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娜
(安徽省淮南市壽縣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 232200)
豬高熱病主要是由病原感染或暑感濕熱所引發,因此對豬高熱病治療時通常會采用解熱藥物、消炎藥物、抗病毒藥物等。但是經大量實踐證明,許多解熱藥物、消炎藥物、抗病菌藥物不僅無法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反而會加重病豬病情,如激素類抗炎藥極易損傷病豬消化系統;主動免疫極易誘發該病;被動免疫免疫效果差等。因此,在治療豬高熱病過程中,必須掌握正確的用藥規范,減少用藥誤區,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豬高熱病治療效果。
豬高熱病也被稱為豬高熱流感,生豬一旦感染該病,會出現高燒不退、精神委頓、食欲減退或廢絕、皮膚潮紅、小便赤黃、大便干結等癥狀,個別病豬還會出現呼吸急促、結膜潮紅等癥狀。隨著病情的不斷加重,病豬的頸部、耳部、下部、腹部、四肢、尾巴皮膚會變成紫紅,用指頭按壓并不褪色,個別生豬還會出現皮膚黃染,食欲廢絕現象。豬高熱病主要發生于散養戶或中小型養殖場,發病生豬主要以母豬、育肥豬、保育豬為主,病程一般在20d左右。根據病豬的臨床癥狀,結合病豬的流行病學,即可基本確診豬高熱病。只有對豬高熱病正確確診,才能減少用藥誤區,確保用藥的準確性[1]。
白細胞介素、免疫球蛋白、干擾素、轉移因子等是當前最為常見的免疫制劑,除此之外規模化豬場和基層畜牧獸醫站還自主研發了高免血清、高免卵黃抗體等被動免疫制劑。但是經實踐證明,這些被動免疫制劑免疫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會加大病豬死亡幾率。從作用機理方面看,白細胞介質、干擾素、免疫球蛋白等免疫因子雖然能夠黏附病毒,防止病毒入侵細胞,但是無法將病毒徹底殺滅。除此之外,被動免疫制劑由于用量小,療程短,所以無法有效緩解病毒對機體的破壞。同時,高免血清、高免卵黃抗體如果不長時間大劑量注入,會在短時間內隨尿液排出體外,無法起到有效治療豬高熱病的目的。也就是說,對于豬高熱病治療而言,被動免疫治療療程較短,用量較少,從而很難起到理解治療效果。而要想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必須加大被動免疫制劑用量,延長被動免疫用藥療程,但是這樣無疑會增加豬高熱病治療成本。
對于豬高熱病預防而言,主動免疫是最為首要的方法,但是一些規模較大的養殖場或基層畜牧獸醫站為了降低免疫成本,從而自行制作藍耳病、圓環二聯油乳劑滅活苗。這些自行制作的疫苗由于生產環境得不到保障、病株保護率低、沒有對病毒徹底滅活,導致免疫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可能導致生豬因此感染高熱病。除此之外,即使主動免疫用藥準確,不存在任何問題,但是抗體生成需要較長的時間,在抗體生成期間會進一步促進病毒增值。另外,豬高熱病一般不是由單一病原感染引發,而是由多種病原混合感染導致,所以使用一種疫苗免疫很難達到理想的免疫效果。
在對豬高熱病治療時,許多獸醫會在第一時間想到病毒靈、利巴韋林、金剛烷胺等抗病毒藥物,但是這類抗病毒藥物只能抑制或消滅流感、皰疹等細胞外的病毒,無法抑制或殺滅細胞內的病毒,如各種動脈血管炎病毒屬的病毒。在對豬高熱病治療時,這類抗病毒藥物不僅治療效果不佳,而且極易導致細胞和病毒一同滅亡,而這對于病豬病情的恢復是極為不利的。
由于生豬在感染高熱病后,會出現高熱、皮膚發紅、便秘等著癥狀,所以獸醫在對豬高熱病治療時,經常會使用到激素類抗炎藥物,如安乃近、磺胺類藥物、地米類藥物等等。這類抗炎藥物雖然能夠短時間緩解幫助病豬癥狀,使病豬體溫下降、紅皮炎癥消失、食欲增加、精神恢復,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病情即會反彈,甚至加重。這類抗炎藥物只能緩解病豬的表面癥狀,但是無法對病豬的病情徹底根治,甚至會對病豬的病情產生掩蓋。如果長期大量服用,不僅會對病豬的白細胞造成損耗,而且會對病豬的淋巴結、脾臟、胸腺等器官造成破壞,而這對于生豬體液免疫效果的發揮是極為不利的。可以說,這類藥物不僅對豬高熱病起不到治療作用,甚至會增強病毒毒性,導致病豬病情進一步加重。
生豬在感染高熱病后,會出現耳尖紅紫,全身發紅的癥狀,比較類似于附紅體,所以在對豬高熱病診斷時,極易出現誤診的情況,將其誤診為附紅體。附紅體一般采用三氮脒治療,連續注射幾日即可幫助病豬恢復。但是如果生豬在感染高熱病后,注射大量三氮脒,會導致病豬病情加重,出現食欲廢絕,沉郁嗜睡,嘔吐不止,甚至中毒現象。
一些基層獸醫在對豬高熱病治療時,主要依賴抗生素藥物,而這也導致抗生素濫用現象極為普遍。抗生素的使用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緩解病豬發熱現象,但是會導致病豬病情進一步加重。除此之外,如果用藥途徑不合理,也會進一步加重豬高熱病病情。臨床上許多病豬死亡都不是疫病本身造成的,而是因為用藥途徑不正確,導致生豬出現藥物中毒或藥源性腎炎而造成的。豬高熱病普遍為混合性感染,所以一般很難通過單一藥物治愈,必須運用多種藥物綜合性治療,并且治療療程會相對較長。但是一些獸醫或養殖戶盲目聽信獸藥宣傳,認為使用一種藥物就能將豬高熱病治療,但是實際上這種想法是不現實的。除此之外,如果長期服用磺胺類或四環素類藥物,會導致病豬食欲會顯著減退,但是這不意味著病豬病情進一步加重。在服用磺胺類或四環素類藥物時,可以使用安膽或胃復安類藥物緩解病豬食欲減退現象[2]。
中藥是我國的國粹,具有用藥溫和、標本兼治的優勢,在對豬高熱治療方面得到了醫學界廣泛認可。但是在運用中藥治療豬高熱病過程中,同樣存在一定的用藥誤區。具體而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一些養殖戶或基層獸醫認為中藥療效緩慢,所以為了提高治療效果,會盲目加大藥材含量,從而不僅沒有起到應有的治療效果,反而加重了病豬病情。這是因為豬高熱病是一種復合性疾病,由多種病因所引發,所以在治療時必須逐一攻克,長期用藥,才能起到理想的治療效果;二是中藥市場魚龍混雜,以次充好、含量不足、暗含西藥等現象極為普遍,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藥治療效果,延誤了豬高熱病治療時機,極易導致豬高熱病因此加重,而這對于豬高熱病的恢復是極為不利的[3]。
綜上所述,高熱病是生豬較為高發的一種疫病,如果治療不及時,極易導致病豬因此死亡。但是當前由于諸多因素影響,導致豬高熱病用藥極易存在誤區,從而不僅無法起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反而會加重病豬病情,而這勢必會增加豬高熱病造成損失。因此,獸醫人員在對豬高熱病治療時,必須規范用藥,減少用藥誤區,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豬高熱病治療效果,降低豬高熱病造成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