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藜霞
(榮縣古文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643100)
我國畜牧業發展之中生豬養殖規模大,在養殖產業經濟中所占比重大,因此要促進生豬養殖持續健康發展。生豬養殖中影響效益的主要是疫病,疫病暴發會導致生豬患病和死亡,養殖成本會提高,效益得不到保障,易于打擊農民積極性。新時期推動生豬養殖業發展,當務之急是做好疫病防控,養殖中科學消毒,不僅能控制和消滅病原菌,還能降低群死的出現率,以及確保肉食品安全。基于消毒重要性,生豬疫病防控應合理應用物理、化學、生物等消毒手段。
疫病具有傳染性,生豬患上疾病以后,將會快速傳播。不僅養殖場內生豬會大規模患病,還會通過其他渠道傳到外部,造成區域性疫病,影響養殖效益和肉食品安全。生豬染上疫病后要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及時采取手段處理,以防止情況越來越嚴重。
生豬疫病防控中科學消毒,能夠使病豬所攜帶的病原微生物活躍性降低[1]。這種情況下疫病蔓延的速度就會變慢,養殖場就會有更多時間應對,疫病所帶來危害會下降,既能有效控制損失,又能避免在整個區域內傳播。生豬疫病防控中消毒操作簡單,可行性強,具有切斷病原微生物傳播源,降低活性等作用,最終控制疫病發生和擴散,故而在養殖中要做好消毒工作。
新時期我國生豬養殖規模化特征明顯,通常一個養豬場內同時飼養很多生豬。生豬數量多,一頭染上疫病,將會大面積傳播。疫病的病菌和病毒傳播速度一般比較快,如果缺乏相關經驗,或者是在平時未能采取必要防控,疫病得不到控制,將會互相傳染,而且病情會變得嚴重,造成群體性死亡,損失會非常慘重。
生豬疫病是因為病原微生物所引發的,養殖中進行全面消毒,包含了生豬生活的圈舍,以及養殖所要用到器具,并要求飼養人員在進入圈舍之前消毒等措施,可有效減少病菌與病毒的滋生與繁殖。不僅能控制互相傳染,降低生豬患上疾病幾率,還能在生豬出現疾病時阻隔與控制病菌傳播。通過消毒與其他措施,生豬疫病得到有效控制,病情也不會過于重,達到降低生豬群體性死亡概率。養殖損失會減少,效益得到保障情況下,有助于生豬養殖業活力增強,也能確保肉食品安全,對于我國生豬養殖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價格一定情況下,生豬養殖效益是由生豬生長情況所決定的。生豬發育好,生長速度快,出欄的周期會縮短,養殖經濟價值更高。反之假如在生豬養殖中未能防控好疫病,生豬在患病以后,發育會受到影響。生豬染上疫病精神狀況不佳,食欲不夠好,這些將會使得難以正常生長。生豬發育會出現遲緩問題,處于亞健康狀態,抵抗力會下降,對于生豬養殖極為不利。生豬養殖中疫病在很多時候具有突發性,防控難度大,需要從日常工作抓起。
生豬糞便未能及時處理,或者是飲食和飲水不夠衛生,亦或者是飼養人員攜帶病菌等,將會使病原菌快速繁殖和蔓延,進而導致疫病暴發。生豬養殖戶需要建立健全消毒制度,合理選用消毒劑,比如酸類消毒劑、氧化劑等,合理確定使用的濃度,嚴格制定相關規定,全面系統進行消毒。生豬生長環境會得到凈化,病原菌出現生態鏈條被阻斷,難以滋生和繁殖。另外則是做好消毒工作,即使存在病原菌也會被殺滅,避免其進一步繁殖和蔓延。在消除和切斷病菌情況下,生豬染病幾率會最大限度降低,在不受影響情況下會健康生長,養殖投入轉化為效益時間會變短,整體收益也會提高。
生豬養殖中疫病防控中采取消毒措施,經常會進行化學消毒。消毒所使用的主要為化學試劑,針對養殖場中病原體,具有抑制的作用,可控制其蔓延和繁殖,同時具有殺滅病原菌的作用。化學消毒藥劑比較多,每種都有自身特點和適用范圍,故而在生豬疫病防控中應用,必須要明確不同類型消毒劑作用和適用范圍,合理選用消毒劑,防止由于采用不當影響疫病防控效果,并造成一定危害性等情況出現。根據消毒對象,選擇不同消毒劑,且要在使用過程中嚴格依照濃度要求,避免濃度過高和過低狀況的發生。生豬養殖中糞池易于滋生病原體,所以要做好糞池部分的消毒工作,一般情況下會選用漂白粉進行消毒,也可使用其對圈舍進行全面消毒,濃度應在27%~39%,達到預防和控制芽孢出現和傳播目的[2]。生豬養殖中圈舍和所要用到器具消毒,常常會采用甲醛水溶液,濃度要控制在2%~4.3%。
飼養區域內墻面要做好消毒,圈舍內地面也要消毒,通常需要用氫氧化鈣溶液,亦或者是氯化鈣溶液,濃度要控制好,保持在5%~21%,具體需要根據消毒需求確定。生豬疫病防控中體表消毒既要達到殺滅病原體效果,又不能對生豬造成傷害。體表消毒常會使用甲醛水溶液或者是福爾馬林水溶液,需要科學配比,最好將濃度控制在1%。生豬養殖環境復雜,易于滋生病菌,采取日常消毒措施外,針對會帶來嚴重后果的病毒與病菌,應有針對性采取化學消毒措施。以革蘭氏病菌為例,在消毒中要配制在0.1%在新潔爾滅溶劑[3]。應注意的是,化學消毒劑具有腐蝕性,使用不當會對生豬造成傷害,故而應嚴格依照相關規定做好科學消毒。
物理手段消毒通常會借助光與熱作用,達到消除病原菌的目的。物理消毒主要有紫外線消毒,還有則是高溫消毒,另外則是采取光消毒辦法。紫外線消毒比較常見,也是一種比較方便的消毒方式,在圈舍重要地方安裝燈管,需要設置在高處,距離地面高度在1~2m,然后利用紫外線殺滅病原菌。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多安裝一些紫外線燈,燈與燈間隔為2m,確保所有生豬都能接受紫外線消毒。紫外線照射和高溫情況下,病原菌會失去活性,難以繁殖和傳播,從而起到預防與控制疾病的效果。
生物消毒經常會采用熱消毒的辦法。生物發酵會產生熱量,通過這個方式達到熱消毒目的。實際操作中要將生豬糞便收集起來,然后利用技術手段使其發酵,期間產生熱量將會使存在的寄生蟲被殺死,病原菌也會被殺滅,還能堆肥,提高養殖效益[4]。這里需要注意,采取這種方式消毒要做好密封工作,以避免產生環境污染。生物消毒也可通過厭氧微生物繁殖,有效控制需要氧病原體出現。
總之,生豬染上疫病不僅會帶來群死群病,嚴重影響養殖效益,還會快速蔓延,導致區域內生豬養殖業遭受重創,同時也會威脅肉類食品的安全。基于生豬疾病的危害性,養殖戶在日常養殖中務必要強化防控手段。生豬疾病防控中進行消毒,可操作性強,且能達到比較好的預防病原體滋生和繁殖,以及降低活性,達到控制傳播與蔓延目的。故而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要科學合理采用化學消毒、生物消毒、物理消毒等措施預防和控制疫病,保障養殖效益,促進肉類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