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喜猛
(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郭城驛鎮畜牧獸醫站 730726)
夏季天氣往往過于炎熱,而中午因為光照和溫度都是最強的,更容易誘發生豬出現中暑現象。而造成生豬出現中暑現象的原因不只是環境因素,還與養殖場的管理情況有關。一旦養殖戶個人不重視養殖管理,那么豬中暑的現象就會大大提升。而在發生豬中暑之后也不需要慌張,只要進行合理規范的治療,就能夠使生豬恢復健康,不會造成太大的經濟損失。
生豬養殖中會出現諸多的問題,而豬中暑是夏季養殖中最容易出現的疾病。首先,在豬中暑前的征兆是會出現排泄頻繁、飲水頻率大幅上升以及走路不能夠正常平穩的情況,部分生豬還會體溫明顯大幅提高。而在中暑之后則是會直接出現嘔吐、喘氣粗、心律不齊、渾身顫抖等現象。如果是生豬病情嚴重的話,會導致體溫增速更快并且眼結膜充血、倒地不起,最后因為沒有進行有效的治療而短時間內死亡。
夏季溫度過高,并且生豬暴曬在這樣的環境下,就會導致生豬的頭部直接接觸到紫外線然后腦組織就會受到傷寒,進而出現腦充血,體溫一步步升高,然后出現神志不清的情況。并且不只是腦充血,紫外線的照射還會對豬的中樞神經系統造成傷害,然后引發進一步新陳代謝混亂以及中毒。并且因為環境內溫度過高的話就會導致生豬體表的排汗系統受到阻礙,不能夠正常調節體溫,減少體表熱量的消散,從而對生豬的呼吸系統造成很大的傷害。
養殖場內沒有定期進行通風散熱,并且也沒有進行有效的降溫措施,大大增加了生豬的中暑率。同時養殖戶為了能夠擴大生產,將生豬的養殖密度安排過大,使得生豬之間的空間狹小,飲水投放的不及時,也會導致生豬體溫過高中暑。
生豬會因為夏季炎熱的環境而出現應激反應,而自身的免疫力也會有所下降,同時體質出現問題,對于疾病的抵抗力有所下降。而因為防疫保健工作沒有做到位,生豬體內失去的水分和鹽分沒有得到補充,從而進一步導致神經系統受損,嚴重影響到生豬的耐熱能力,從而造成中暑情況。
養殖場內一旦出現生豬中暑的情況,需要及時將生豬轉移到陰涼通風的地方,確認好附近是否會出現噪音,環境條件是否能夠給患病生豬進行及時的施救措施。同時利用附近能夠最快獲得的冷水對出現中暑情況的生豬進行體外降溫,重點部位是頭部和背部。同時可以進行灌腸,以這樣的方式幫助生豬進行體內降溫散熱。必要時也可以適用酒精,加速散熱[1]。
如果生豬一旦出現中暑情況,并且進一步惡化,就需要依據生豬充血的部位,尤其是耳部進行放血處理,并且需要使用西藥。可以選擇注射25%的鹽酸氯丙嗪注射液,按照生豬體重每50kg注射10mL的量,也可以利用安乃近進行注射,按照體重每50kg注射12mL的量,能夠達到生豬的體內溫度被藥物進行控制的效果。
生豬在出現中暑情況下已經是嚴重脫水以及缺少鹽分,而采用5%的生理鹽水進行灌腸則可以幫助生豬緩解脫水癥狀。除此之外也可以進行靜脈注射,利用800mL的5%葡萄糖鹽水,使得生豬進行及時的水分以及鹽分的補充,從而恢復正常的身體機能。
除了利用西藥進行降溫以外,還可以利用中藥進行治療。具體方法是將綠豆水中加入滑石25g、甘草25g,然后采用灌服的方式進行治療。也可以使用甘草50g和適量竹葉進行煎水,給生豬進行服用,從而達到有效降暑的作用。而具體的情況以及后續的保養都需要依據生豬的實際情況進行,確保能夠不留下后遺癥。
首先養殖場的通風設備要達標,并且保證生豬的數量和密度適中,避免因為生豬數量過多而導致中暑情況嚴重。并且要確保養殖場內的水資源能夠跟得上實際的需要,在天氣過于炎熱的中午可以利用冷水沖洗的方式幫助生豬進行散熱處理,同時飲用水也要充足,確保生豬不會應為體內缺水而造成健康危害[2]。
養豬場內要進行消毒和打掃,確保生豬所處的環境干凈,空氣內沒有病原菌,使生豬能夠有一個舒適的生長環境。進行有效消毒不僅能夠減少生豬中暑的情況,還會對于豬腹瀉等夏季容易發生的豬病進行防控,確保生豬能夠健康生長。
綜上所述,為了避免因為豬中暑而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需要養殖戶能夠將豬中暑的原因以及解決辦法重視起來,確保在出現豬中暑的情況能夠及時進行救助,減緩病情。而沒有醫治條件的可以到當地的畜牧獸醫站進行治療,有效降低豬中暑對生豬的影響,減少養殖戶個人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