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鋼,王 峰
(廣西防城港市上思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535599)
當仔豬處于斷奶前后時,其生長發育較為迅速,自身體內各種代謝旺盛,但由于其自身的生理機能尚未發育完善,導致急消化能力不足,而且胃酸與消化酶的分泌量均過少,所分泌的酶的活性較低,這時仔豬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均達不到最佳。因此,對斷奶仔豬的飼養要求相對比較高。在仔豬的飼料中需要含有足量的營養物質,能夠容易被仔豬所消化、吸收和利用。而且確保在消化吸收后,這些營養物質不會產生抗原性。由于仔豬在斷奶前所吸食的母乳中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和各種抵御疾病的球蛋白,能夠幫助仔豬提升其自身的免疫力。減少各類疾病的發生。當仔豬在斷奶后,由于不能從母乳中攝取營養物質和母源抗體。這就使得仔豬對環境中的各種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力有所下降,容易受到病原的侵襲,從而出現各類疾病。由于不能從母乳中吸取到營養物質,導致仔豬的自身營養物質獲取不全或者營養物質含量不足、比例不當,從而使得仔豬的體質較差,也容易引發疾病。處于斷奶期的仔豬大腦皮層的發育尚屬于初級階段,不能夠發揮其所有的功能。因此,導致仔豬對體溫的調節能力較差。當周圍環境中溫度不適宜時,仔豬便會出現腹瀉等癥狀,會影響其生長發育。
在斷奶前就應該開始對母豬進行特殊的飼養管理。母豬的飼料逐漸由泌乳期的飼料轉變為后備母豬的飼料[1]。通過這種轉變可以使得飼料中營養物質有所下降,促進仔豬對開口料的采食。促進其對固體性飼料的吸收和利用,可以為斷奶做準備,可減少斷奶造成的應激反應。而后要對仔豬將要轉入的新的豬舍進行消毒和清洗。消毒時,不僅要對豬舍內的墻壁、地面進行消毒,還要對豬舍內的各種設備和用具等進行消毒。在消毒后要敞開進行通風,并檢查豬舍的器械和設備是否能夠正常的運行。確保豬舍內的環境溫度能夠達到26℃左右。斷奶前期的準備工作完成后就可以開始著手準備對仔豬進行斷奶。
仔豬斷奶時間對于其后期的生長發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仔豬是在4周齡時進行斷奶。這時仔豬在斷奶時的體重已經可以達到6~7kg,其生理機能也有進一步的發育。可以通過采食飼料來滿足自身的營養需求。過早的斷奶會造成仔豬過大的應激,導致其出現腹瀉和體重下降以及采食量下降等情況,嚴重時甚至可以導致仔豬的死亡。過晚的斷奶,又會影響到母豬的發情,從而使得母豬利用率下降造成大量人力、物力以及飼料的浪費。所以斷奶時間的確定是非常重要的。當然,這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有所調整。如果仔豬在28日齡時尚未達到生長發育要求的體重和形態則不宜斷奶,應推遲斷奶。通常對仔豬進行斷奶的方式分為三種,即一次性斷奶、逐漸斷奶以及分批斷奶。
在規模化養殖場通常采用的是一次性斷奶。就是將仔豬和母豬在斷奶日便分開[2]。而逐漸斷奶和分批斷奶,則是根據仔豬的發育情況進行的一種漸進性的斷奶方式。逐漸斷奶是逐漸的將母豬和仔豬分開,由原來的母豬和仔豬在一起改為哺乳時母豬和仔豬在一起,而后其他時間堅持分開飼養,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地減少哺乳的次數最終實現斷奶的目的。分批斷奶是在斷奶時需要將發育良好,體型體格達到要求的仔豬挑出,對其進行斷奶。而將體格較小、尚未發育到最佳體格的仔豬繼續母乳喂養,待仔豬體重達標時再進行斷奶。
斷奶后的仔豬要保持原有的養殖環境和原來的飼料。這樣斷奶后的仔豬受到的應激最小。
在最初斷奶的1~2d內仔豬會出現神情不安定的狀況。四處尋找母豬而且不斷的嘶叫,尤其是在夜間表現更為嚴重。針對這種情況應當采取不調圈舍、不分群飼養原則來安撫仔豬的情緒,使得仔豬在原有的群體和圈舍中逐漸適應沒有母豬哺乳。如果確實需要對仔豬進行調圈或者合群。則應當在仔豬吃料、精神以及糞便均正常后可進行,通常大約需要經過斷奶后的15d左右。在調圈時,確保仔豬在一起進行進食和運動,以促進不同群窩的仔豬相互熟悉。同一個群體的仔豬體重不得超過2~3kg。這樣有利于飼養和促進其發育。但在調圈和并窩時也要考慮到仔豬的性別以及采食飼料的速度等因素。分群后,每群的仔豬數量以4~6頭為宜。調整后的仔豬通常在最初的1~2d會出現咬斗等情況。這是由于在新群體中仔豬的地位尚未確立而導致。待1~2d過后,就會和平共處。群體的大小還要根據季節的不同而有所調整。數量較大應用于天氣較為寒冷的季節,有利于豬群互相取暖。而在天氣炎熱的季節,應當減小豬群中豬只的數量,以增加通風,降低豬群的溫度。并且在飼養管理過程中要注重將瘦弱的仔豬挑出,在另外的圈舍進行飼養,通過單獨飼養,提升營養物質的供給,以促進其生長發育。在飼養過程中還要對周圍的環境及時的進行調整,尤其是對墊料進行更換,對舍內環境進行清掃和消毒。還要注重對仔豬進行定點排泄的訓練和增加仔豬的運動量。
仔豬在斷奶前就應該進行訓料,以促進其提前適應飼料。避免仔豬出現應激情況。提前訓料通常應當在仔豬斷奶前的7d左右進行。斷奶前3d給母豬減料,以減少母乳的產生,給仔豬造成饑餓感[3]。在斷奶后需要保持2周內給仔豬提供的飼料不出現任何變化,而后再逐漸地改變仔豬飼料的配方。補飼的次數以及補飼的時間均要按照哺乳期進行,還要在夜間對仔豬增加1次補飼,可以避免仔豬因較長時間的饑餓而引起的精神不安的情況。隨著仔豬的生長,要逐漸的減少補飼的數量。直到仔豬在3月齡時,每天飼喂次數達到4次為宜。而且在飼喂時,風干飼料的飼喂量約占到仔豬自身體重的5%左右。但其飼喂的次數可以較多,可以提升仔豬的消化能力以及仔豬對飼料采食的食欲,還可以避免仔豬出現腹瀉以及消化不良的現象。仔豬的飼喂飼料應當以熟飼料和生粉料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飼喂。熟飼料采用定時、定量的方式給料,而生粉料采用不定時、不定量的方式。斷奶后的仔豬要適當提升飼料中脂肪的含量和降低飼料中蛋白質的含量,這樣能夠顯著提升小腸到對飼料的消化和適應能力,提升仔豬的采食量和消化吸收率。如果在飼料中添加一些豆渣或者魚蝦等粉劑時,可以提升仔豬的生長速度和增強仔豬自身的體質。同時斷奶后的仔豬要促進其飲水,避免出現脫水。飼養管理人員要想辦法促進仔豬的飲水。斷奶后及早進食和飲水的仔豬,在后期的生長發育性能就會表現出明顯的優勢。因此,要促進仔豬的飲水。通常仔豬自由飲水,以確保其能夠足量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