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方方,楊君輝,次仁卓嘎(西藏自治區畜牧總站 850000)
我國地域遼闊,不管是西北還是北方地區的草原都非常廣闊,為畜牧業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為了可以推動畜牧業進一步發展,就要堅持畜牧業和生態環境和諧發展的理念,重視經濟效益、生態效益一起發展,只有這樣,才可以和新時期草原畜牧業發展相一致。所以,政府要對當前的草原生態情況給予關注,同時制定解決手段,加大對草原生態的保護。
在我國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下,人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對于畜產品有著越來越大的需求,推動畜牧業的快速發展壯大。然而,有些畜牧人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隨意擴大養殖密度以及規模,使草原生態逐漸喪失平衡,導致草原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的破壞。除此之外,因為我國在進行牧區草原生態環境管理的過程中還在剛起步階段,在具體管理的時候依舊有諸多問題和不足之處,比如缺乏健全的基礎設施、管理人員匱乏等,因此當草原發生違法開采、利用情況的時候就無法在第一時間遏制,使天然草場范圍迅速縮減,草場不斷退化,直至喪失再生的能力[1]。
近年來,國家對于生態環境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和保護,生態發展這一理念被納入國家發展理念中,同時還林還草政策發布之后,牧民對于草場保護思想不斷加強,同時進行大量工作來保護草場。然而還是有一些牧民沒有改變自身傳統觀念,拒絕不了利益的誘惑,忽視了草場保護,大量利用草場,使我國生態環境被極大的破壞。所以,如果要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就一定要加大宣傳生態保護的相關政策,使牧民樹立起生態環境保護的思想和理念。
環境的承載力度往往都是有限的,特別是對草的生長來說,通常有固定周期。所以,若是草原上面的羊和牛等一些家禽高于草原本身承載力之后,會導致牧草生長受到嚴重影響,時間一長就會給草原帶來嚴重破壞。所以,一定要按照草原環境承載力來采取科學合理的放牧措施,根據放牧措施開展放牧活動,還可以通過錯峰放牧的手段。總的來說,不能大于草原最大承載量,這是由于當超過最大承載量之后,盡管短時間之內能夠使牧民經濟效益得到增加,然而從長遠角度而言,這是殺雞取卵的做法,后果往往是一舉兩失。
草原畜牧業良好發展對于保護生態環境有著不可或缺的意義。總的來說,只有草原生態環境穩定發展,牲畜才可以健康生長發育,加快草原畜牧業進一步發展。同時當草原生態環境處于良好狀態下時,還可以抵抗各種自然災害對畜牧業帶來的危害。特別是在現階段畜牧業不斷發展下,隨著畜牧業的發展,加大保護草原生態環境至關重要[2]。
草原畜牧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是息息相關的,二者是正相關的關系。隨著當前畜牧業的發展,從草原承載能力方面來看,加大保護草原生態環境可以有效緩解草場的退化情況,有利于牧民養殖越來越多高質量的牲畜。同樣,一個穩定的草原生態環境可以推動畜牧業良好發展,二者間屬于良性循環的關系。
對于基層地區,特別是農牧民而言,加大宣傳生態環境保護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推動轄區領域里的大眾可以良好進行草原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給未來的生態環境建設提供基礎條件。在基層地區,特別是放牧群體中,加大宣傳草原生態環境保護帶來的積極意義,可以使養殖戶了解到良好平穩的生態環境可以給畜牧業的健康發展帶來高質量飼草,降低養殖成本的支出,生產綠色無污染的畜禽產品。用良好的宣傳使群體內部形成良性循環,推動畜牧養殖業能夠健康平穩發展下去,防止隨意擴大規模,導致草原生態環境被破壞。在大面積的科學宣傳下,使牧民可以樹立起參與思想和意識,參與進草原生態環境保護以及建設的過程中,建立起完整的草原生態環境保護體系。
把草原生態環境保護當成加快畜牧養殖不斷壯大的基本條件,要按照經濟發展以及生態平衡相一致的理念,以牧民實現脫貧致富作為基礎,加大保護草原上的植被,防止出現開發過度的情況,從而破壞草原生態環境,同時把草原的生態、經濟效益進行結合,把草場存在的價值盡可能發揮出來。除此之外,還要做好退牧還草,同時和治鼠治蝗手段相結合,使草場治理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同時還要保證一系列財產保護計劃的可操作性,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以及畜牧效益相結合在一起[3]。
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在開展的時候面臨著涉及范圍廣以及責任大的問題,所以,要有一定的人力和物力來作為支持,特別是對于我國大部分草場來說,基礎設施通常都是非常薄弱的,部分草場基礎設施滿足不了新時期的草原發展具體需求,也就不能促進畜牧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所以,政府相關林業部門要和現階段草場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建立專項報告部門,給草場在資金方面的大力扶持,健全草場的基礎設施,實現生態保護的目標。
在保護草原生態環境的時候,要按照草原生態環境具體情況和草原生態的恢復情況,來實行封山禁牧的方法,使草原生態得以休息恢復。并且還要進行舍飼養殖,逐漸降低對于草原的依賴性。在封山育林的過程中還要進行輪牧工作,科學劃分牧民的放牧范圍,讓草場可以在一段時間之內恢復到原來的狀態。除此之外,還要建立健全草畜平衡體系,對于草地的所屬權而言,實施草地承包和草畜平衡體系。根據牧民的放牧整體數量以及相關規模,把草場劃分于各個家庭,使其在進行放牧的時候可以有效保護草原的生態。并且對于放牧的具體數量上要進行規定,讓人們以草場的承載能力作為基礎進行科學的放牧,禁止存在過度放牧的情況[4]。
現階段草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已經刻不容緩,為了可以深入落實一系列的工作,就一定要加強建設相關體系。比如,相關的工作人員要做好草原養殖的勘察工作,基于問題的分析上建設制度體系。同時還要學習專業人員提出的建議和意見,學習別的優秀示范管理區。除此之外,還要健全監督體系,這同樣是至關重要的。
綜上所述,畜牧養殖和生態環境保護是密切相連、不可分割的,在進行畜牧養殖過程中,要對草原生態保護給予足夠的關注,才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若是在養殖生產中,忽視了畜牧養殖給環境帶來的污染,就一定會導致草原生態系統自身的穩定受到不利影響,從而破壞草原環境生態系統。所以,為實現雙贏,在構建經濟發展方案的時候,要按照生態環境的具體情況,建立一系列的保護計劃,保證草原生態系統能夠保持在平穩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