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鋼
(貴州民族大學旅游與航空服務學院,貴州貴陽 550025)
高校開展就業指導課程能夠實現高校人才培養,讓員工快速有效地提高自身能力素質,從而滿足用人單位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特別是很多成人高等教育體系因其自身的培養目標不明確且資金投入力度有限、課程設計不夠科學,師資力量也比較局限,因此人才培養能力與實際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對航空服務專業的高校就業指導課程來說,就是要有效彌合社會需求、企業動向、行業發展對航空服務專業人員需求與高職院校航空服務專業人才培養現狀之間存在的鴻溝,將現實的就業情況通過就業指導課程傳導給高校空乘專業的學生,引導學生明確自身在校學習期間的學習方向,找尋適合自身發展的專業發展路徑,為未來的空乘行業發展或其他方向的職業發展打好基礎。因此,只有轉變培養理念,并且聯動政府和企業進行定向支持,以市場需求的多元化作為出發點,同時結合地方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才有可能構建起符合社會需求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為了實現以上的目標,航空服務專業的就業指導工作,關鍵就是要體現服務性,呈現專業化、職業化、人性化,從宏觀經濟發展、行業行進的角度,與學生個性、能力、思想等方面的微觀角度結合,在形成學生專業發展方向統一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的專業深層次發展,與個性化職業道路的選擇。
航空服務專業高校學生就業力問題主要呈現在以下幾點:
一是“心存幻想”。在教學中教師發現,航空服務專業的高校學生,對航空服務專業的職業理解存在偏差。很多學生對航空服務專業的理解,僅限于電影電視劇中呈現的機長、空中乘務員的形象,因而容易被傳媒、影視劇塑造出的航空服務專業職業“刻板印象”所折服,感受到強大的內心優越感與職業向心力。然而,真正的高校航空服務專業一般包括空乘、地勤、安檢等多個培養方向,并不是所有職業形象都如機長、空姐那么光鮮亮麗。因而,學生在進入專業學習,尤其是實習領域的過程中,經常會存在嚴重的心理落差,進而導致學生在職業領域直接想打退堂鼓,選擇放棄。
二是“眼高手低”。通過對諸多航空服務專業畢業生的追蹤訪問情況來看,初出學校時職業能力差、專業程度不足,導致在職業生涯前若干年需要從頭學習的情況并不少見。在校期間,很多學生對專業課程的重視不足,在專業實習領域插科打諢、專注力不足,最終導致了學生自身的職業發展不能滿足空乘公司的需要。甚至學生在嘗試轉行的過程中,會發現自身在職業周邊領域的發展水平都達不到其他行業的業余標準,導致就業難度進一步增加。
三是“后勁乏力”。通過調研發現,很多高校航空服務專業的畢業生在職業生涯的若干年之后,崗位并沒有呈現出顯著的提升,很多畢業生職業生涯停滯在基礎崗位,對學生自身的信心造成了很大的打擊。這說明,航空服務專業培養的畢業生的潛力不足,缺乏在職業領域更進一步的能力。
從高校就業指導課程角度,分析航空服務專業高校學生就業力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呈現為以下三點:
一是,就業指導工作的現實性不強。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教師通常是專業任課教師、輔導員、團委書記等,這些教師常年從事高校教育工作,有的曾經涉足過航空服務專業相關工作但時間也并不長,其自身對專業領域的發展現狀、航空行業的發展和用人需求等現實情況都不甚了解,只能根據自身的就業經驗淺嘗輒止來展開就業指導工作,顯然難以滿足學生自身的職業發展需求。沒有調查權就沒有發言權,沒有專業能力就不要展開就業指導工作,這一點是密切需要關注的。
二是,就業指導工作的寬容度不足。在航空服務專業的就業指導工作中,很多授課教師容易陷入“專業”的窠臼,導致就業指導工作的面太窄,寬容度太低。現代職業發展迅速,許多新興職業也需要具備航空服務專業基礎能力與素質的學生加入,然而,如果就業指導教師只將教育活動導向本專業的就業活動,難免出現問題。還有的就業指導活動,只注重對于“就業”這一活動的引導,傳授簡歷撰寫、面試技巧等找工作的具體操作方式,這就是將就業指導課理解面片化了。
三是,就業指導工作的關注點過窄。航空服務專業的就業指導活動,往往只顧眼前,授課教師認為幫助學生完成就業這一個動作即完成工作,殊不知,職業生涯前途漫漫,學生更需要的,是了解自己未來的職業道路應當如何走,如何進步。同時,針對航空服務專業這一操作性強的專業來說,很多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僅關注學生技術能力的發展,卻忽略了學生自身職業思想、職業思維方面的成長與進步,導致學生在職業發展領域難以獲得突破。
誠如前文所述,高校就業指導課程存在的問題與原因是多元的、復雜的,究其根本,還是因為就業指導課程并未從學生本位出發,缺少了站在航空服務專業學生角度的“服務性”。航空服務專業在高校領域是一個比較尷尬的專業,因為相關的專業教育很多下沉在職業教育領域,高校學生本身對專業的認同感是復雜的,對專業的情感也是復雜的,對職業發展更是迷茫的,因而,就業指導課程必須作為學生指路明燈,為學生提供專業與職業認知認同、就業心理輔導以及職業生涯規劃三方面的教學內容。課程的優化策略如下:
對高校的航空服務專業就業指導工作來說,最關鍵的就是要讓專業學生破除對專業、職業的錯誤認知,重新建立起全面、客觀的航空服務專業職業圖景,從而層層遞進地實現職業認知、職業認同,明確職業選擇。
職業認知教育。就業指導工作需要在大四學生找工作之前,通過深入、多方位地引入職業認知活動,來引導航空服務專業學生充分了解航空服務專業培養的職業目標和職業工作實際。相應指導工作要引導學生前往航空服務專業職業領域進行實踐觀摩活動,以參觀、座談、講座等形式代替枯燥的理論教學,幫助學生提前明確職業情況。
職業認同教育。就業指導工作還要增強航空服務專業對自身職業的認同教育,幫助學生樹立對自身職業的正確認知,避免有些學生對自身航空服務專業中“服務”的定位出現錯誤理解造成的職業認同感不強,甚至對自身所學專業自卑的狀態。職業指導教師需要從產業發展、現實案例的角度為學生樹立理想的職業目標,引導其形成對自身專業的肯定。
