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長江流域生態保護修復取得積極進展,環境質量持續向好。但是,個別地方、個別方面的問題依然嚴重。2020年12 月,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專門對長江流域礦山環境問題進行了報道,表明了礦山尾礦環境問題的嚴重性。長江沿岸是湖北省礦產資源的主要富集區,就其對長江生態環境影響較大的自西向東依次有:宜昌的磷礦、云應鹽礦和黃石的銅鐵礦等。由于這些礦山的開采量大,采礦歷史悠久,大量礦山廢渣的長期積累和廢水的長期排放,已構成了對長江生態環境的潛在威脅。
1.開展湖北省長江沿線尾礦庫調查,做好安全評估。對長江沿線尾礦庫進行一次系統的調查,利用現代技術,重點開展鄂西的磷礦、江漢平原的鹽礦和鄂東南金屬礦的尾礦調查,摸清尾礦庫的家底,查明尾礦庫的位置、規模、形態和周邊地質環境等。對重點尾礦庫的可能產生的地質災害、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狀況和土壤資源的破壞等環境問題進行調查,并就其對長江生態安全的可能影響做出科學評價,劃定亟待整治尾礦庫。
2.加強尾礦庫環境風險管理。湖北省長江流域尾礦庫具有數量大、種類多、庫礦條件不同、環境風險各異、治理難度大等問題。應針對不同類型尾礦庫,按照“一庫一檔”“一庫一策”的原則,盡快完成對所有尾礦庫的環境風險評估、環境應急預案、污染防治方案等編制。
3.加強尾礦資源的綜合利用研究,為長江流域的尾礦處理做示范。一是加強金屬類尾礦資源的回收和利用。已有調查表明金屬尾礦庫中存在著大量可回收的資源,具有一定的利用價值。二是開展磷石膏資源綜合利用科技攻關。磷石膏綜合利用作為世界性難題,在技術研發和基礎研究等方面目前仍處在科研攻關的狀態。湖北省科教資源實力雄厚,建議在“十四五”期間設立重大科技攻關專項,組建高校、科研部門和企業等聯合攻關團隊。
4. 利用財稅政策鼓勵企業投入尾礦綜合利用。尾礦消減是尾礦庫治理的根本之策。湖北省尾礦數量巨大,目前每年的排放可達數千萬噸(僅磷石膏年排放就達2650 萬噸),尾礦的消減壓力巨大。應該看到尾礦綜合利用還是有著巨大的市場前景,如果在水泥制備階段利用磷石膏代替天然石膏作為緩凝劑,按我國水泥年產量22 億噸~24 億噸左右計,水泥行業每年至少可消納6000 萬噸左右磷石膏。建議在“十四五”期間出臺尾礦綜合利用特殊補貼和財稅等政策,鼓勵省內外企業投入湖北省尾礦的綜合利用。
5.加強尾礦庫生態環境監管,確保長江生態安全。一是政府各部門在“十四五”期間要加強對礦山尾礦庫的生態環境安全監管,如:應急管理部門負責尾礦庫崩、滑、流災害風險排查,生態環保部門要加強尾礦庫的泄露及其對地表水體污染的監管,自然資源部門要加強尾礦庫周邊地下水的監測等,確保尾礦庫的安全。二是加強尾礦庫周邊水、土污染的治理。設立“十四五”尾礦庫污染治理工程,動員政府和企業兩個方面的積極性,投入尾礦庫的污染的治理。優先治理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漢江、清江)岸線1 公里范圍內所有尾礦庫,以及長江流域范圍有色、化工(含磷石膏)、電解錳行業的尾礦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