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剛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畜牧獸醫局巉口畜牧獸醫站 743000)
牛口蹄疫病是由口蹄疫病毒所誘發的傳染速度快、范圍廣、發生頻率高、傳播途徑廣的傳染性疾病之一,同時也是人畜共患病之一,預防此類疾病刻不容緩。疫病一旦發生,對養殖場各方面資源均有影響,造成養殖戶的經濟損失。因此我們需要從流行病學、臨床表現、診斷方法、防控措施等方面進行深入了解,加強對該病的宣傳,提高對牛口蹄疫病的認識,掌握預防和治療牛口蹄疫病的方法,切斷一切可能造成的傳染途徑,強化對牛口蹄疫病的預防與診斷,建立完善的防控機制,促進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牛口蹄疫病毒是牛口蹄疫病的病原體,該病毒含有7個血清型60多個亞型,且是一種人畜共患病毒。雖然不同血清型之間不能交叉免疫,但其呈現的臨床病狀與流行病學都相似。該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牛或帶毒牛消化道內,可通過分泌物、尿液、糞便等排出體外,引起空氣或接觸傳播,傳播途徑各式各樣,傳播速度迅速,造成極大的危害。牛口蹄疫病毒在低溫條件下能保持較長時間活性,但是高溫條件下對病毒具有破壞左右。
一般情況下,牛口蹄疫病潛伏期為2~7d,患牛精神狀態低沉、呼吸倉促,沒食欲,且潛伏期后體溫上升較快,可高達40℃左右。在發病初期,患牛鼻鏡、口腔、口唇、面部、蹄部等部位會出現小紅點,感染牛口蹄疫病毒2d左右,小紅點會逐漸長大形成水泡,并伴隨著形成淡黃色或透明的液體,水泡破裂后,液體會自然流出,導致各個部位周圍潰爛或發炎,而后期體溫也會有所下降。口腔潰爛、發膿等癥狀,會引起患牛飲食困難,難以吞咽,食欲顯然下降,口腔中也有可能分泌出許多泡沫狀排泄物。因蹄部化膿或腫脹,難忍疼痛,導致患牛行走困難,甚至長臥不起。妊娠母牛若感染牛口蹄疫病毒,可能導致突發性流產或生產出死犢牛,如果患牛發生乳腺感染,可能引起乳房炎,并且產奶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該疾病分為良性和惡性,對于良性牛口蹄疫,不會誘發嚴重病情,死亡率低,而對于惡性牛口蹄疫,病程相對較短,死亡率很高。
首先根據患牛的臨床表現作出初步判斷,通過觀察鼻鏡、口腔、口唇、面部、蹄部等部位,是否出現紅點或水泡,是否存在糜爛現象,并測量體溫,結合實際病情作出診斷。如果需要進一步確診,可通過剖檢或病毒核酸檢測等實驗室手段精確診斷。對患牛實施剖檢可觀察咽部、氣管、支氣管出現明顯的病變,值得注意的是患牛心肌切面發生變色,肉眼可觀察到呈黃色或淡黃色。病毒核酸檢測具有準確率高、速度快等優勢,成為目前判斷口蹄疫病毒的有效方法。
牛口蹄疫病如果大規模暴發流行,對養殖場各方面資源均有影響,因此提前制定方案、采取措施來預防該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是至關重要的。堅持以預防為主,最佳預防措施是接種疫苗。養殖場的管理人員應該制定合理的接種計劃和程序,選擇適宜的血清型疫苗,并及時采購相關疫苗,確保接種工作科學有序地進行。目前,我國主要以合成肽疫苗和口蹄疫滅活苗為主,尤其合成肽疫苗免疫效果明顯。在接種疫苗的基礎上,養殖工作人員還要做好抗體水平監測工作,定期安排檢測口蹄疫病毒的抗原抗體,根據檢測結果及時安排補充接種工作,以期保證機體產生足夠的抗體來對抗病毒的侵襲。
日常養殖場的衛生情況,是影響牛健康生長的最重要因素。第一,做好日常清潔消毒,完善衛生設施。結合牛口蹄疫病毒不耐高溫、強酸/堿,對光較為敏感等特性,可以在牛舍安裝紫外滅菌設施,也可以通過科學配制酸堿溶液制備消毒液對牛舍及周圍環境進行定期消毒,特別注意各個隱蔽角落的清潔衛生,疫情期間也可合理安排增加消毒次數與時間。管理員制定并執行清潔制度,及時將糞便和其他各種污染物清理干凈,避免潛在病原體的孽生與傳播,同時勤通風,保證充足的光照條件。第二,科學喂養,提高免疫力。飼養師可針對季節特性、生長階段、品種差異等制定不同的飼養方案,合理搭配日常飲食,保證牛群的營養均衡,提高自身抵抗外界病原體的免疫力。飼料中除了滿足基本營養物質的需求,也可適量添加維生素、礦物質以及益生菌、多酚、多糖等活性物質,但是要盡量減少使用抗生素類成分。第三,從員工抓起,提高衛生安全意識。養殖戶應對員工進行個人衛生方面的崗前培訓,比如著裝要求、手的衛生清潔,考核合格后才可以正式上崗,必要時還要安排體檢。
眾所周知,牛口蹄疫病傳染速度快、范圍廣、發生頻率高,正這些特點,及時處置患牛以及治療方法尤其重要。在日常管理和檢查中,如果發現牛群表現出牛口蹄疫病癥狀,立即安排隔離,并進一步觀察且邀請專業的獸醫使用科學手段進行診斷。與此同時,對患牛待過的地方及其周圍環境第一時間進行消毒清潔,還要密切監測接觸此患牛的牛群日常情況,防止感染牛口蹄疫病毒。此外,一旦發現疫病,要及時上報當地防疫部門,根據部門人員的管理流程配合做好防護和檢測工作,并將患牛集中隔離和封鎖疫地,同時進行緊急接種,防止大規模地感染。對于疫地,環境衛生消毒工作要求更高,合理安排增加消毒次數與時間,患牛飼料中要添加抵抗病原體、提高免疫力的營養物質,力爭患牛盡早恢復自身健康。如果患牛死亡,要執行無害化處理程序,嚴格按照國家及當地部門相關規定執行,同時患牛使用過或接觸過的所有器具進行徹底的消毒,切斷一切可能造成的傳染途徑。
綜上可知,牛群養殖過程中十分有必要采取科學手段來防控牛口蹄疫病毒所導致的牛口蹄疫病,盡可能減少養殖戶的經濟損失,將危害降到最低,促進養殖業可持續綠色發展。當前養殖過程中,組織上崗培訓,細化員工職責,嚴格制定和執行規章制度和操作方法,密切關注牛群的異常表現,嚴格檢疫檢驗,按時接種預防,強化日常衛生消毒工作,科學處置患牛,都是有效的防疫手段。為此,當地相關防疫部門也要加強監督,為養殖戶樹立正確的養殖和管理方式,一旦出現疫病,立即隔離和封鎖,爭分奪秒做好防護和檢測工作,第一時間控制疫病的傳播,切斷一切可能造成的傳染途徑。在多方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不斷總結科學的經驗,掌握預防和治療牛口蹄疫病的方法,落實養殖過程中每一個細節,建立完善的防控機制,使得養殖業的經濟效益大大提高,促進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