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西明
(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安阜街道辦事處 644000)
減輕畜牧業發展對環境的影響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要在不犧牲環境的大前提下進行生產、生活活動,對各行各業傳統經營模式、生產模式進行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尤其是在當前環境問題突出、人與生態之間矛盾加重、污染嚴重的情況下,如何利用可持續發展戰略進行生產已經成為畜牧業需要積極探究的問題。怎樣讓現代科技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中發揮重要作用,怎樣掌握正確的生產規律改變各類產業對環境的影響問題,也是各行各業在發展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畜牧業的發展對環境的污染中,最嚴重的就是土壤的污染,這是最深刻也是最深遠的污染,如果不能及時尋找解決辦法減輕對土壤的污染,將會對環境的發展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畜牧業的發展對土壤的污染的表現方面主要有,一是由于畜牧業一直以來是農業重點發展產業,所以現代畜牧業發展依舊延續了傳統的發展方式和管理方式,這些傳統的老舊管理方式是在當時的歷史發展情境下產生的,并沒有有意識的對環境進行保護,所以對土地造成了一定的污染,而在當今的環境情況下,要根據生態環境保護的政策進行一定方式的轉變。二是在畜牧業的發展中,會產生數量龐大的動物排泄物,這些排泄物都被堆放在土地上,土壤不能夠將其進行分解和凈化,所以對土壤造成了一定的污染[1]。
在畜牧業的發展過程中,能夠被人們最先發覺的就大氣污染,一旦大氣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人們就能夠迅速的發覺,但是由于畜牧業一直在發展,人們對大氣中的污染氣體已經適應,那么就會忽視大氣污染的危害。
畜牧業對大氣的污染存在于畜牧業發展的方方面面,例如:養殖動物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NH3和CO2;動物糞便中具有污染性的浮塵,在大氣中進行擴散;動物飼料中含有微生物以及寄生蟲,在長期的飼養過程中會誘發傳染病和產生有害氣體。
同土壤污染一樣,畜牧養殖產生的廢水也將對周圍地區的生產和生活用水造成了污染,養殖場地的清洗,以及畜牧養殖的排泄物都需要大量的用水,水源排放到河流對河流中的生物造成了污染,由于動物排泄物中含有有機物質,導致河流中的營養急劇增加,進而出現藻類植物的快速生長,侵占了河流中魚蝦的生長范圍,導致水中的魚蝦大規模的死亡,而且如果周圍居民從河流中取水進行使用,那么將會對居民的生活用水造成了污染,嚴重影響了周圍居民的身心健康。
畜牧產業的選址工作十分重要,因為它直接影響了對環境的污染程度,如果選址在人員稀少的郊外,周圍的土壤沒有進行農業生產,那么就會大大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因此,在進行養殖場的選址工作時,要自覺的遠離人口密集的地方,在郊區選擇一個交通便捷、水源條件好的開闊場所。不僅如此,還要根據畜牧養殖畜禽的自身生活、生長特點進行選擇和評判,最大程度降低畜牧生產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保護生態環境。
如果能在畜牧業的生產發展過程中進行完勝的清潔和消毒工作,那么將會大大減輕畜牧業的發展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因此,在進行畜牧業的生產發展工作之前要制定詳細、完整、有針對性的衛生管理計劃,例如:合理配置飼料,畜牧業的排泄物對環境污染的程度,大部分都是因為飼養戶不重視導致的,所以要對畜禽的飼養進行合理的搭配,飼養戶在日常生活積極進行畜禽飼養知識學習以及飼料的合理搭配,以保證減輕對環境的污染;對養殖場地的衛生清潔工作也是需要十分注重的,要定期和不定期的對畜禽的養殖場地進行衛生清潔與消毒工作,保證畜禽養殖場地的干燥通風以及無異味。通過對各個方面進行細致的清潔工作能夠減輕畜牧業的生產發展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對生態造成的破壞。
采用生態化的養殖方法是進行畜牧業生產發展的生態保護的最高效的方法,能夠真正從根本上解決畜牧業過程中制造出來的污染以及對環境的破壞。因此,我們應該加強畜牧養殖過程中的生態化養殖方法,對養殖方式進行不斷更新,積極樹立生態養殖理念,進而促進科學、生態養殖系統的建立,從根本上解除環境問題對畜牧業發展的限制。對于養殖過程中產生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動物排泄物可以采取有效的加工方式,讓其變成淡水養殖的飼料。不僅能夠有效解決當前養殖人員不能科學、合理處理動物排泄物的困難,而且也促進了漁業的進一步發展。另外,處理后的動物排泄物,可以當做種植業的肥料,進而提升農業生產水平,促進生態農業的發展。修建沼氣池也是動物排泄物處理的有效方式,能夠進一步提升人們的生活便利程度。在這種生態化的養殖模式下,不僅高效解決了當前由于畜牧業產生的環境問題,而且促進了各個行業間的協同發展。對畜牧業生產經營進行管理同時需要注意使用高科技煥發產業動能,加強畜牧業生產研究,與當地的高校進行合作,企業投資資金,高校提供人才研究當地的土壤和地形是否適應畜牧業的發展,為綠色生態的環境保護建立一個完備的研究方案和研究流程,為畜牧業生產提供相關建議,在保護生態前提下最大限度開發、利用資源[2]。
完善的法律規章能夠起到較好的約束能力,因此畜牧業生產經營活動也離不開法律法規對其進行治理和規范。畜牧業的生產經營狀況關乎整個畜牧業經濟的發展,如果沒有法律機制進行規范,一旦畜牧業的發展對生態的發展進行了破壞,對環境造成了污染,那么就無責可追、無法可治,不僅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畜牧業今后的發展也將受到影響。對于合法進行畜牧業生產經營的企業應當對已經完善的法律以及相關實施條例熟練掌握,并且按照法律要求進行畜牧業生產活動,對當地相關部門依法開展整治以及監管,以求讓畜牧業能夠可持續化的發展進行下去,為畜牧業的整治以及生態的治理做好先鋒模范帶頭作用[3]。
綜上所述,畜牧業在創造了經濟財富同時也給當地的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這些破壞了的環境將會時時刻刻影響著周圍人們的生活,使周邊的居民失去了舒適優質的居所,生態破壞帶來的一系列自然災害也會影響到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對畜牧業引起的大氣、土壤、水等方面的污染一定要積極采取措施進行治理,如:做好選址工作、進行細致的清潔、進行生態化的發展、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等措施,讓畜牧業的生產發展與生態綠色建設同步進行,逐漸的減少甚至解除畜牧業的生產經營對環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