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
摘 要:高職醫學院校人文素質課堂可以從關注當下生活、學習地方史實、欣賞風景名勝、體驗鄉風民俗、效法名人名家五個方面,按照目標需要、內容準確、適時適度三個原則,合理運用區域文化中人文素質教育元素,完成立德樹人任務。
關鍵詞:人文素質教育? ? 地域文化? ? 醫學院校
地域文化在高職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中有哪些優勢?在高職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中怎樣發掘和運用地域文化?如何在人文素質教育中找準地域文化的切口?高職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課堂植入地域文化應注意哪些問題?如何通過地域文化的輸入增強人文素質教育課堂的豐富性、鮮活性、趣味性,提升人文素質課堂教學的效度?對此筆者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地域文化是人文素質教育的一座富礦
云南昭通詩人雷平陽在《親人》中寫道:“我只愛我寄宿的云南/因為其他省/我都不愛//我只愛云南的昭通市/因為其他市我都不愛//我只愛昭通市的土城鄉/因為其他鄉我都不愛……//我的愛狹隘、偏執,像針尖上的蜂蜜/假如有一天我再不能繼續下去/我會只愛我的親人——這逐漸縮小的過程/耗盡了我的青春和悲憫”……為什么每個人對親人對鄉土的愛“狹隘”“偏執”“像針尖上的蜂蜜”,那是因為這片土地有我們的祖祖輩輩,有我們祖祖輩輩與這片區域中的萬物交匯、交融所積淀下來的源遠流長、獨具特色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這就是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一個區域歷史、生態環境、民俗風情、傳統習慣等文明形態的綜合表現,是人文素質教育的一座富礦。高職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實施者應該認真研究和開發這座富礦,助力人文素質教育的有效實施,提高人文素質教育成效。
二、地域文化在人文素質教育中的四個優勢
(一)堅定學生理想信念
課堂教學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環節。高職醫學院校課堂教學引入地域文化紅色元素,可以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懷,培養學生良好的政治素質。昭通衛生職業學院在人文素質教育中強化“四史”教育,重點講好“扎西會議”的偉大意義。在人文素質教育中凸顯地域文化的紅色元素,讓青年學生的心靈在“四史”中受到濡染,讓每一顆年輕的心和黨保持同樣的律動,讓地域文化紅色元素成為人文素質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
(二)增強課堂的鮮活性
教師在確保教學目標實現的前提下,找到自己和學生對家鄉的情感認同點,抓住學生對區域文化的興趣點,找準教學目標的切入點,優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巧妙實現人文素質培養目標。例如,昭通衛生職業學院教師在講授“醫者仁心、奉獻社會”這一知識點時,除講好儒家“仁愛”等思想之外,還可以拓展到昭通援鄂醫療隊先進典型人物事跡。適時“舍遠求近”引入地域文化,可以最大限度激發學生對專業的熱情和學習興趣,促進師生課堂互動,增強課堂教學的活力。
(三)增強人文素質教育的信度和感染力
課堂教學巧妙引入地域文化,可以讓知識目標生活化、讓生活內容知識化。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將學生在人文素質方面的好奇和期待引入豐富的社會生活,這樣可以實現人文素質教育和地域文化相互滲透和交融,有效增強人文素質教育的信度和感染力。昭通衛生職業學院教師在培養學生廉潔從醫的品質時,在教材內容中融入人文素質教育元素,首先講述昭通風景名勝清官亭的由來,然后講述昭通醫生馬敏麟在廣西勇救落水女童的事跡,再講述江蘇南通高鐵跪地救人的昭通護士、筆者所在學校畢業生劉曉姣的事跡。這樣,學生在品名聯、聽故事的同時接受了思想教育,提升了人格修養。
(四)厚植家鄉情懷,激發為家鄉奮斗的意志和力量
受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及其他因素制約,昭通基層衛生單位人才隊伍不穩定,人才流失現象嚴重。培育本土化醫務人才是解決基層衛生人才短缺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人民群眾對他們長期生活的土地上的一切文化形式有著深厚的感情,有很強的認同感、親近感。抓準抓牢這種認同感、親近感,有利于厚植學生的家鄉情懷,激發他們為家鄉奮斗的意志和力量。
三、地域文化中人文素質教育元素的發掘和運用
(一)關注生活,關注當下,為理想信念筑基
生活永遠是人文素質教育的源頭,地域文化是人文素質教育工作者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營養來源。高職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者要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人民、關注生活、關注當下,從生活中吸收養分,豐富自己,強大自己。要引導學生熱愛生活、感悟生活、投入生活,在生活感悟中自覺筑牢理想信念基石。
