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華亭煤業集團公司東峽煤礦 白銀寶
時光如匆匆的流水,轉眼間,父親離開我們已經3年多了,一直想寫點關于他老人家的文字,心中總是隱隱地痛,靜不下心來,也提不起筆。
我的父親是一名有著30年黨齡的老黨員、老礦工,他把一生的心血都獻給了礦山,獻給了國家,獻給了社會。他的做人原則是,老老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父親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響了我,他常常給我講黨的歷史,黨的豐功偉績。在我小的時候,父親的諄諄教誨,使我對黨有了較為樸實的感性認識,長大后爭取成為黨的一份子,像父親那樣做一個讓人尊重的好人,這種思想在我心靈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從我記事那時起,父親為了方便照顧我們,就把母親和我們姊妹三個帶到煤礦,從此以后我們就成了礦工家屬,但還是個農村戶口,只有父親每月能吃上28斤的供應糧,一家五口人,主要靠父親那點微薄的工資養活,其艱難可想而知,因此,每月發了工資第一件事就是父親趕快在市場上買少許白面,再買些玉米,大豆,洋芋等補貼家里。那時父親有個記賬本,一個算盤,他每月記錄著家里的賬目,人情往來、油鹽醬醋等開支無不一一記在上面。然后,經他算盤一打,年、月的開支清晰可見。
就這樣一晃十幾年過去了,隨著礦井的發展,父親的工資也增加了幾倍,礦上為了照顧我們家,輟學的姐姐成了礦上待業青年,一月30多元錢可以補貼家用,然而無論何時何地,父親總是教誨我們不忘艱苦歲月,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日常生活中父親對自己吃穿上要求極其簡單,記得父親在安口煤礦醫院當書記時,母親為父親做了一件衣裳,他就不高興,最后硬是讓母親改裝后讓我穿,自已依然穿著那件洗得發白的中山裝。那時候,雖然父親對我管教非常嚴厲,但骨子里還是非常疼愛我的,家里有好吃的,父親總是偏向我,給我留著。
1994年10月,我參加工作后不久,父親就退休了,本想讓父母好好享享福,但是父親為了不給我們增添麻煩,執意帶著母親回到鎮原老家安度晚年去了。
光陰荏苒,日月穿梭。一晃幾年又過去了,在外成家后,回家已不像以前那樣迫切,每逢節假日我都以工作忙或者這樣那樣的借口推辭回家,給家里寄去幾百塊錢表表孝心,其實我也知道父親并不希望兒女給家里寄錢,只是企圖兒女回家過個團圓年,可是對于父親這一點心愿我也沒有滿足,真是愧對人子。盡管如此,父親從來沒有責怪過我,每次打電話告訴我,他和母親都好,讓我安心工作。
2018年,父親因疾病永遠地離開了我們,父親在世時,我沒有讓他享上福,也沒有陪他老人家嘮嗑,直到現在,我的內心充滿了愧疚和不安!父親你能原諒我這個不孝的兒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