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筱蘇(鄭州科技學院)
“一帶一路”政策與沿線國家之間的經濟利益存在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同時,各大經濟體之間出現的矛盾越來越多樣化,這就要求有一套相對完善且能夠解決矛盾的政策出臺。所以形成高效且公平公正的爭端解決政策是“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非常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1.單一性爭端解決機制。這種機制指的是各大經濟體之間產生的矛盾可以利用司法或非司法等形式進行解決。其中非司法的手段指的是矛盾雙方愿采用私下協商的方式,如談判、調解、協商等形式,進一步化解矛盾問題,進而實現矛盾雙方之間和平解決問題,這將保障該地區內部成員可以利用自己的手段去從本質上徹底解決一切矛盾[1]。準司法手段是位于司法手段和非司法手段之間的一種解決矛盾的形式,這種方式主要是利用調節或者仲裁的形式得以順利進行,從而徹底解決矛盾的一種手段。司法方式指的是對于存在矛盾的兩個爭端國可以尋求法院的幫助,利用訴訟手段來解決實際問題及矛盾。由于司法手段是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來解決雙方問題,因此此種解決方式具有強制性,是真正意義上的矛盾解決,但是利用這種方式來解決問題很容易使矛盾雙方付出較大的代價,甚至要求矛盾雙方自愿讓出來一部分國家主權,以便于國家機構的決策具有有效性。
2.多元兼容性爭端解決機制。這一制度直接說明了區域經濟合作中各個成員國之間的矛盾并不只有一種解決方式,而這些方式則是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同時各個機構之間可以相互溝通,相互聯系,使得各套機制之間既存在一定程度的聯系,又有或多或少的區別。(1)WTO爭端解決機制。這一制度最突出的特征在于可以非常有效地化解雙方之間存在的問題,推動彼此的溝通與交流,原因在于WTO的原則、機構和解決程序都是既定的。(2)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爭端解決機制。這一制度由多種領域和不同程序一起組合構成。所以在這一制度背后,既有平等協商的協議,同時也具備專家組織或仲裁進行相應的處理操作。并且這些程序又都是互有分工、又互有一定程度的聯系,同時彼此之間還是相互幫扶而成。(3)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CAFTA)矛盾解決制度。相較于前兩種爭端制度來說,這種制度最突出的特征是自由性更強,同時更側重于彼此不干涉內政,采用平等的協商方式來進一步解決矛盾。但即便如此,在矛盾的解決手段上,依舊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所以可以利用各種各樣的協商政策解決問題,同時也可以采用仲裁的手段解決矛盾。較為多樣化的爭端解決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彰顯(CAFTA)爭端解決制度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不管任何一個成員國在面臨經濟貿易問題時,都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想法和狀況,選擇不同的解決方式。
“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國與其他諸多國家開展合作的有效政策,其中包含了60多個沿線國家。規模如此龐大的經濟合作模式使得各國的國家政府在相關法律部門或政策領域內都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因此在如此多的合作過程中,很難保證不發生任何矛盾,所以現階段爭端解決政策一般存在三個問題。
1.相關條約和法規制定滯后。自從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雖然對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做出了一定的調整,并且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以適應世界貿易組織和我國國內外經濟發展的基本法律框架,但部分法律的滯后及不完善依舊明顯。例如,我國與部分國家或者地區雖然已經進行了條約的簽訂,但其相關措施并不完善,在實施過程中又得不到很好的落實。同時,絕大多數國家與我國并沒有簽訂相關的協定,在貨物通關和質量檢測方面更是無法可依,因此,如果對外投資法律法規及對外服務等領域一直不出臺相關的規章制度必然會導致雙方國家在貿易中出現大量的風險和挑戰,所以現階段必須盡快改善相關條約及法律滯后的現象,盡快出臺完善的法律制度[2]。
