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君, 蔡 亮
(1.廣西科技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廣西 柳州 545006; 2.廣西科技大學 黨委教師工作部,廣西 柳州 545006)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先。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弘揚尊師重教社會風尚?!盵1]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指導意見》指出,強化高校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師風建設是首要任務,要全面加強黨的領導,不斷提升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素養。[2]因此,加強新時代高校黨的建設,強化教師師德師風建設,二者均有助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目標的一致性、內涵的統一性、成效的相關性。
“學校黨委—院(系)黨組織—黨支部—黨員”是高校四位一體的黨建工作體制,各級組織和黨員在黨建和師德師風建設中履行各自的職能、行使各自的職責、發揮各自的作用。
《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鶎咏M織工作條例》規定,高校黨委領導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高校黨委作為學校的領導核心,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是本校師德師風建設的領導力量,保證師德師風建設始終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前進。一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培養什么人”的根本保證。黨的建設是學校黨委開展工作的重要抓手,師德師風建設是學校黨委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重要保證。圍繞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牢牢掌握黨對高校工作的領導權,以“黨建+”理念引領師德師風建設。二是抓牢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是“怎樣培養人”的首要前提。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學校黨委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師德師風建設的效果直接決定了立德樹人的成效。必須全面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引導教師自覺成為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三是擦亮馬克思主義基本底色,是“為誰培養人”的根本遵循。馬克思主義是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高校最鮮亮的底色。高等教育要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教師必須高舉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教育引導廣大學生堅定信仰信念信心。
《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鶎咏M織工作條例》規定,院(系)黨組織領導本單位思想政治工作,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院(系)黨組織在黨建體系中處于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是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組織力量,保證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完成。一是加強理論教育引導,提高教師政治站位。院(系)黨組織承擔著宣傳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學校黨委的決策部署,并將要求落實到教師日常行為規范上的職能。必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推動全體教師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加強先進教育引導,提高教師政治擔當。院(系)黨組織通過大力開展多層次的優秀教師選樹宣傳活動,樹立陽光美麗、敬業愛崗、樂于奉獻、開拓創新的教師形象,充分發揮典型的引領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強化新時代教師隊伍立德樹人的責任擔當。三是加強實踐教育引導,提高教師政治能力。院(系)黨組織通過組織各類黨建和師德師風建設活動,積極引導教師走出校園、參與實踐,強化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責任擔當,厚植教育為民情懷,自覺將社會實踐的成果轉化為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的生動實踐。
