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新
(新疆阿克蘇地區溫宿縣草原工作站 843100)
隨著新疆地區畜牧生產所需飼料量逐年遞增,為滿足各地畜牧生產過程中的飼料實際需求,需要大量儲存草料,而利用傳統方法進行草料儲存中不僅會占用大量空間,還會致使草料在長期堆壓中品質發生變化,導致草料營養流失與細菌微生物滋生,從而在后續喂養中,為動物健康造成危害。基于上述問題,我國為保證市場流通中的畜產品質量安全,針對畜牧生產中的飼料問題提出了新要求,并立足飼料實際問題研發出草料青貯新技術,該技術相較于傳統飼料直接存儲方式而言,需要對草料進行厭氧菌群處理,進而將草料通過相應技術手段轉變為營養更加集中且不易變質的飼料,該技術在畜牧生產中的應用具有突出效果,值得在畜牧業推廣普及應用。
新疆畜牧生產業主要分布與新疆地區農區與牧區,畜牧養殖品種多以羊、牛為主,本次以新疆阿克蘇綿羊、山羊為例,分析新疆山羊在養殖過程中常見性疾病與病因,從而探討飼料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新疆山羊傳染性腐蹄病典型癥狀主要體現為三個階段。第一,新疆山羊腐蹄病感染初期,在該階段內的羊腐蹄病癥狀較輕,羊的整體健康情況尚可,但在蹄部會出現組織壞死、腐肉滋生、黑水流出等現象。第二,新疆山羊腐蹄病感染中期,羊開始出現萎靡不振現象,整體健康水平開始下降,進食量明顯降低,羊蹄部組織腐爛現象加重,羊站立時間較少。第三,新疆山羊腐蹄病感染后期,該階段羊身體健康系統已經遭到破壞,會呈現進食困難、久臥不起、精神萎靡、蹄部變形、高燒不退等現象。在第三階段后期,如不及時對羊采取治療,羊則會逐漸因病癥加重死亡,且在羊死亡后,該羊身上的腐蹄病傳染性會加強。
新疆山羊傳染性腐蹄病普遍發生與秋季雨水較多時期,傳染性腐蹄病不僅發生在羊身上,也會發生在新疆地區的馬、牛等其他牲畜身上。新疆山羊傳染性腐蹄病分為輕癥與重癥,輕癥即羊蹄上會出現相應炎癥與壞死,重癥則會導致羊在短時間內死亡。根據調查發現引起新疆山羊傳染性腐蹄病病的病因眾多,但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新疆山羊飼料問題,由于畜牧養殖人員缺乏一定的養殖專業知識,致使喂養新疆山羊的飼料營養配比不均衡,導致飼料中缺乏少量營養元素,無法滿足羊身體健康需求,進而使羊蹄部發生病變[1]。其次,新疆山羊養殖環境問題,由于新疆地區秋季雨水較多,草地長期存有坑洼積水處,導致草地積水處病菌滋生,而羊蹄部長期浸泡在含有病菌的積水里,極易發生細菌感染,產生病變。最后,新疆山羊蹄部踩踏問題,由于新疆地區放牧地區范圍龐大、放牧數量過多,致使放牧人員無法在放牧過程中及時發現可刺傷羊蹄部的尖銳物體,同時由于羊數量過多,即使有羊蹄部發生刺傷,放牧人員也無法發現,進而導致羊蹄部傷口惡化發生病變。
新疆山羊的體溫、蹄冠、蹄踵是診斷羊是否被傳染上腐蹄病的主要因素。首先,診斷羊可能發生傳染性腐蹄病的因素,一是羊體溫在短時間內驟然升高,且高溫不退;二是羊蹄冠惡臭味明顯,且腫脹不消;三是羊蹄踵變形,且伴有疼痛感。上述三種現象的發生是診斷羊可能已經發生傳染性腐蹄病的診斷因素,而如果羊同時出現高溫不退、蹄冠惡臭、蹄踵變形,則表明該羊一定發生了傳染性腐蹄病。同時,如果在畜牧生產過程中,發現羊逐漸消瘦,出現跛行或者皮炎也需要診斷羊是否感染上了腐蹄病。
基于此,通過新疆山羊畜牧生產過程中常見性疾病以及病因分析可見,飼料因素對羊群健康的影響較大,一旦飼料喂養過程中出現營養元素科學配比出錯以及飼料不新鮮等問題,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羊免疫力下降,從而加大疾病風險,所以,在新疆地區畜牧生產過程中,為確保畜牧養殖質量,應提高飼料技術研究[2]。
厭氧菌群處理技術為草料青貯新技術核心原理,主要方法形式為袋式青貯法與圓捆青貯法,兩種方法在實際操作中均是將新鮮草料放入厭氧菌群環境中,促使新鮮草料在特定的環境參數下發酵[3]。
袋式青貯法:作為草料青貯新技術主要方法之一,在實際草料處理過程中主要是對已經粉碎的草料進行加工處理,即將粉碎后的草料按照一定比例分別裝進不同密封袋中,并在密封袋中注入厭氧菌群,最后讓草料以密封袋為載體,在密封袋中不斷發酵,從而使新鮮粉碎后的草料轉變為另一種更易儲存且營養豐富的飼料。
