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柳樹鎮復興小學 張海燕
雖然隨著我國對農村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我國農村學校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但農村許多家長的教育觀念卻一直未得到改變,對于學生的教育問題相對忽視,給學生的成長帶來了不利影響。可見,要想改變農村教育的現狀,光依靠學校教育遠遠不夠,還需要有家長的積極配合,這樣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進農村小學生的健康成長。這就要求農村小學在做好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同時,還需要積極與學生家長聯系,搭建起良好的家校聯合平臺,幫助家長改變錯誤的教育理念,并將更多實用的教育方法和技巧傳授給家長,提升家長的教育水平,讓家庭教育不再缺失,促使學生的健康成長。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及其他家長成員在生活中對未成年子女進行教育的過程。從孩子一出生開始,父母就成為了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教會他們說話、走路、吃飯等。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水平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特征,兒童時期是學生智力、語言等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也是教育成果最為顯著的時期。這是因為小學生的年齡較小,自主能力和自我意識較弱,對于家長的依賴性較強,尤其是在物質需求上,因而家長的教育會更容易被他們所采納,在這一時期加強對孩子的教育,往往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自古以來,能人志士都是在幼年時期受到了良好家庭教育。比如,孟子能夠取得偉大的成就,離不開孟母的“三遷”和悉心教導。可見,在小學時期加強家庭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家庭教育還具有連續性的特征。當孩子出生后,家庭是他們生活的主要場所,家庭成員是他們接觸最多的人,而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孩子的生活習慣、言行舉止和道德素養等產生深刻影響。這種無形的影響的效果是非常大的,這也是家風往往能夠影響幾代人的重要原因。因此,為了讓孩子得到正確的引導,家長必須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并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通過有意識的教育和無意識的影響,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我國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水平整體偏低,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家長文化水平。受到農村經濟的制約,農村的教育水平一直處于較低水平,尤其是農村小學生家長所處的時期。這也使得很多學生的家長都未接受過良好的學校教育,甚至有部分家長上學時間不多,文化教育水平有限。由于家長文化水平低,所掌握的教育理論和方法有限,對于孩子也不知道如何教育。
二是家庭環境。家庭環境的營造也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但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農村小學生的家中人口眾多,家長能夠為孩子提供的學習環境相對簡陋,多數農村小學生都沒有自己單獨的房間和專用學習桌椅。另外,由于家長忙于家務和農活,很少會陪伴孩子一起讀書,也不會主動監督孩子完成作業,家庭學習氛圍淡薄,導致學生缺乏學習動力。
三是家庭教育方式滯后。農村家長的教育觀念落后,一直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思想,導致他們在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時,也一直以打罵為主,很少會主動幫助孩子找到犯錯的原因。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導致孩子遇到問題時,很少會主動向家長尋求幫助,這對于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四是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較低。雖然多數農村家長都知道讀書是唯一的出路,但他們對于孩子的學習卻沒有具體和過高的要求,只希望孩子在學校學到知識,不至于成文盲,今后可以在社會上立足即可。由于家長的期望值不高,導致他們很少會主動向教師詢問孩子的學習情況,更加不會每天監督孩子完成作業。
家庭教育環境和家庭教育氛圍對于農村小學生的身心發展會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多數農村家庭并未給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導致他們長期生活在不和諧的家庭氛圍中,這對小學生的身心發展會造成不利影響。因此,農村小學生家長必須要意識到家庭氛圍和家庭環境創設的重要性。首先,家長應在物質生活環境上進行改善。雖然多數農村家庭的經濟并不富裕,難以給孩子提供單獨的房間。但家長可以盡其所能地為孩子提供一個溫馨、干凈、舒適和安靜的生活空間,讓學生可以有一個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保證孩子在家的學習效率。其次,家長應提升自身的責任意識,主動肩負起陪伴孩子的責任,每天抽出一點時間與孩子進行游戲、談心或一起學習,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心和愛護,促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最后,家長應創設民主的家庭氛圍,將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和家庭中的重要成員,對于家中一些與孩子相關的事情,都應與孩子進行商量,不能以強硬的手段逼迫孩子做一些不喜歡的事情。同時對于孩子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家長也不應急于批評和否定,而是采取合適的手段,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幫助孩子一起改正錯誤想法或完善不成熟的想法,健全孩子的心智,為孩子的成長奠定良好基礎。