《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規定,教師黨支部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有針對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教師黨支部作為實現黨建功能最基層的戰斗堡壘,是師德師風建設的最基本力量,發揮直接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教師的作用。一是加強黨員教育,增強黨性修養。黨支部要突出黨性教育和政治理論教育,善于運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教育引導黨員遵守黨章黨規黨紀,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建設一支黨性強、作風正、業務精、工作實的黨員教師隊伍。二是加強黨員管理,嚴肅政治生活。黨支部要把黨員管理作為一項基礎性經常性工作來抓,在健全管理機制、強化制度落實上下功夫,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格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和民主評議黨員制度,加強黨內團結統一。三是加強黨員監督,嚴守紀律規矩。黨支部要扎緊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籬笆”,常態化開展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時刻繃緊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這根弦,模范遵守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守住為學、為事、為人的師德底線,做到為人師表、廉潔從教。
黨員是黨的肌體最基本的細胞,是黨組織最基本的力量,是教師隊伍的主力軍。作為師德師風建設的中堅力量,黨員發揮著示范帶頭、表率引領的“領頭羊”作用。一是提高政治判斷力,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黨員教師要旗幟鮮明講政治,胸懷“兩個大局”,保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政治敏銳力,善于察覺政治問題、發現政治端倪、把握政治邏輯,以自身強大的政治判斷力確保政治方向不偏。二是提高政治領悟力,善于高站位把握大局。黨員教師要把學好黨的創新理論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不斷提高政治素養和理論修養,具備“落一葉而知秋”的洞察力,對“國之大者”了然于胸,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合一,以較強的政治領悟力提高教書育人的精準性和實效性。三是提高政治執行力,善于高起點推進工作。黨員教師要把“兩個確立”“兩個維護”作為最高政治原則和根本政治規矩,堅持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底線思維,經常對標對表,勇于發現問題、敢于直面問題、善于解決問題,在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中做知行合一的“行動派”。
高校黨建與師德師風建設都是系統性工程,必須齊抓共管、分工協作、形成合力,才能事半功倍,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反之,則有可能事倍功半。
黨建引領是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必然邏輯,是師德師風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引擎,雙方具有內在關聯性和目標一致性。當前,部分高校黨建對師德師風建設的引領力還不夠強,融合度和互補性不夠高。一是黨建鑄魂育人的政治引領機制不健全。高校黨建引領師德師風建設的關鍵在于建立健全基層黨組織,并強化其在涵育高尚師德師風方面的重要作用。現實中,各級黨組織引導黨員教師成為師德楷模的成效不夠顯著;師德師風建設有效對接黨建工作不夠,融入黨建的元素較少,黨建與師德師風建設雙向促進的作用不夠凸顯,“黨建+師德師風建設”的工作格局有待形成。二是黨建與師德師風建設的深度融合不夠。黨建對師德師風建設的滲透力不夠強,破解當前個別教師敬業愛崗精神淡化、教書育人意識淡薄、“雙帶頭人”作用發揮欠佳等問題的措施辦法不多,組織教師、凝聚教師、服務師生的作用發揮不夠,二者在點上融合不夠精準、線上融合不夠緊密、面上融合覆蓋面較窄,相互促進、有機融合的深度和廣度仍需進一步拓展。
學校黨委、院(系)黨組織、黨支部是高校黨建工作體系的三個層次,是師德師風建設在不同層級的實施主體。目前在部分高校師德師風建設中,存在松散化態勢,合力育德、全員育德的“最后一公里”亟待打通。一是各級黨組織合力育德“趨同化”。《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劃定了高校教師職業行為規范,是檢驗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成效的重要標尺。現實中,由于部分高校黨委對師德師風建設缺乏整體性、系統性的頂層設計,院(系)黨組織和黨支部在具體操作層面缺乏工作側重點及個性化舉措,一把尺子量到底、眉毛胡子一把抓,缺乏有效分工與整合,導致重復建設現象較為突出。二是各級黨組織全員育德“碎片化”。全員育德是發揮各級黨組織主體的重要作用,遵循教師成長規律,調動所有組織和人員參與到師德師風建設中來,形成權責一致、分工明確的育德群體?,F實中,各級黨組織基于長期的黨建實踐,由于職責導向和考核要求不同,易被各司其職的思維慣性主導,形成狹隘的育德觀,全員育德的工作格局尚未形成。
