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佩
(南寧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
生命化教育視野下幼兒園安全教育是指幼兒園為幼兒的生活發展創設環境,組織涵蓋生命本質和生長需求的教育活動。[1]幼兒園開展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幼兒身心安全,而幼兒安全的前提是要懂得生命的重要性,但目前的幼兒園安全教育活動中存在忽視安全行為的實踐,忽視生命重要性的情感體驗,忽視家校社會的多方合作等問題,以致幼兒園生命化教育視野下的安全教育質量停滯不前,因此需要從生命化教育視野出發探討幼兒園安全教育活動存在的問題及優化路徑。
1.安全教育是幼兒了解生命,保護生命的基礎
生命化教育是以生命為主體,尊重天然生命、充實精神生命、呵護社會生命并促進三者共同發展的教育。教導幼兒認識生命、保護生命、熱愛生命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教育任務。[2]2001年《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實行)》提出幼兒生命安全是幼兒園開展一切活動的前提。而身體是進行活動的物質前提,每一個孩子都擁有自己的身體,每天都在和自己的身體打交道,但這并不表示孩子對自己的身體有充分的認識,[3]如牙齒為何會掉落、心臟為何會跳動等問題,孩子并不清楚。幼兒園安全教育基于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情感接受水平,教師采取游戲化、情景化和藝術性的活動,如《會動的牙齒》《我的心臟》等可以幫助幼兒感知自己身體各器官的作用,讓幼兒充分發現身體的美;《我來當媽媽》整合教育活動《我家的豆豆》等讓孩子親身經歷一個媽媽懷孕、生產與養育孩子的艱辛,感知植物的發芽、生長與凋零,知道生命來之不易,可以使幼兒科學地認識生命,學會主動珍愛生命和保護生命。
2.安全教育是幼兒關愛生命,提升質量的關鍵
幼兒園教育要以幼兒為本,讓幼兒從小建立科學的生命觀點。《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提出學校應當依照國家課程規范要求,教育教學內容要重視安全教育,增強學生安全意識,提高學生自我愛護能力。生命化教育視野下的安全教育是幼兒在一日生活中掌握生命安全知識與自我保護能力,而安全教育活動質量的好壞是在組織幼兒園安全教育活動的過程中和結果上體現的,教育活動中教師會將生命化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學實施中,可以讓幼兒在實踐活動中通過體驗學習,感受交流、分享、合作所帶來的成就感,掌握如何處理不良情緒的方法,養成健康生活的習慣,從而提高生命質量。教育是在人生命生長的過程中,促進個體生命品質而進行的社會活動。而人是精神生命、社會生命和物質生命的統一體,關注生命生長的質量,就是促成生命完好、和諧開展的教育。[4]
3.安全教育是呵護幼兒生命,全面發展的重點
安全教育呵護幼兒生命是指幼兒不僅對人的生命,乃至對動植物的生命生長都充滿著敬畏與熱愛,教師要用愛、信任、尊重和理解促進幼兒生命自由生長,尊重幼兒發展的前提,要與幼兒建立信任感,用心傾聽幼兒,蹲下來與幼兒進行溝通和眼神交流,用行為來降低師幼之間的心理距離等。對于幼兒的全面發展問題教師要具有正確的觀念,幼兒正處于人生長發展的特殊時期,在這一時期其身體、生理、認知、情緒情感和社會性發展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去成長,教師要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幼兒去實踐和感觸。教師促進幼兒全面發展要尊重個體意愿,即個體的情緒愿望、行為方式、興趣愛好和生活方式等,[5]在進行安全教育集體活動時,如讓幼兒自己上廁所、喝水、擤鼻涕及做游戲,當有些幼兒不聽取規則時,教師要耐心詢問幼兒的真實想法;在進行區域活動時,要鼓勵幼兒在基于自己的興趣之上多嘗試其他區域活動等。安全教育活動充滿生命關懷的氣息,教師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內在本質,呵護幼兒生命尊嚴,教育便可點化和潤澤幼兒的生命,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目前,我國幼兒園生命化安全教育質量不盡如人意,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重保護輕教育,忽視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生命化安全教育倡導為幼兒提供安全環境的前提下,注重喚醒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促使其具有主動學習安全知識的機能。