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才軍
(榮縣古文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643100)
在我國從事生豬養殖的人群大多是農戶,這些人對生豬養殖知識缺乏了解,只是按照民間的方法來養殖生豬,所以有時會因養殖方法不科學,而導致生豬患上疾病。為了提高生豬的養殖質量和農戶的經濟收益,有關部門有必要對生豬養殖的防控措施作出具體研究,以便農戶日后能夠實現科學養豬。
目前,我國有兩種規模化的養殖模式,分別是規模集約化養殖以及現代化養殖。這種有一定規模的生豬養殖模式相對科學,飼養者能夠在生豬養殖的過程中,應用相關養殖知識和技術。在這種規模化的養殖場中,當豬群中有患疫病的豬時,能夠被及時發現,從而有效做好生豬養殖的防疫工作。但是已經形成規模的生豬養殖場在我國僅占少數,我國大多數的生豬養殖都是采用農戶散養或是小規模的模式。相比于規模化的養豬模式來說,這兩種模式的生豬產量會較低,能夠出欄的生豬數量也很難得到保證。并且這兩種養殖模式沒有應用科學的養殖技術,再加上養殖環境不夠好等因素,極易在豬群中產生疫病并快速傳播,給養殖場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1]。
盡管我國的生豬養殖逐漸走向規模化,但農戶散養與小規模養殖模式仍然占據著我國生豬養殖模式的大多數。在小規模的生豬養殖當中,很多飼養者會用一些壞掉的農副產品來喂養生豬,甚至還有一些飼養者會收集別人丟棄的各種泔水來作為生豬的食物,這種喂養方式對于生豬的飲食營養與健康是十分不利的,不能達到生豬養殖的預期目標。除此之外,小規模的養殖以及農戶散養的模式使豬群沒有足夠的生長空間,不能夠按照正常的速度完成生長,降低了生豬的生長水平。
很多小規模養殖場和農戶養殖生豬的環境并不能達到理想狀態,部分養殖場只是在一片空地上隨意搭建幾個簡陋的棚子作為豬棚,將飼養的豬群圈禁起來集中喂養,這種養殖模式不但會使豬群沒有足夠的生長空間,還會污染養殖生豬院落的環境,極易滋生細菌,傳播病毒,導致生豬養殖相關疫病的發生。還有部分小規模及農戶養殖模式的養殖場雖然占地面積夠大,但養殖場內沒有科學的養殖設備,尤其是沒有足夠的防疫設備,當有個別豬感染疫病時,養殖場內的工作人員不能及時對飼養場地的環境進行消毒,大大增加了生豬養殖疫病的傳播概率,不利于生豬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在大多數的農戶養殖和小規模養殖場中,并沒有安排專業的疫病防控人員,養殖人員一人擔任多重職務,充當著防疫員的角色。而且這些飼養者對于生豬的養殖僅限于喂養,并不會過多地重視生豬疾病的防疫工作,同時其對生豬養殖的相關知識和技術也沒有足夠的了解,致使其不能夠發現和診治生豬所患到底是何種疾病[2]。
在很多小規模和農戶養殖模式中,養殖者對生豬養殖技術的掌握程度還遠遠不夠。首先是這些養殖者在開展生豬養殖工作前,并沒有對即將飼養的豬種作出細致的考察就盲目購進飼養,并且在飼養的過程中還會到處收集來歷不明的剩飯剩菜來喂養豬群。其次,在農戶與小規模養殖生豬的過程中,需要對養殖場地進行消毒的意識淡薄,部分養殖戶雖然會對養殖場地進行消毒,但其使用的消毒液有可能是經過長期存放后失效的或是沒有達到使用標準的消毒液。如此一來,就使病毒和細菌有了可乘之機。還有些小規模養殖戶和農戶由于對生豬養殖的一些知識不夠了解而出現對生豬亂用藥的情況,甚至為了節約養殖成本而使用劣質藥物,長此以往會破壞掉生豬本身的防御系統,降低生豬免疫能力,增加生豬患病的概率。最后,農戶和小規模養殖戶在養殖生豬時,不能夠依據有關規定和標準對生豬進行疫苗接種,且在為生豬接種疫苗時使用了錯誤的操作手法,這些都對生豬養殖的防疫工作的順利開展造成了阻礙。