黨員是構成黨組織的基本要素,黨員教師是踐行高尚師德的先鋒模范,是引領師德師風建設的標桿旗幟。目前,高校黨員教師的師德素養參差不齊,存在黨員作用發揮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一是個別黨員教師的自我身份認同錯位。具有良好師德的教師不一定是共產黨員,但黨員教師必須具有良好的師德,黨性和師德應統一于黨員教師的雙重身份之中?,F實中,有的黨員教師淡化黨員身份的價值追求,在認知、情感和行為上出現認同偏差,以致理想信念淡漠、職業道德淡薄,甚至極個別出現學術不端、道德敗壞等師德失范行為,影響了黨員教師的個人形象、社會形象和整體認同。二是部分黨員教師爭先創優的動力不足。黨員教師爭先創優是高校提升黨組織的創造力和戰斗力的源泉,是帶動師德師風建設的有力抓手?,F實中,個別黨員教師學先進、趕先進、爭做先進的動力不足,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不明顯。有的忙于教學科研工作,弱化了理論素養的提升;有的缺乏大局觀和集體意識;有的不思進取,安于現狀,甘于平庸。
構建科學合理的師德考核評價體系,將職業理想、職業道德和學術規范轉化為教師的行為準則和價值追求,是高校黨建引領師德師風建設取得實效性的關鍵。目前,部分高校師德考核評價存在正向激勵的引導作用弱化,反向約束的威懾作用虛化等問題。一是考核評價的指標重定性輕定量。師德師風從精神層面看是無形的,從行為層面看又是有形的,這種特殊性決定了考核評價的復雜性。《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并未對十項準則的指標進行細化和量化,也沒有界定指標間的權重。[4]因缺少具體的依據,部分省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尚未制定定量考核的指導性意見,致使高校的通行做法是將十項指標簡單賦分,實際考核仍是以定性為主,缺少科學完整的評價體系,導致評價結果較難準確反映實際表現。二是考核評價的過程重形式輕實效。開展考核評價的目的,關鍵是要發揮考核的“指揮棒”作用,重點是考核結果的運用?,F實中,部分高校的師德考核評價缺乏跟蹤性的日??己耍^多采取年底一次完成或與年度考核合并進行,考核往往流于形式;有的考核以業績成果為主,忽略對師德素養的評價;有的考核結果缺乏表彰和實質性獎勵,教師喪失內驅力;有的評優評先未將師德考核評價結果作為前置條件,師德第一標準的要求未落到實處。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要堅持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使黨建優勢轉化為最大的發展優勢,以高質量的黨建引領和推動師德師風建設高質量發展。
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因此,以政治建設統領師德師風建設,是建設政治素質過硬教師隊伍的根本保證。一是堅持政治方向,以黨的先進性建設引領師德師風建設。政治建設對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具有決定性影響,加強政治建設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的必然要求。應當充分發揮政治建設的統領作用,把政治建設的標準和要求貫穿于師德師風建設的全過程、融入到各環節,以黨的先進性帶動師德師風建設質量全面提高。二是堅持目標導向,實現黨建與師德師風建設同頻共振。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高校黨的建設與師風師德建設的共同目標。目標的一致性決定了各級黨組織必須一手抓黨建,一手抓師德師風建設,二者統一于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各級黨組織應將培養師德高尚教師的任務嵌入黨建工作,把師德師風表現作為教師資格注冊、業績考核、職稱評聘、評優評先的首要條件,重在全面提升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使教師隊伍整體呈現出敬業立學、崇德尚美的新風貌。
思想建設是黨的基礎性建設,理想信念是其首要任務,高校教師應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因此,思想建設是打造理想信念堅定和道德情操高尚教師隊伍的重要基礎。一是堅持凝魂聚氣,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要全面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健全教師理論學習制度,重點加強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特別是關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講話精神的學習,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在扶正祛邪中更好地固本培元。二是堅持價值導向,引導教師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和集中表達。高校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指引,將其融入學校工作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轉化為廣大教師的共同價值追求。黨員教師要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凸顯榜樣力量,以黨員的“一馬當先”帶動全體教師“萬馬奔騰”。
