化服務體系,為自動化農業機械交易、產銷、購買、后續服務等保駕護航。具體來說,農業生產中,農業從業人員對自動化機械的認知會影響其對各類機械的使用,所以農業服務機制的基本功能會影響農業機械化、自動化發展。相關部門可針對這一問題,健全農業機械自動化服務體系,改善農業機械服務環境,優化農業機械自動化服務環節設計,提高農戶對機械使用、購買流程的滿意度。
首先,在推廣、銷售自動化農業生產機械時,相關人員應提前將“農機銷售”“售后服務”“設備使用指導”相捆綁,搭建完整的農業機械自動化鏈條,滿足農民的實際需求。此種服務銷售模式中,農民可在購買農機后,學習農業機械、自動化操作的相關專業知識,深入地理解農業機械自動化[6]。
其次,相關部門需要在農民購買農機時,給予農民適當的指導,使其結合自身情況,了解農作物生產特點,選擇更為合適的農業機械。與此同時,相關部門可借此向農民宣傳農機購買的政策,使農民不會因農機價格而拒絕購買,以此提高農機在農村地區的普及率,促進農業生產的機械化發展。
最后,在農業機械自動化發展中,還應建立完整的服務制度,讓農民能夠在使用自動化農業機械的過程中,及時向相關部門、單位了解機械操作常識,學習相關專業知識,有序地落實機械維護、保養工作,為農業生產效率、生產質量的提升創造有利條件。
人才是農業機械自動化發展的重要資源,在提升農業機械化、自動化水平時,應推進農業機械自動化人才隊伍建設。具體來說,相關部門可按照農業機械生產、銷售、宣傳推廣的基本需求,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專業人才,如農業機械銷售人員、農業機械研發人員、農業機械管理服務人員、農業機械化推廣人員等。只有建立專業化、高素質的農業機械自動化人才隊伍,才能在農機推廣與應用中,擴大農村地區農機的使用范圍,提高農機的利用率,以此夯實農業生產基礎,助力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除此之外,在培養農業機械自動化人才時,還需將農機產銷、購買中的補助政策以及農機使用、保養中的知識融入人才培養課程中,全方位地為農村地區提供農業自動化、機械化服務[7-8]。
在我國農業機械自動化發展中,我國農業生產需求不斷改變,對農業機械功能、農業自動化技術提出了更多要求。在此背景下,相關部門應積極地促進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的創新,推廣更為先進的農業機器人、無人操作設備輔助農業生產,夯實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一方面,對于農業機械化、自動化發展中的關鍵技術,相關人員應結合“農業生產需求”“農業機械化自動化發展目標”,針對性地創新農機服務功能、生產功能,同時結合農業生產特點,優化農業自動化技術。必要時,研究人員可適當擴大農業機械化、自動化的研究范圍,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及時引進國外已經成熟的自動化農業生產技術。需要注意的是,在創新農業機械化設備、農業自動化技術時,相關人員還應結合農業生產實際,確保創新活動符合實際要求。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研發成功后,還應及時投入實驗,利用具體的實驗數據,分析技術創新、設備創新的可行性。
另一方面,相關人員應從農業生產、農業機械化研究、農業自動化技術研究等方面,全面地進行創新工作,并堅持農業生產效益、社會效益為導向的研究原則。在此期間,相關部門應為農業機械技術創新提供物質保障,同時尊重創新過程中的技術產權、知識產權,維護研究人員的核心利益,以此調動農業研究人員的積極性,為農業機械化、自動化技術的持續創新打好基礎[9-10]。
在我國農業生產中,農業生產資源較為豐富,但由于我國土地面積遼闊,農業生產中部分地域環境較為復雜,水資源成為影響農業生產的重要因素。比如在我國西部地區,農業生產中水資源匱乏問題尤為突出,而水是農作物生長的關鍵要素,水資源的缺失會導致部分農作物生產效率低、生產質量不佳。因此,在農業生產機械化、自動化發展中,還應靈活運用自動化農業生產技術,提升農業灌溉、施肥等環節的自動化水平。
具體來說,相關人員可基于電子計算機技術、自動化傳感技術,將傳感裝置安裝在農業生產區域內,然后定期采集、記錄農作物成長數據,分析農作物在不同成長階段對水資源、肥料的需求,繼而科學地確定農作物用水量、施肥量。之后,相關人員可利用機械化的儲水設備、運輸設備,科學地利用水資源,合理地對農作物進行施肥。此種機械化、自動化的灌溉或施肥模式,不僅可以有效地節約農業生產成本,還可以預防生產資源浪費,為農業機械化、自動化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除此之外,農業機械自動化發展中,圖像識別、圖像感應燈技術的應用可實現自動化監測農作物生長的基本目標,讓農業生產人員可以提前預防病蟲害,或者是在發現病蟲害問題后,快速地采取治理措施,避免農作物病蟲害加劇而造成難以挽回的經濟損失。
在農業機械自動化發展中,相關人員還應基于農業生產需求,助力農業生產信息化發展,針對性地改善農業機械化、自動化技術。相較于傳統農業,現代農業對農業生產自動化水平、農業機械操作的精細化程度提出較高要求。所以在促進農業機械自動化發展時,相關人員可從農業生產的各個方面入手,提高農業生產活動監測中的信息化水平。例如在農業自動化發展中,基于電子計算機、信息化技術的農業氣象設備可以觀測農業生產區域的氣象,了解不同時期的降水量、溫度。同時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所獲取的氣象數據,便于農業生產人員及時調整農業生產管理方案,減少農作物病害及質量問題。
另外,在農業自動化、機械化發展中,“精準化”的生產模式是建設現代農業體系的未來趨勢。該模式不僅代表著農業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還體現著農業機械自動化技術應用的成熟,能夠有效地改善農業生產環境,實現農業生產的“高產、高效”目標,更為精準地處理農業種植問題,使我國農業全面發展。對此,相關部門應重視該生產模式,加大研究力度,引進各類先進的自動化技術、信息化技術,完善精準化的農業生產模式,建設現代、智能、高效、高產的農業體系,提升農業機械化、自動化發展水平,為我國農業的創新發展打好基礎。
綜上所述,農業作為我國經濟體系中的基礎行業,影響著我國經濟增長的速度。所以為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農業機械自動化發展趨勢愈發明朗,是現代農業建設的基本要求。對此,相關人員應加大農業機械的研發力度,靈活運用自動化技術,創新、完善農業機械的自動化功能,有效地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助力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為保障農業機械自動化發展效果,相關人員還應重視專業人才的培養,合理增加農業機械研發成本,為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保駕護航,夯實我國經濟建設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