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志瑞
(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寧夏 石嘴山 753000)
草畜產業是石嘴山市的優勢特色產業,近年來石嘴山市按照“舉龍頭、建園區、補短板、提效益”的總體要求,以提高產業競爭力、促進農民增收為重點,著力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和供給側改革,大力推動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場(園區)建設,全面提升畜牧業養殖技術水平和畜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能力,促使草畜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2021年上半年石嘴山市牛、羊飼養量分別達14萬頭和175萬只,分別較上年增長7.7%、3%,為市場提供優質牛羊肉2.5萬t。奶牛存欄3.1萬頭,同比增長8.8%,向市場提供鮮奶4萬t。年種植優質牧草0.933萬hm2,其中苜蓿種植面積達0.312萬hm2,優質苜蓿干草產量達5萬t/年。新建集中連片400 hm2高產優質苜蓿基地1個、66.667 hm2高產優質苜蓿基地4個、飼草配送中心46個。全市有4個畜產品加工企業,年加工畜產品20萬t。
以國家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及畜牧業標準化示范場創建為抓手,推行“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處理無害化”等“五化”建設,著力提高草畜產業標準化生產水平,7家養殖企業獲得國家級標準化養殖示范場稱號。目前,全市500頭以上規模奶牛場(園區)21家,奶牛“出戶入園”率達100%,均實現了機械化擠奶,是伊利、蒙牛等大型企業的優質奶源生產基地;存欄100頭肉牛或500只肉羊以上的規模養殖場76家。著力培育了石嘴山市先農奶牛養殖有限公司、寧夏樂牧高仁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一批實力較強、規模較大的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經濟合作組織,共有草畜產業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1家,其中自治區級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6家、市級重點龍頭企業15家;經濟合作組織(包括協會、家庭農場)122個,龍頭企業和合作經濟組織帶動養殖戶近萬戶。惠農區塞上富源奶牛場、惠農區海燕村肉羊養殖園區、平羅縣寶豐肉羊(二期)養殖園區、平羅縣廟廟湖紅瑞肉牛肉羊養殖園區、平羅縣盛華陽光奶牛養殖場全面建成,寧夏廣德源農牧開發有限公司、寧夏匯豐源牧業有限公司、寧夏千葉青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一批草畜一體化項目開工建設,為石嘴山市草畜產業標準化建設和生產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堅實基礎。
全面落實國家奶牛良種補貼項目,引進國內外優質凍精改良現有奶牛,奶牛良種率達100%。通過實施全程自動化監視、全混合日糧飼喂(TMR)技術、奶牛生產性能(DHI)測定等生產技術,建設了惠農區塞上富源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石嘴山市先農養殖有限公司等高產奶牛核心群6家,核心群奶牛單產達30 kg/d,全市奶牛平均單產達25 kg/d。積極推廣湖羊、杜泊、澳洲白肉羊和安格斯、西門塔爾肉牛等優良品種,共引進良種湖羊基礎母羊12 000只、澳洲白和杜泊肉用種公羊100只,開展胚胎移植500只,繁育純種羔羊1萬只、雜交一代羔羊2萬只。從國外引進澳洲優質奶牛500頭,純種安格斯肉牛500頭。目前,全市肉牛、肉羊良種率達95%以上,優質牛羊雜交改良技術、牛羊快速育肥技術、全混合日糧飼喂技術等標準化生產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
盛華陽光產業園16個養殖單元共存欄肉牛2 000頭、奶牛1 000頭、肉羊3 000只,種植優質苜蓿133.33 hm2,建成了盛華陽光牧業千頭奶牛養殖場和軒億千頭肉牛養殖場。寧夏金海科技開發有限公司2 000頭奶牛養殖場項目開始實施,基礎設施正在建設。寧夏樂牧高仁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實施了總投資3 000萬元的國家區域生態循環農業項目,目前有機肥廠基礎設施已建成,設備安裝正在進行,存欄安格斯種牛1 000頭、育肥牛3 000頭。平羅縣廟廟湖村、紅瑞村2個肉牛養殖園區基礎設施全面建成,共存欄肉牛1 000頭。寧夏廣德源農牧開發有限公司、寧夏匯豐源牧業有限公司2家草畜企業成功入駐園區,總投資近5億元,寧夏廣德源農牧開發有限公司萬頭奶牛基地建設項目完成了規劃設計及立項審批等前期工作,已開工建設,寧夏匯豐源牧業有限公司萬頭奶牛場建設項目正在征收土地,增強了園區發展后勁。
以優質苜蓿、青貯玉米及農作物秸稈加工為主的牧草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優質牧草種植面積0.923萬hm2,年牧草總產量達100萬t,其中優質苜蓿干草5萬t、全株玉米青貯30萬t、農作物秸稈65萬t(主要為玉米秸稈和稻草)。全市現有飼草加工機械5 504臺(套),其中鍘草機械1 304臺(套)、飼草粉碎機械4 200臺(套)。近年來,石嘴山市優質苜蓿和青貯玉米種植面積每年以666.667 hm2的速度遞增,標準化規模養殖場流轉土地建立牧草基地是草畜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農作物秸稈加工利用力度逐年加大,以平羅縣鑫偉輝農牧開發有限公司、寧夏寧羊農牧發展有限公司等為龍頭的牧草配送企業和秸稈顆粒飼料加工企業應運而生,秸稈顆粒飼料在肉牛、肉羊標準化養殖生產中廣泛應用,全市農作物秸稈加工利用率達65%以上。
