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提升全市養殖群眾科技素質,助力鄉村振興工作,臨夏市農業農村局動物疫控中心深入學習貫徹落實臨夏市夯基筑臺“十大行動”實施方案精神,組織畜牧獸醫技術人員開展送科技下鄉服務活動,為畜禽養殖群眾宣傳政策、解難題,同時把先進技術送到他們手中,積極開展“科技之冬”培訓活動,讓農閑變農忙,將科技知識化作促進農民群眾增收致富的引擎動力。
此次科技下鄉活動,技術人員就養殖業政策性保險政策、有關養殖業的優惠扶持政策及動物疫病防控等方面問題進行了詳細解釋,并大力宣傳和講解了人畜共患病防控、非洲豬瘟防控、畜產品質量安全、動物疫病綜合防治等技術。通過實用技術培訓,不僅為廣大群眾解決了畜禽養殖過程中急需解決的技術問題,為畜牧業增效、群眾增收、產業致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更增強了養殖群眾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
(來源:臨夏市農業農村局)
近日,靈臺縣畜牧獸醫中心選派專業技術人員深入中臺鎮胡家店村肉牛養殖小區,圍繞牛產業扶持措施、肉牛飼養管理技術和動物疫病防控等開展了全面細致、通俗易懂的培訓。通過現場培訓,使基層養殖“土專家”“牛秀才”能夠真正懂養牛、會養牛、善經營、有情懷,提高了平涼紅牛科學飼養管理水平和疫病防控能力,推進平涼紅牛產業高質量、高效益、鏈條式發展,促使平涼紅牛產業在銜接推進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促進農業轉型升級、農村持續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為全縣平涼紅牛產業強鏈延鏈補鏈、提標提質提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來源:平涼市畜牧獸醫局)
近日,張掖肉牛育種暨母牛信息化平臺建設工作會議在市畜牧獸醫局召開。會議全面總結了2021年張掖肉牛育種工作,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困難及機遇,提出了新一年的育種工作指導思想,并重點安排部署了2022年育種工作。
會議要求,育種技術人員要明確責任分工,嚴格落實肉牛育種技術人員聯系包抓制度和月商機制,推動張掖肉牛育種工作落實落細。會議強調,在今后的工作開展中,要進一步堅持育種工作的科學性和嚴肅性,尊重客觀事實,扎實推進張掖肉牛育種進程。
(來源:張掖市畜牧獸醫局)
近年來,渭源縣始終把脫貧攻堅成效放在草牧產業發展的首位來考慮,通過爭取項目資金促產業快速發展、開展科技培訓助產業提質增效、構建營銷體系解牛羊銷路難題、購買養殖保險減群眾養殖損失、做好動物防疫為產業保駕護航等一系列措施,把產業發展和建檔立卡戶增收緊緊“連”在一起。2021年,全縣牛、羊、豬、雞飼養量分別達到8.17萬頭、40.6萬只、19.8萬頭、420萬只,肉蛋奶總產量達到3.55萬t,草牧業總產值達到28.3億元,農民人均牧業可支配收入達到3 020元,草牧業已成為促進渭源縣農村經濟繁榮發展和增加農民收入的主導產業。
(來源:定西市畜牧獸醫局)
山丹縣按照“經營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的要求,加快推進規模養殖場建設,規模養殖比重、標準化程度和畜牧科技含量不斷提高,畜牧業生產整體穩中趨好,呈現出結構優化、效率提升的良好態勢。2021年山丹縣豬、牛、羊飼養量達到170.37萬頭(只),同比增加24.47萬頭(只),增長16.77%。其中:牛存欄2.98萬頭,增長13.62%,出欄1.05萬頭,增長16.19%;豬存欄2.71萬頭,增長5.42%,出欄4.8萬頭,增長20.28%;羊存欄81.83萬只,增長9.83%,出欄77萬只,增長25.61%。
(來源:山丹縣融媒體中心)
近年來,華亭市堅持把牛產業作為發展農村經濟和助農增收的主導產業、富民產業,以平涼紅牛開發為主線,不斷強化政策扶持、科技推廣和龍頭帶動作用,舉全市之力推進全產業鏈一體化運作,蹚出一條助力高質量發展的牛路子。
2022年,華亭市將聚焦做大做強“平涼紅牛”品牌的目標,抓延鏈補鏈,突出種養加銷全產業鏈發展,全面改造提升現有肉牛屠宰分割及熟食品加工、有機肥生產線,深挖牛產業蘊藏的潛在價值,實現多產業融合發展。
(來源:平涼市畜牧獸醫局)
為全面貫徹落實全市高質量發展產業鏈鏈長誓師暨重大項目建設啟動大會精神和《武威市產業鏈鏈長制工作方案》要求,充分發揮畜牧科技在產業發展中的支撐作用,加快肉羊養殖實用技術推廣應用,持續推動全市肉羊產業鏈高質量健康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近日,武威市畜科院選派技術干部走進肉羊養殖重點鄉鎮民勤縣東湖鎮,以會代訓舉辦肉羊養殖專題技術培訓班。
培訓圍繞東湖鎮養羊實際,聚焦肉羊品種改良、飼料配制、疫病防控、飼養管理等養殖實用技術進行了培訓。通過面對面對互動模式,極大提高了學員學習熱情和培訓質量,達到了提升養殖戶專業水平,搭建交流平臺的預期目的。
(來源:武威市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