2.雙邊和多邊合作法律制度十分匱乏。現階段大多數國家與中國都已經建立了一定程度的合作關系并簽訂貿易及稅收協定。但是不管是已經簽署或者是沒有簽署協定的國家,都或多或少存在三邊活動體制下產生的一系列問題。沿線國家和部分沿線地區采用多邊合作并沒有制定相關的法律制度,即使有部分政策出臺,卻沒有統一的標準,所以這也是“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非常難以解決的問題之一。產生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合作雙方及多邊合作并沒有統一的管理標準,同時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所以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不但要注重國家風險,同時也要對維持國家與國家關系予以關注,從而盡可能推動雙邊及多邊協議的建立。“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除了要考慮自身的經濟收益外,對于合作方的利益要進行充分的重視,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一帶一路”建設的順利進行。現階段國家領域內,各個經濟貿易合作的發展及多邊體制和區域體制下,協商制度及投資貿易便捷化機制將發揮更為高效的作用。
3.國際司法合作交流制度匱乏。國際司法合作交流制度嚴重不足的關鍵原因是我國并沒有和相關國家簽訂相應的、充分的管理條例,即便簽署的協議也并沒有很好地貫徹落實。同時由于不同國家和地區對于部分條款的理解程度存在很大的區別,進而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發生。
全方位推動沿線國家法律的貫徹落實。要對沿線國家之間已經出臺的法律法規具備一個清晰的認知,同時還要不斷提升法律制度之間的公平,公開性。站在某一方面的角度來說,在具體的矛盾沖突過程中,法律共享平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證矛盾可以得到有效解決,同時固定的審判標準有助于雙方采用非司法的方式解決矛盾。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極大地提升處理問題的效率,也有助于雙方提出對彼此都有利的解決措施。除此之外,法律共享平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始終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最后建立專業的研究機構對其進行管理,同時機構內部的專業人員,對各國家之間制定的法律制度有一個清晰的了解。與此同時,專業的研究人員經過長時間的研究,關注各個國家在司法方面出現的變化與動態,最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立一個國家法律共享平臺。將前輩們已經提出的研究成果進行共享,同時與其他國家的專家學者進行及時的溝通,共同提出具體的解決措施,不斷提升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一般情況下,“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大約有超過70%的矛盾都是利用國際商事共同解決。首先,成立一批具有高效解決能力且調解效率較高的團隊。其次,積極鼓勵各個沿線國家與地區提出全新的調解思想或手段,從而充分發揮調節作用。除此之外,還要對調解中心和國際仲裁院予以充分的關注與重視,并投入相應的資金。最后不斷完善“一帶一路”司法建設相關的法律法規,確保國際調節中心具有統一的調節標準,進而得到社會大眾的廣泛認可。
很多矛盾問題可以利用線上的途徑進行解決,進而提升整體的辦事效率,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問題的解決成本。現階段我國出臺的一系列法律法規相對來說較為匱乏,所以制定線上相關的法律法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彌補現階段法律人才的匱乏及人才的地域性限制。要求必須同時考慮我國的具體情況和西方國家的先進經驗及做法。其中線上解決手段應該包括線上調節、仲裁及訴訟等諸多形式。“一帶一路”爭端解決機制線上方式,既充分利用了線上手段的便捷、高效,突破時間和空間的約束,同時也兼顧了爭端解決機制多樣性,真正對沿線各國帶來爭端解決的紅利。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有效進行,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基礎設施、貿易、投資等諸多方面都展開了大量的合作,有合作就有爭端,這種現象在所難免。然而這種爭端的顯著特點是具有國際性,要想在爭端中最大限度地為自身爭取利益,就必須對國際基本規則有清晰的認知。因此,培養一批熟悉國際規則慣例并能參與國際競爭的高素質涉外法律人才成為一項急迫的任務。第一,要注重培養涉外律師的專業知識與素養。第二,培養一批能夠利用商事仲裁解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爭議的國際仲裁員隊伍。同時我國國內的仲裁機構應不斷提升與沿線國家之間的溝通與交流[3]。第三,全方位培育涉外調解人才。涉外調解人才實際上就是與其他國家進行溝通的專業人才,而這類人才的培養要始終具有專業化、商業化和科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