生命化安全教育需要為幼兒建設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然而一些幼兒園缺乏相關機制的支持,安全教育資源匱乏、安全設備器材存在隱患,安全教育活動存在重保護輕教育,忽視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現象。首先,出于保護幼兒身心健康的需要,幼兒園沒有區域活動場所、教室、戶外游戲活動場所等場所,但安全教育多在教室內進行,缺乏多感官和多場地實踐;其次,教師出于便利的目的,教育內容固化,多采用教材所設計內容進行,缺乏生命化安全教育主題活動的設計,如小班安全教育內容《小心被燙傷》《我會過馬路》等。這些方式有效地減少了幼兒園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但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幼兒與自然生命之間的接觸,剝奪了幼兒了解自身和外界事物的權利,忽視了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確保兒童的安全是幼兒園開展教學活動的首要任務,但確保安全不可通過過度的束縛來實現。[6]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基礎,是幼兒園教育的首要任務,真正的安全教育是兒童應該在自然環境中學習、識別和處理生活中的危險,磕碰、摩擦和摔倒都是成長階段不可避免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這些過程中幼兒也會培養起自我保護能力和內在的自我調試能力。
2.重知識輕實踐,忽視幼兒的主動構建能力
幼兒園安全教育是具有知識性和實踐性的集體教育活動。知識性體現為國家教育目的中對幼兒園具體要培養的幼兒要求,它體現在幼兒園的健康、語言、社會、科學和藝術課程中,而實用性體現在兒童與自然環境、客觀事物、社會環境等的相互接觸中。但從多所幼兒園的實踐與考察中可知,由于部分教師遵循傳統教育觀念,教師有“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責任,存在對幼兒灌輸知識的使命,[7]幼兒園安全教育活動存在重知識教育而忽視實踐教育的情況。這表現在教師專業素養上,在安全教育活動中,教師易于標識自己的權威性。此外,知識的分數化成為家長評價教師教育水平的重要標準,間接鼓勵教師關注孩子的知識收獲,忽視孩子的情緒體驗和實踐體驗;二是對幼兒的認知上,幼兒表象思維能力表明幼兒對填鴨式知識性地學習會出現逆反心理,而教師多采用說教形式的教學方式,如圍繞教材和圖片進行講解,完全不符合幼兒的表象思維發展和完整生命發展的需求。
這種重知識輕實踐的幼兒園安全教育活動現狀不利于幼兒培養自我保護能力,也不利于幫助兒童建立積極的生活觀,以及促進兒童的生活潛力。幼兒天性生動活潑,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要動靜結合,讓幼兒在實踐中不僅掌握安全知識和技能,更能珍視生命安全。
3.重校園輕聯合,忽視家校、社區合作效果
生命化視野下安全教育活動的實現是幼兒園、家長和社區多方協作的成果。但幼兒園安全教育存在重校園自身,輕視家校、社區合作效果的問題。首先,在安全教育資源上,教師開展相關活動多采用教育部門發行的教材或相關專家開發的校本課程等,很少有結合家庭和社區共同商討安全教育活動內容的設置;二是在相關消防安全知識和交通安全知識上,幼兒園多是通過幼兒教師在園區內舉行教學活動和講座,并未邀請社區消防人員和交警來給幼兒做真實示范和演練。其次,在家園合作上,家校溝通不到位,幼兒園關于安全教育知識僅是通過家長會或口頭闡述,家長們易輕視幼兒園所言,于是家長不了解安全教育的內容以及具體做法,也不清楚自身在幼兒安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擔的責任。
幼兒園生命化教育要以安全教育為主,但在堅持生命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幼兒園應該建立三位一體的安全管理和教育系統,以幼兒園為主導,社區為保障,家庭為根本。
1.生命性為基點,重視安全教育
生命化教育視野下的安全教育要遵從生命的主體性、整體性、自然性和個性,幼兒才能更好地獲得基本安全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自我保護意識,最終回歸到對自我生命的關注。幼兒園組織安全教育活動要去重保護輕教育的教育現狀,要以生命性為基點,遵從幼兒生長的自然規律,重視幼兒園安全教育和幼兒的自主保護能力。