(二)汲取地方史中的營養,提升黨性修養
地方史是地域文化傳承的紐帶和載體,也是地域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云南,講云南陸軍講武堂、講西南聯大、講云南和平解放、講聶耳和熊慶來等;在昭通,講“扎西會議”、講烏蒙回旋戰、講魯甸龍頭山震后恢復重建、講全國最大的易地搬遷安置點靖安新區建設、講羅炳輝和徐洪剛等,這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三)欣賞風景名勝,陶冶美好情操
風景名勝蘊涵風土人情,蘊涵豐厚的人文素質教育素材,其文化價值在人文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十分突出。昭通風景名勝人文素質教育切入點很多:講灑漁煙柳,引導學生關愛綠水青山,關注人與自然的和諧;講大山包的神奇壯美,引導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借以開闊視野;講高鐵開進鎮雄、威信;講昭通城區變化,引導學生感悟家鄉巨變,培養愛黨愛國之情。
(四)體驗鄉風民俗,擴展開放視野
鄉風民俗有其明顯的區域性、民族性,是人文素質教育的一個點。結合昭通各民族雜居的現狀,講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繁榮進步,還可以結合各民族服飾、各民族喪葬習俗等內容講文化的交流、交匯、交融;講文化的推陳出新和文化走向現代化,這些對于培養學生的開闊視野和博大胸襟很有益處。
(五)效法名人名家,實現人生價值
人物是文化的核心要素。特定時空的名人名家,是歷史的天空里閃爍的星星,他們身上有歲月掩蓋不住的光輝。高職醫學院校要結合人才培養目標講好名人名家故事,講好他們崇德敬業、精益求精、孜孜以求的工匠精神;講好他們信仰堅定、身體力行、為進步事業甘于付出的奉獻精神。區域優秀人物燦若星海,人文素質教育素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四、在人文素質教育中引入地域文化應遵循的原則
地域文化是人文素質教育的豐富寶藏。在人文素質教育中引入地域文化要講究技巧。牽強地植入,會破壞人文素質教育課程的準確性和完整性;過度或錯誤地植入,會削弱人文素質教育的針對性,影響人文素質教育效果。
引入地域文化應遵循以下三個原則。
(一)目標有效原則
要根據人文素質教育目標精準選擇地域文化素材。與人文素質教育目標關聯且意義重大的,要選用、要用活用好;與人文素質教育目標有關聯但意義不大的,要少選、慎用;與人文素質教育目標無關聯的,不選、不用。絕對不能為了課堂的豐富性、生動性,生硬嫁接地域文化,牽強附會使用地域文化,無中生有派生地域文化。
(二)內容準確原則
在人文素質教育中引入的地域文化,必須準確、嚴謹,確保引述規范正確。講述地域文化必須緊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尊重歷史,尊重事實,尊重民族習慣,去偽存真,推陳出新,傳播正能量。不能無中生有,捏造事實;不能以偏概全,捕風捉影,斷章取義;不能張冠李戴,錯誤搭配。
(三)適時適度原則
引入地域文化要適時、適度。地域文化引入時機準確,則四兩撥千斤,可增強課程效果;時機把握不準,則無病呻吟,東施效顰,會分散主題。地域文化引入內容適度,則恰到好處,舉一反三,事半功倍;反之,則喧賓奪主,主次不分,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切入點選得準確,恰到好處,水到渠成;切入點選得不恰當,難免節外生枝,主次混淆,影響課堂的完整性。
五、小結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人物、區域、事件構成了生生不息的區域文化,滋養著土地上的人民。時代在發展,地域文化緊隨時代的發展而豐富、更新,也推動了人文素質教育內容的更新。高職醫學院校既要在人文素質教育中成功引入地域文化,講好地域文化故事,又要緊隨地域文化的演變不斷發掘人文素質教育新元素,利用好地域文化中的先進、優秀元素,對學生進行卓有成效的人文素質教育。從區域文化里發掘優秀的人文素質教育素材,適時、適度運用這些素材,是高職醫學院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途徑之一。
參考文獻:
[1]杜治政.醫學生的培養目標與人文醫學教學[J].醫學與哲學(A),2015(6).
[2]陸彥沁.跨文化教學視角下的醫學生人文素養提升路徑探討[J].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2).
[3]張元園,牛玉堃,陳敏,等.高等院校醫學人文教育踐行路徑研究[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9(5).
[4]雷莉,湯先萍.新時期提升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質量的四個著力點[J].中國醫學倫理學,2020(1).
[5]劉忠平,李質馨,田洪艷,等.論醫學教育中人文素質的培養[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24).
(作者單位:昭通衛生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