組織建設是黨的建設的重要基礎,各級黨組織既是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平臺和載體,又是具體組織者和實施者。因此,各級黨組織作用的充分發揮是師德師風建設取得實效的重要保證。一是加強頂層設計,構建全方位協同育德大格局。要從學校層面推動各級黨組織和各職能部門分工合作、上下聯動、協同發力,建立“學校黨委→師德師風建設委員會→相關職能部門→院(系)黨組織→教師黨支部→教師”六級縱向貫通的領導體制,形成“學校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教師工作部牽頭抓總→院(系)黨組織和職能部門分工負責→全體師生共同參與”五級橫向聯通的工作機制,實現黨的領導縱到底、橫到邊、全覆蓋。二是突出政治功能,搭建“黨建+”育德實踐平臺。政治功能是黨組織的“魂”,教師黨支部作為師德師風建設的最基本單元,其設置方式是否科學合理,將直接影響其政治引領功能的實現。要在黨支部日常的工作職能中有機融入師德師風建設內容,推動黨建與師德師風建設協同發力,探索以實現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育人職能為主的實體單位設置教師黨支部,或以學科專業團隊、教學團隊、科研創新平臺、新興學科交叉組織、重大項目平臺為單位組建教師黨支部。
作風建設是黨的建設永恒主題,黨員教師是作風建設的引領者,其好作風就是黨的好形象。因此,作風建設是鍛造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的重要抓手。一是錘煉過硬作風,以優良黨風帶教風促學風。作風過硬是干事創業的基石,作風建設好壞事關黨組織和黨員的形象,事關高尚師德的養成和時代新人的培育。要健全把骨干教師培養成黨員,把黨員教師培養成教學、科研、管理骨干的“雙培養”機制。[5]黨組織和黨員要帶頭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把加強黨性修養與提高業務素質緊密結合,將黨風建設的成果內化為教師的道德情操,外化為教師的育人行動,成為學生敬仰愛戴的品行之師、學問之師。二是強化典型示范,激發教師創先爭優內生動力。黨員先進典型是黨的先進性的基礎和集中體現,黨員教師對其他教師具有很強的示范、引導和激勵作用。各級黨組織通過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將“學習先進、爭當先進、趕超先進”的價值追求嵌入師德師風建設,構建“黨組織先進性→黨員先進性→黨員教師先進性→教師先進性”的師德師風建設良性機制,使教師學有榜樣、行有示范,自覺見賢思齊,弘揚師德正能量,將道德規范轉化為育人的實際行動。
紀律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策。高校教師必須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自覺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文明從教、廉潔從教、規范從教。一是建立健全師德師風監督體制機制,保證各級黨組織充分履行師德師風建設職能、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要完善師德師風監督體系建設,構建“學校黨委→院(系)黨組織→黨支部→黨員教師→其他教師”五維立體化監督體制以及建立學校、教師、家長、學生、社會“五位一體”監督體系,進一步增強監督的威懾力和實效性。二是嚴格違規懲處,切實維護紀律規矩嚴肅性。黨的紀律和規矩是全體黨員共同遵守的行動準則,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是包括黨員在內的全體教師共同追求的道德規范,二者的集合共同構成了全體教師的高線、底線和紅線。要細化師德失范行為負面清單,把“一票否決”要求落細落實到與教師切身利益相關的各項工作中,防止產生“破窗效應”。一旦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所在黨組織書記應及時運用“第一種形態”咬耳扯袖;出現師德失范問題,所在黨組織負責人要向學校作出檢討,學校視情節輕重進行問責。
制度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保障。高校師德師風建設要形成常態化、長效化的工作機制,必須持續完善制度體系,織密扎牢制度籠子。一是堅持同向同行,建立健全黨建與師德師風建設融合發展機制。各級黨組織要妥善解決黨建與師德師風建設“兩張皮”問題,充分發揮黨員教師在思想政治建設、學術道德規范建設等方面的先鋒模范作用,實現黨建和師德師風建設同向協同。要建立健全常態化的理論學習和教育培訓制度,擰緊教師理想信念的“總開關”,以黨建的力量引領激勵廣大教師投身教學科研實踐。二是堅持問題導向,完善師德考核評價激勵制度體系。各級黨組織要以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為依據,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指標體系,突出多主體多元評價。要將黨組織激勵體系和師德師風建設激勵體系并軌運行,建立科學合理的榜樣激勵、物質激勵、精神激勵和信任激勵機制,讓教師在組織生活中感到溫暖,精神生活中感到關懷,在物質生活上得到滿足,使教師干事創業有動力、教書育人有激情。在民主評議黨員時,應堅持以事實為依據、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將師德考核擺在黨員評議的首要位置,全面客觀評價教師的師德表現,提高評議的精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