首先,在生命化視野下教育者組織安全教育要樹立正確的生命教育觀,教師自身要有朝氣蓬勃的生命力,積極向上的情緒和對成長的渴求,當教師自身珍愛生命、熱愛生活、喜歡思考,這樣才能使教師自身所教的內容充滿生命的活力,使幼兒的學習過程充滿歡樂。其次,安全教育的教學目標重要的是情感態度的實現,要讓兒童樂于學習基本安全保障知識和自護、自救方法,學會保護自己,懂得珍惜生命。[8]如大班安全主題活動《我很愛干凈》,讓幼兒通過視頻觀察自己所熟知同伴的良好習慣,知道健康的生活習慣可以使自己有美好的生活,也會帶來愉悅的心情,因此會更珍愛生命的每一天,此活動就有體現生命化教育視角下的情感體驗。最后,在教育實施過程中要尊重幼兒的生命特性,研究和洞察兒童的天性,使教育能夠與幼兒生命發展的節拍相契合,不斷升華幼兒的生命性。與傳統的教師以知識為主的幼兒園教育活動相比,以尊重生命生長性、整合性、主體性和個性化的教育活動更能支持幼兒的健康成長和創新思維,滿足幼兒個性化和社會化的成長需要。
2.以幼兒為主體,注重參與實踐
教育是教育實踐主體與受教育者學習主體之間的學習互動活動,即主體間的相互學習,它要求教師和幼兒之間平等對話,教師要把幼兒看做有獨立人格的人。3-6歲幼兒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此階段幼兒有兩個最突出的特點,第一,要看到實物才能思考,第二,需要操縱或擺弄實物才能理解某些名詞。[9]因而在開展安全教育活動時要最大限度上去傳統的灌輸式為主的教育方式,鼓勵和支持幼兒的接觸式和操作式的學習方式,提升教育過程的可操作性和可體驗性,從而使幼兒在安全教育活動與生命環境的雙向互動中得到身心全面發展。
首先,要重新認識幼兒園安全教育活動,它是以幼兒為主體,需要與幼兒的一日生活進行接軌,與游戲活動、生活活動、區域活動和銜接環節相互銜接并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的安全態度和安全行為,教師要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機開展安全教育,通過合理途徑使教育融入幼兒真實的生活。如大班安全教育活動《怎么保護胃》,在課堂上通過小熊吃飯的故事和相關視頻,幼兒們知道了吃飯要專心、要細嚼慢咽才有助于腸胃蠕動和吸收營養,在午餐等待環節教師可利用小熊吃飯故事提醒幼兒吃飯不說話,要專心。其次,為提升安全教育活動的教育價值,為提高幼兒的活動參與度,教師要改進教育教學的方法,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倡導情景式、體驗式的教育形式。如中班安全教育活動《我會過馬路》,教師可選定空曠的場所畫好斑馬線,自制紅綠燈,模擬交通道路,讓幼兒進行角色扮演,使其對安全知識感受更加深刻。安全教育活動要在尊重幼兒的前提下,在教室、操場、走廊、社區等多場景和視、聽、觸等多感官的配合下豐富安全知識,養成保護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意識。
3.校內外為聯合點,協調教育力量
教育中提倡社會是環境,學校是陣地,家庭是后方。生命化教育視野下的安全教育永不會停止,幼兒園、家庭和社會一起攜手,才能為幼兒構筑一道生命安全屏障。[9]幼兒的生命安全經驗的獲得需要依賴多方聯系與合作,過于重視幼兒園內部,易于造成幼兒學習的片面性,會導致幼兒從一個情景轉換到另一個情景中所呈現的學習經驗具有不可轉移性和連續性,從而阻礙了幼兒學習的完整性,也未尊重幼兒生命的完整性。因此組織幼兒園安全教育活動時應避免重校園輕聯合,忽視家校社區三者的合作效果,要建立多方合作,資源整合和環境的協作聯系。
首先,要重視家長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幼兒園要與家庭樹立一致的安全教育理念,保障生命化安全教育的有效實行,如安全教育活動中的教育目標、教育規范和教育行為幼兒園和家庭都要保持一致;二是要構建多元有效的家園合作形式,幼兒園可定期開展家長開放日、親子活動、家長園地等活動,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游戲設施、安全管理制度、消防設施的安全性等。也可通過現代通信技術如微信、電話、微博、網站等與家長進行交流溝通,使幼兒園進行的相關安全教育內容與父母同步。其次,社區是幼兒生存的現實環境,幼兒園的發展也離不開社區的支持,在進行消防安全和交通安全知識時,可邀請社區消防人員給幼兒示范正確的用火用電的行為。最后,有條件的可帶幼兒去社區進行角色實踐演練,這不僅能擴寬幼兒的安全教育知識,為幼兒創設學習的機會,也能促使幼兒在活動中獲得的知識在真實的情境中得到升華和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