圓捆青貯法:相較于袋式青貯法有所不同,該方法主要針對的材料相較于粉碎式草料而言,整體完整性較高,如未進行簡單切割加工后的玉米秸稈等,在實際草料處理過程中主要按照每一捆重量為500kg以上標準對新鮮草料進行累積捆綁,最后將捆綁好的草料集中放入厭氧菌群環境中進行發酵[4]。
經過草料青貯新技術處理后的新鮮草料在長時間儲存過程中不易發生質變,從而不用擔心細菌滋生影響畜牧動物身體健康。
傳統儲存方式下的草料會占用較大空間面積,而經過草料青貯新技術處理后的新鮮草料會極大程度節省儲存空間,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夠為相關畜牧養殖人員降低草料儲存于保管方面的成本投入。
草料青貯新技術的應用可以將新鮮草料中的營養元素充分保留,從而確保畜牧動物在喂養中營養全面。
相較于傳統儲存方式下的新鮮草料極易發生的不易儲存且儲存時間較短等問題,經過草料青貯新技術處理后的新鮮草料可以長時間儲存,從而滿足畜牧生產過程中飼料實際需求。
飼料是畜牧生產過程中最為關鍵的因素,不僅可以增加動物疾病免疫能力,還能夠促使動物充分汲取所需營養,從而加快動物生長,因此,確保飼料質量,充分發揮飼料價值是草料青貯新技術的核心研發與應用觀念之一,而飼料品質的有效保證需要從畜牧養殖人員與飼料生產兩個層面入手,首先畜牧養殖人員需提高飼料重視程度,明晰飼料在畜牧生產中的重要性,從而建立健全青貯飼料儲存管理體系,進而在青貯飼料管理過程中確保飼料儲存環境干凈衛生,其次飼料生產過程中應保證生產環節所使用的技術符合國家要求,并在飼料生產中對飼料進行樣品抽檢,從而檢驗飼料是否符合青貯技術規范,而飼料檢驗環節應由專業部門負責,并遵循公平、公正、公開原則,不與飼料生產商家沆瀣一氣[5]。
畜牧養殖個體戶或畜牧養殖長相關人員應對青貯飼料儲存環境進行動態監測,避免飼料倉庫或周邊環境存在動物糞便、動物尸體等污染源,從而確保飼料品質不會受到污染。
青貯飼料管理應根據每天工作內容制定飼料檢查表,將飼料每天使用情況、剩余量、儲存空間溫度、濕度、飼料外表變化等內容進行詳細記錄,從而在保證飼料儲存環境安全的同時,對飼料保有量做到心中有數,進而隨時采購飼料,避免畜牧生產中發生飼料斷鏈問題。
在對飼料進行檢查時,應及時篩選出目前不適合畜牧動物使用,或者已經無法使用的飼料,并將篩選出來的飼料種類、重量等信息進行記錄歸檔,不僅便于工作人員查看,還便于后續相關檢疫部門檢查。
為及時獲取飼料品質信息,應定期邀請專業技術人員對養殖場內存放的青貯飼料進行檢測,從而根據檢測結果分析現階段所使用的飼料是否能夠滿足畜牧動物營養需求,從而根據專業人員建議判斷是否需要更換飼料或增減飼料喂養量[6]。
飼料可以供給動物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營養以及微量元素,但營養物質攝入過量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動物健康,例如會增加動物脂肪含有量等,因此,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應根據動物實際需求規范飼料投喂量,甚至將投喂量細化到每一頭牲畜身上。與此同時,規范飼料投喂量除卻具有保證動物健康等優勢外,還能夠通過投喂量核定養殖過程中具體所需要的總飼料量,從而在采購飼料時,可以根據飼料最佳保質時間選定購買量。而且由于畜牧動物在不同生長期所需要補充的營養物質與微量元素有所差異,所以不同階段所投喂的飼料種類也不盡相同,基于此,通過規范飼料投喂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精準確定不同階段需要的總飼料量。
雖然經過草料青貯新技術處理后的飼料可以增加儲存時間且不易發生變質等問題,但在實際飼料管理過程中還應引進一系列基礎設施,從而確保飼料不會在外界諸多因素影響下受到污染,進而從根源上保障飼料安全屬性,極大程度上確保畜牧生產過程中不會因為飼料問題誘發大規模傳染性疫病。
綜上所述,基于我國畜牧業快速發展,草料青貯新技術的應用十分重要,在實際應用中具有提高飼料利用率、加長飼料儲存時間、防止飼料變質、節省飼料儲存空間、強化飼料成本管控等優勢,同時為確保青貯飼料喂養效果,應在日常生產過程中從養殖人員與飼料生產兩個層面入手保證飼料質量、動態監測飼料儲存情況、規范飼料的投喂量以及加強養殖場基礎設施建設,從而通過完善青貯飼料管理工作,充分發揮青貯飼料價值,從而推動新疆地區畜牧生產業有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