職業選擇引導。就業指導課程還應當具備前瞻性、寬容度,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圍繞航空服務專業的就業展開指導,更要強化對學生在專業領域學習到技能的肯定,充分允許學生在基本技能掌握的情況下探尋人生在職業發展中的多元化可能性。例如,當下一些空乘專業生或退役航空人會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成為自媒體創業者、短視頻博主等,這些新型的職業都可能成為航空服務專業學生畢業的去向。就業指導課程也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結合學生的特長,為學生指引多元化職業選擇的道路,幫助學生在職業中找到自我,實現價值。
職業指導教育活動不應當是單純的就業技能培訓課程,而應該是結合航空服務專業的專業特色,從教學活動中滲透職業指導活動的實施。也就是說,航空服務專業的各項課程設計中,都要融入職業指導教育。同時,通過職業指導教育活動的實施,有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專業技能學習的重要性,充實自身的職業能力、多元技能,為就業打好基礎,做好準備。
專業調研。職業指導教育活動要實施專業調研活動,由教師組織學生,針對航空行業單位的用人情況、此前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在校學習情況等進行專業調研,在培養學生基礎研究能力的同時,引導學生自主了解行業就業現狀,對標自身學習狀態。
實踐觀察。在航空服務專業的實踐教學活動中,要增強學生觀察活動的展開,引導學生在實踐觀摩、實習活動中對行業中所真正需要的重要技能進行識別、記錄,再回到學校進行學習。就業指導教師要與專業教師一起,下沉到學生的實習活動中,切實引導學生從職業發展的角度尋找學習的具體內容,充實工作技能。
貫徹學習。在日常學習活動中,就業指導活動融合在航空服務專業的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中——任課教師也是就業指導老師,要將課程中所牽涉到的職業需求知識點、技能點的內容和重要性都闡述給學生,讓學生明確教學的重點,由職業從業者角度自發地融入學習活動。
實習實踐。就業指導活動要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踐的機會,并且將每一次實習實踐的機會作為一次對學生的就業能力考核,將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展現出的職業能力素養的優勢和問題一一列舉出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知問題、完善自我。
通過以上四個層面的融合性就業指導教育活動,航空服務專業學生自身的實際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鍛煉,面向職業的能力和素養也會得到相應提高,最終為學生未來的就業鋪平道路。
關注學生個體需求,全面增強航空服務專業學生職業能力。
航空服務專業高校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不僅要指導就業活動,而且要關注學生的就業心理。誠然,從專業設置角度來看,航空服務專業容易與空乘等專業混淆,且在就業市場上經常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導致專業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面臨巨大的心理壓力。同時,就業之后如何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獲得職業進步,也是很多畢業生面臨的切實問題。就業指導活動需要未雨綢繆,具備前瞻性,將這些問題都考慮進行解決。
要增加學生的心理彈性和抗壓能力。在就業指導工作中,要增強對學生心理方面的關注,可以通過有效的職業、行業信息交流,來減輕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所產生的挫敗感。就業指導老師要具備一定的大局觀、歷史觀要有發展眼光,引導學生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就業問題、擇業困難,建立起學生良好的心態,讓學生能夠扛得住壓力。
要引領學生的進取精神。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就業指導工作還要培養學生的狼性,要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自我展示,從而尋求工作機會。對于航空服務專業說,在職業領域獲得長足的進步,也需要學生明確自身的職業發展訴求并為之積極努力,否則容易籍籍無名。因而,就業指導老師也要成為學生的“啦啦隊”,為學生加油鼓勁,引領其不斷進取。
要注重引導學生的管理能力。就業指導工作還要注重對學生管理能力的培養,這是因為航空服務專業的服務特性,會使學生養成善于服從的職業個性,而這一個性對學生未來工作方面的進取是有一定負面影響的。就業指導工作要結合班級管理、院系管理展開,要讓更多的學生走上學生組織的管理崗位,磨煉其管理能力,才有助于學生未來職業的進一步發展。
高校就業指導課程優化,歸根結底就是要明確課程的“服務性”。相應課程,要從就業指導的角度,從職業認知體系的建立、技能教育活動的深化、職業能力的有效輔導三方面,真正實現對專業行業現狀的了解與分析,并將重要的行業用人需求,以及行業發展的關注點、分析方法傳授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明白自己未來要走的職業道路是怎樣的,從而激發學生的自主職業規劃意識。在這一過程中,就業指導課程授課教師一定要做好相應的調查研究、走訪觀摩活動,要以服務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學生,盡力去幫助他們理解自身的專業,認知自身的專業。通過有效的“傳幫帶”,相信每一個航空服務專業的畢業生,都能通過就業指導活動明確自身職業的具體需要,激發學習的動力,明確職業發展的目標,為未來的就業工作做好充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