想要保證自己養殖生豬后獲得的經濟效益,相關養殖戶需不斷地提升自身專業養殖生豬的技術與科學預防豬疫病的能力。為了能夠達成這一目標,各個地區中的基層檢疫部門和當地畜牧獸醫工作站需要聯合一起對農戶及小規模生豬養殖戶進行大力宣傳,讓其能夠深刻認識到科學喂養及科學防治豬疫病的重要性,在這之中,基層檢疫部門及畜牧獸醫工作站可定期開設宣傳講座,對廣大生豬養殖戶進行培訓和教育,讓生豬養殖技術與預防生豬疫病的能力能夠朝向專業化、科學化方向發展,以便能夠有效減低生豬疫病發生幾率,并減少病原的傳入。
養殖戶在養殖生豬時,對生豬疫病的控制及管理是養殖工作中的重心所在,若養殖戶并沒有重視開展生豬疫病檢測工作,那么就有可能會發生豬疫病,進而造成不可挽救的損失。基于此,養殖戶在養殖生豬時應當重視對生豬疫病的檢測。從源頭上去控制生豬疫病,特別是在引入新的種豬時一定要著重注意,需對生豬的實際情況進行細致的排查,并積極配合檢疫部門工作的開展,在引入新種豬及小豬時,需進行詳細地檢查,檢測結果顯示并無疫病后方可將其放入豬舍中進行養殖。另外,養殖戶在購買種豬以及小豬時,不能過于追求低廉的生豬價格,應當從正規的渠道購買已做完相應檢疫的種豬與小豬,這樣能夠有效防止種豬與小豬將病原帶入豬舍中,畢竟豬舍中還有其他生豬,若攜帶有病原的種豬與小豬進入到了豬舍中,必然會給予病原擴散的機會,進而造成極大的損失。
為了能夠更好地進行生豬養殖,預防生豬疫病,養殖戶還應積極完善疫病控制與監測制度,在這之中就需要配合檢疫執法隊伍的疫病檢查工作,特別是在具有一定規模化的養豬場中,一旦經過科學合理的方法檢測出豬疫,那么就需要運用合理的方式進行防御和控制,以便能夠在短時間內對豬疫病進行解決,避免其進行擴散,給養殖戶帶去不小的經濟損失。基于此,養豬戶就需依據自身養豬的實際情況及規模制定疫病控制與監測制度,對生豬定期進行檢測。同時還需要配合檢疫執法人員來健全自身養殖中的疫病防控措施。特別需要對一些常見豬疫進行重點檢測,以便能夠隨時控制疫病,促使生豬能夠健康生長。
養殖戶在養殖生豬的過程中,應當充分、細致考量養殖生豬的實際情況,并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建立豬舍,同時應保證豬舍環境能夠及時做出調整。通常情況下,豬舍會建立在有充足的光照、干燥通風、地勢較高、沒有污染且能夠順暢排水的環境中。當生豬處于育肥階段時,為了能夠促使其在這一階段健康生長,豬舍的溫度應當保持在18℃~22℃。另外,豬舍內部溫度的調節需要依據豬舍外部實際溫度進行。在夏季喂養生豬是最困難的時期,這一時期不僅溫度高,濕度也極大,給病毒、細菌及蒼蠅等提供了極好的生長環境,容易讓生豬感染上疫病。在天氣較好時,可將有關的設施進行晾曬,以便能夠起到殺菌的作用[3]。
總而言之,豬肉在人們的飲食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飲食的品質有著更高的要求,為了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生豬養殖戶就應當加強對生豬的科學化養殖管理及疫病防控等,以便能夠確保出欄的生豬是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