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娥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杏園畜牧獸醫站 743019)
家禽從出殼后一旦開始飲水終生不能斷水,否則會影響家禽的采食量和生長發育,嚴重的還會降低家禽生產性能和危及生命。在日常生產中由于對整個供水系統清理不及時,促使青苔類水生植物滋生,影響水質和造成飲水污染。同時為了預防和治療疾病難免在飲水中添加抗生素和維生素藥物,這些都會成為細菌繁殖的良好培養基,促使細菌大量繁殖,對家禽機體造成持續的傷害,也是危害家禽生產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雞群生產過程中往往因家禽場停電、水井或水泵損壞等各種原因發生停水情況,致使家禽供水缺乏,如果肉雞群缺水24h后,雞群就會表現食欲明顯下降、采食量減少,生長發育受阻、增重不足等。如果產蛋雞群缺水24h,產蛋率立即會受到影響,一般能降低30%左右的產蛋率,并且蛋重降低、蛋殼變薄,雞蛋合格率降低[1]。
隨著斷水時間的延長家禽發生的應激反應越強烈,如果斷水36h以上,就會促使產蛋雞群發生換羽現象;斷水在48~60h,雞只出現脫水情況,雞群發生死亡,并隨著雞只體內脫水程度的增加,雞群死亡率會越來越高。
在選擇家禽養殖場時都比較重視對地下水質的檢測,知道水質合格后方可建設禽場。但是在家禽飼養過程中往往忽視飲水的二次污染問題,一般養殖場均采用地表水、自來水或深井水,它們只有經過供水塔、輸水管道和飲水系統,最終才能被家禽飲用。這就產生了飲水的二次污染。
首先沒有定期清洗和消毒供水塔、輸水管道和飲水系統,促使藻類在這些地方滋生蓄積,甚至形成許多淤泥,致使飲水中病原微生物含量超標,水質很差[1]。
有的供水塔屬于開放式的,飲水直接暴露在空氣中和太陽下,空氣中的細菌芽孢可以進入飲水后迅速繁殖,致使飲水中細菌含量超標。并且太陽直射加速了青苔類水生植物的生長,進一步污染飲水。同時一旦遇到雨雪天氣還會受到雨水和雪水的污染。
在家禽養殖過程中為了預防和治療疾病,往往選擇在飲水中添加抗生素和維生素,因為這種給藥方式相對簡單方便,節省大量人工。有的活苗免疫時選擇飲水途徑,這些物質的糖質載體就會成為細菌繁殖和增長的絕好營養基,可以蓄積和殘留在水線管道內,形成一種濕滑的物質,也就是“生物膜”[2]。
生物膜是一種復合物,由微生物、分泌物和碎屑等有機物組成的,成為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保護膜。細菌有生物膜的條件下可以經過30min就能繁殖一次。尤其是晚上家禽不再飲水,水線管道內的飲水處于靜止狀態,更加快了水線內的細菌繁殖速度,或者在育雛期間或炎熱夏季外界溫度較高時,水線中病菌繁殖也會加快。經過實驗室檢測,水線中病菌含量為100個/mL時,經過一晚上時間繁殖數量可以高達500萬個/mL。
家禽生產中經常發生腹瀉持續不斷,久治不愈,家禽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等情況大多是由水質受到污染引起的。如果水線中存在生物膜后,再在飲水中添加抗生素或疫苗,就會被生物膜中的有機物破壞或吸附,致使藥物降低藥效和疫苗效價下降,影響治療和免疫接種效果,甚至加重病情和誘發家禽感染其他疾病[2]。
那么生物膜是怎樣形成的?許多養殖者認為水線內的飲水屬于封閉式、從不與外界接觸,并且每周都進行沖洗,從外面看水線中流出的水比較干凈,這樣從主觀上認為水線中的飲水不會受到污染。但是扒斷水線管道,很容易看到管線里面有一層黑乎乎、粘粥物質附著,這就說明水線確實很臟已經形成生物膜,飲水確實被污染了。
雖然水線內一直有水不停流動著,但是在水管內部形成了一個平衡、穩定、封閉的小環境,成為病原微生物繁殖和生存的溫床,長期下來病菌就會在水線內大量繁殖蓄積,形成生物膜,也就是管道內的黑乎乎物質。這種生物膜不僅引起管腔變細、減緩水流速度、堵塞飲水乳頭,致使家禽飲水不足,進而影響家禽生產性能。同時生物膜還會腐蝕管道和污染飲用水,引起家禽發生慢性腸道疾病。因為生物膜的形成會促使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病原體大量繁殖[2]。
在家禽養殖過程中為了提高家禽體質和預防疾病發生,大多養殖者選擇在飲水中添加維生素和抗生素,成為病菌繁殖的培養基,促使水線管道內生物膜的進一步形成。生物膜內含有細菌分泌的粘液,可以很好的保護細菌生長和繁殖,因為即使消毒藥物也很難對這種粘液起作用,致使細菌大量滋生,不僅污染飲水,還會危害家禽的身體健康。生物膜經過長時間蓄積或沉淀在管道內壁,就會堵塞水線乳頭,嚴重影響雞群健康狀況和生產性能。這也是許多家禽爆發大腸桿菌病的原因之一[3]。
在家禽養殖管理中,必須重視飲水的重要性,避免飲水發生二次污染。隨著養殖數量的增加,規?;B殖場需要按照飲水衛生標準,根據本場實際情況,制定一整套科學實用的水線清潔和消毒規程,定期對水線進行反沖洗和徹底消毒處理,避免生物膜的形成。
家禽淘汰出舍后是清理水線的最好時機,這時可以將水線取下來進行高壓沖洗、清除管道里面殘留的水垢和污物,選擇高效、殺菌和清潔劑,將水線進行徹底處理。建議選用過氧化氫類產品或酸化劑對水線進行清潔和凈化[3]。
家禽養殖者都知道清洗水線是一項很麻煩的工作,因此需要做好清洗后的保潔工作很重要。在日常預防和治療疾病時,最好將藥物添加在飼料中,不要在飲水中添加任何藥物或維生素,否則很容易形成生物膜。如果必須在飲水中添加藥物時,應在使用完畢后立即對水線進行反沖洗,加藥期間每天用清水沖洗,每周用消毒劑浸泡處理一次,可以有效防止生物膜的形成。
大多消毒劑都有毒性或腐蝕性,例如在飲水中添加季銨鹽類消毒劑可以影響家禽機體的新陳代謝;如果選用碘制劑和氯制劑有一定的腐蝕性,在飲水中添加濃度超標形成藥物殘留后會破壞家禽體內菌群平衡。所以在選擇消毒劑時首先應保證家禽和養殖者的安全性,還不能對環境造成污染。
總之在飼養家禽過程中應提高防疫意識,避免飲水造成二次污染,制定科學的水線清洗和消毒程序,及時清除水線中的有機物質,避免形成生物膜。尤其在空舍期間需要徹底清洗水線,為下個批次的家禽提高良好的飲水環境。同時做好清洗后的保潔工作,保持飲水干凈無污染,并選擇安全性高的消毒劑,防止對家禽身體健康造成傷害,進而提高養雞場的經濟效益和促使畜牧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