家長是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接觸最多的人,家長的言行舉止會對孩子的行為習慣和思想觀念的形成產生深遠影響。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書香門第”的說法,可見良好的家風會給家庭成員帶來積極的影響。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長除了要對孩子采取合適的教育手段外,還需要對自己嚴格要求,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起良好的榜樣,形成良好的家風。首先,家長應不斷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認清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和定位,通過言傳身教,給孩子樹立起良好的學習榜樣。比如,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也必須要做到,禁止孩子去做的事情,自己也盡可能不要去做,這樣才能在孩子的心中樹立起威信,自己的教育也會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其次,家長還需要加強對孩子學習和生活動態的關注,并根據孩子的實際狀態,不斷調整教育方向和教育內容,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最后,針對家庭教育問題,家長還可以成立家庭學習小組,由家庭成員中文化水平較高的人擔任小組長,并每周下發單獨學習任務或合作學習的任務,讓孩子在家長的陪同和監督下一起完成學習任務,并由小組長對學習任務完成水平進行考查和評測,構建起一個相對完善的家庭學習體系,這樣更有利于孩子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在以往的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中,由于家長的教育觀念相對滯后,對于孩子的教育方式過于簡單、粗暴,一旦孩子犯錯,不是批評就是打罵,導致孩子在遇到學習或成長中的困難時,不會及時向家長尋求幫助。針對這一問題,家長必須要引起重視,并通過對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創新,將家庭教育的積極作用充分體現出來,讓家庭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避風港,讓家長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領路人。為此,家長應改變說教式和批評式教育的方式,采取激勵教育模式,幫助孩子樹立起自信心,這對于孩子今后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在農村家庭教育中,一問起孩子的優點,很多家長一時都難以回答上來,這是因為他們在平時很少關注孩子的優勢,更加不會善于用言語來表揚孩子的優秀行為。但是面對孩子的不足和錯誤時,家長反而不會吝嗇責備的言語,導致孩子的自信心被嚴重打擊,甚至還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將他們推向對立面。為了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家長應著重關注孩子的優點,對于孩子的一些良好行為應及時予以肯定和鼓勵,讓孩子意識到哪些行為是好的,哪些行為是不對的,增強孩子的是非觀,這樣更有利于孩子良好行為習慣和積極心理的形成。同時對于孩子的不足,家長也應改變教育方式,不再一味地責怪孩子,而應采取正確的引導方式,幫助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為孩子提供改正的機會,讓孩子朝著正向、積極的方向發展。
另外,家長應予以孩子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并給孩子提供平等對話的機會,讓孩子可以大膽表達自己的訴求。而對于孩子的合理訴求,家長應酌情應允,對于不合理的訴求,家長在拒絕的時候也應給出相應的理由,這樣更有利于孩子接受。比如,隨著電子產品的廣泛普及和應用,目前農村小學生接觸電子產品的機會也越來越多,但小學生的自制能力較弱,容易沉迷于各類電子游戲。家長為了不讓電子產品影響到孩子的學習,通常會采取強制性的手段,限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實際上,這樣的錯誤是比較片面的,家長應均衡電子產品的利弊,科學引導孩子使用電子產品,這樣既可以滿足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內心需求,同時也可以促進家庭教育效果的提升。
缺乏有效的溝通和交流是多數家庭教育出現問題的重要原因。很多家長會用家長的權威去壓制孩子,要求孩子必須要服從自己的指令,如果孩子違背,則是不聽話,導致很多孩子都不愿意主動與家長溝通和交流。針對這一問題,家長同樣要重視,并根據孩子心理變化特征,采取科學的溝通和交流方式,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完善正面教育。比如,家長可以通過開展家庭會議的方式,與孩子保持良好的交流互動。在家庭會議中,每一位家庭成員都可以參與,家庭會議的主要內容為針對一周內家庭中發生的一些事情進行總結,可以是開心的事情,也可以是不開心的事情。這樣既可以將家庭矛盾及時化解,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而且還可以鍛煉學生的總結梳理和問題解決的能力,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對于學生的學習成長而言,離不開學校和家庭兩方面的共同努力,所以加強家校聯合十分有必要。首先就是應該積極建設合作制度。就當前情況來看,家校合作還屬于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沒有完整的制度進行約束。為此,要想確保家校合作能有效進行,首先就得制定合適的制度進行支持,并嚴格執行。與此同時,學校方面也應該積極響應,建立合適的機構執行自身任務,如家長學校;其次就是傳播家校合作理念。新的合作理念是在以往基礎上總結而來,與當代學生的需求更加契合。所以,家校合作要想獲得突破,應該合理落實新理念,并由此逐漸轉變家長的舊思維,讓他們認清自身不足,并轉變傳統觀念,積極配合學校對學生實施教育;最后就是促進家庭與學校的交流和溝通。對于家校合作而言,有效的交流和溝通是非常有必要的。為此,學校方面應該定期組織開展一些活動,邀請家長來學校,并讓他們嘗試扮演老師,感受一下教師的角色與心情,使得他們能更加體諒和配合教師的工作。與此同時,還可以定期組織開展家長會,使家長了解學生近況,也能幫助教師更了解家長對學校的想法,實現教育優化,推動學生不斷進步與發展。
綜上所述,家庭教育對于農村小學生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目前農村家長的教育理念相對滯后,再加上所掌握的教育理論和技巧相對較少,導致他們在家庭教育上存在一定的缺失,給學生的成長造成不利影響。針對這一問題,學校和家長都需要引起重視,并通過家校合作的方式,及時幫助家長樹立起正確的教育觀念,提升家長的教育水平,共同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