動物防疫工作是草畜產業發展的先決條件,不斷健全動物防疫責任防控體系,將動物防疫納入政府考核目標、動物防疫經費納入政府預算,全面開展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加強日常監管,開展春秋兩季免疫抗體水平監測,層層壓實防疫責任。全市口蹄疫、豬瘟、雞新城疫、小反芻獸疫免疫密度始終保持在100%,免疫抗體達到國家標準,沒有發生區域性動物疫情。積極開展飼料、獸藥、肉牛肉羊養殖環節“瘦肉精”、生鮮乳收購站及養殖企業畜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沒有發生飼料、獸藥及生鮮乳質量引起的畜產品安全事故。全力開展養殖企業環保整治,完成糞污治理設施配套建設96家,新建有機肥企業4個,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80%,畜禽養殖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8%,規模養殖場環境污染問題得到有效改善。
石嘴山市草畜產業大多屬生產型養殖企業,屠宰加工企業生產技術水平較低,主要原因是企業研發能力弱,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宣傳推介力度不夠,基本沒有形成自主創新品牌,導致銷售量較低;屠宰加工企業與養殖農戶缺乏有效銜接,沒有形成利益共同體,造成了加工企業生產原料收購難和養殖農戶產品賣難的矛盾。
受禁牧封育和畜產品價格不斷波動的影響,石嘴山市傳統的養殖方式(從牧區購進架子牛羊快速育肥)效益下滑。基礎母畜飼養周期長、比較效益低,養殖戶的養殖積極性不高。
企業的土地無法抵押,固定資產抵押價值較低,銀行等金融部門不愿給草畜企業貸款,導致企業籌集生產流動資金的難度較大。
由于市縣(區)財政收入下滑,支農資金減少,政府對草畜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不大,在優良品種引進、產品加工營銷、品牌建設等方面需要制定優惠政策予以支持引導。
大力扶持畜產品加工企業、農村養殖合作組織、家庭農場和養殖大戶等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化、集約化生產和精深加工,引導產業集聚,拓展養殖業生產、加工、觀光旅游等多種功能,延長產業鏈條,提升價值鏈,培育一批特色突出、市場競爭力強的養殖企業和產品,著力打好特色牌、生態牌、產業牌,促進草畜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大力開展草畜產品產地認定認證,加大財政支持力度,以全市現有草畜產品品牌、商標為重點,加快培育全市乃至全區知名優質草畜產品品牌、商標。實施農產品“互聯網+農業”信息平臺建設,培育壯大農業經銷商和經紀人隊伍,積極發展民間中介組織和加工流通企業,著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黃渠橋羊羔肉”“廟廟湖”“寧羊”等草畜產品品牌,擴大草畜產品加工營銷平臺,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開展草畜產品展示推介活動,建立2~3個草畜產品直銷窗口,強化品牌效應,促進草畜產品流通營銷。
一是抓好肉羊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繼續引調澳洲白、杜泊純種肉用種公羊和湖羊基礎母羊,對本地羊只進行改良。二是引進安格斯牛、西門塔爾牛,開展肉牛純種繁育和雜交改良。三是加快優質高產奶牛繁育群建設,促進奶產業優化升級。四是大力實施草畜一體化示范工程,支持標準化規模養殖場流轉土地建立牧草基地,推廣全株玉米青貯、秸稈黃貯、秸稈顆粒等飼草料加工技術,促使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0%以上。
以平羅縣黃河以東平羅縣盛華陽光牧業有限公司、寧夏樂牧高仁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為重點,以草畜一體化為方向,打造平羅河東現代草畜產業園區。以產銷一體化為方向,抓好3個核心場和10個示范場建設,重點打造河東3萬頭奶牛、2萬頭肉牛、10萬只肉羊、0.2萬hm2優質牧草草畜產業示范基地。
全面落實動物防疫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抓好重大動物疫病集中免疫和消毒滅源,扎實有效開展補針、消毒和因病設防工作,強化動物衛生監督,做好動物疫病監測,加大對養殖場的監管力度,確保防疫密度、防疫質量及養殖業健康發展。
按照“科學規劃、有序發展、種養結合、生態養殖、綜合利用”的原則,促進畜禽排泄物無害化處理和循環利用,加大政策和資金方面的扶持力度,完善基礎設施,提高裝備水平,開展養殖污染無害化處理,促進生態改善和養殖業健康發展。
堅持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做好石嘴山市草畜產品產地環境好、品質優良的文章,積極招商引資,吸引國內外有實力的企業特別是加工企業到石嘴山市開展草畜產品加工。建立草畜產業項目庫,編制一批“適銷對路”的產業項目計劃,力爭引進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努力推進石嘴山市草畜產業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