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家驪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畜牧獸醫局杏園畜牧獸醫站 743019)
在羊群生長過程中,經常會受到巴氏桿菌病的困擾,尤其是飼養環境惡劣,衛生條件較差、環境溫度過高或過低、空氣污濁、有害氣體含量超標、轉群、長途運輸等情況下,都會致使羊只體質下降和抗病能力降低,誘發羊群感染巴氏桿菌病。同時羔羊體質弱小,營養不良等情況下,也容易發生巴氏桿菌病。病羊和康復后的羊只會成為本病的重要傳染源,需要做好日常衛生防疫工作,定期清理糞便和進行徹底消毒,減少發病因素,才能降低羊群發生巴氏桿菌的幾率[1]。
通常情況下,剛剛斷奶的羔羊和1歲左右的幼齡羊體質弱小,自身免疫力較差,容易感染巴氏桿菌病。同時綿羊的發病率遠遠高于山羊的發病率。巴氏桿菌病主要通過水平傳播來進行,病羊和康復后的帶菌羊,可以通過糞便、尿液、鼻液、眼淚等排泄物和分泌物向環境中排出病原體,病菌可以對羊群的生活環境、飼喂和飲水器具、用具等造成污染,健康羊群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到這些被污染的物質而感染發病。另外羊群經過長途運輸、轉群、營養不足、受到冷凍等條件下,都會降低體質和抗病能力,誘發羊只發生自體內源性感染。
羊巴氏桿菌病一般多見于飼養環境惡劣的圈舍內。如果羊群飼養密度過大,單位面積內蓄積大量的糞便、尿液,地面潮濕、空氣污濁、有害氣體含量超標、飼料位置或飲水位置不足、溫度過高或過低等條件下,羊群相互爭搶飼料和飲水,促使機體體質下降和免疫力低下,誘發羊群感染巴氏桿菌病。同時在極端天氣下,外界悶熱、潮濕或寒冷的雨雪天氣,再加上營養不良、膘情較差等都會導致羊只自身抗病力降低,給巴氏桿菌的入侵創造良好機會,致使羊群一年四季都可以感染本病[2]。
根據羊群發病程度分為以下三種類型。一是最急性型:處于哺乳期的羔羊感染巴氏桿菌后一般屬于這種類型,羔羊突然發病,體溫升高感到寒冷、不停打顫、呼吸困難、體質虛弱等,一般在發病后短短的幾個小時就發生死亡現象。二是急性型:病羊表現精神不振、呼吸困難、咳嗽、眼睛和鼻腔流出黏液、有的鼻腔出血,食欲下降、采食量下降或停止采食。體溫高達41℃~42℃。剛開始發病時出現便秘現象,隨后開始腹瀉,嚴重時糞便呈血水狀,病羊極度消瘦,最后虛脫衰竭死亡。從開始發病到死亡大約經過3~5d時間[3]。三是慢性型:成年羊只感染巴氏桿菌后一般呈慢性型。病羊表現食欲下降、停止采食、開始腹瀉、逐漸發生消瘦和貧血,呼吸困難、咳嗽氣短、有的胸部和頸部皮下發生水腫,眼角膜發生炎癥,最后體溫下降、極度衰竭死亡。
根據病羊發病規律、發病條件和發病癥狀,可以初步判斷羊群感染巴氏桿菌病,如果需要確診還必須經過實驗室檢測。在無菌條件下采集病羊或死羊典型病變的心臟、肝臟或腸系膜等,在實驗室做涂片、革蘭氏染色和進行鏡檢,可以看到有兩極著色的小桿菌存在。還可以將病料接種于肉湯中進行培養,在增菌后染色鏡檢,也可以看到兩極濃染的小桿菌和革蘭氏陰性菌。這樣就可以確診羊群感染了羊巴氏桿菌病。
改善飼養管理水平是防控羊群感染巴氏桿菌的關鍵措施。在日常管理中,需要做好圈舍內外是清潔衛生工作,每天定時清理羊群排泄的糞便、尿液和廢棄墊料等,并進行徹底全面的消毒處理,及時殺滅環境中的巴氏桿菌,減少致病因素。可以使用3%火堿溶液或過氧乙酸等消毒液來進行消毒處理,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消毒效果。在圈舍外面保持干凈衛生,定期清理雜草、垃圾和廢棄物,減少蒼蠅、蚊蟲的滋生,避免這些傳播媒介來進行機械性傳播疾病[4]。
做好圈舍環境條件控制,根據外界氣候變化,隨時調節圈舍溫度和通風情況,保持溫度合理且相對穩定,避免溫度忽高忽低或過高過低現象出現。合理進行通風,給羊群提供新鮮充足的空氣,減少圈舍內有害氣體的含量,避免對呼吸道產生刺激作用。加強飲水管理和通風管理,控制好圈舍濕度,最好將濕度維持在50%~60%比較適宜,不僅有利于羊群生長發育和呼吸道健康狀況,還可以抑制病菌滋生,減少感染巴氏桿菌的風險[4]。
隨著羊群日齡的增長,隨時進行分群飼養和疏散羊群,保證飼養密度合理,避免過于密集條件下,給羊只之間造成不和諧因素。供給充足且營養豐富的飼料營養,尤其是冬季草木缺乏的季節,需要適量添加維生素、礦物質,避免羊群發生營養缺乏癥。同時有利于維持機體腸道菌群平衡,調節機體新陳代謝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每天認真觀察羊群精神狀況、采食情況,一旦發現有異常羊只出現,需要立即上報獸醫人員進行疾病診斷。當確定羊只感染巴氏桿菌病后,需要立即將病羊和可疑羊進行隔離飼養,避免病情進一步擴散和傳播。同時按照每千克體重使用10mg的復方新諾明片給病羊內服,每天口服2次,一般經過3d左右的時間,病羊就可以恢復到正常體溫,采食量和精神狀態正常。
同時將病羊生活的圈舍進行徹底全面的清掃和沖洗,然后用5%漂白粉、3%的火堿溶液或10%石灰乳將整個圈舍和活動場所進行消毒處理。將糞便和廢棄物質,堆積起來用泥土封閉起來進行發酵處理。整個羊群進行緊急接種,可以使用高免血清或菌苗接種。將病死羊只深埋或焚燒,避免病情進一步擴散和蔓延,對周圍受到威脅的羊群需要進行緊急接種,整個發病期間不能隨意外賣和引入羊只,防止疾病發生蔓延[4]。
在羊群飼養過程中,需要做好環境控制工作,尤其是寒冷冬季應做好防寒保暖措施,盡量減少羊群放牧時間,避免受到寒冷刺激而發生感冒或呼吸道疾病。否則容易降低羊只體質和免疫力,給巴氏桿菌的入侵帶來方便。同時合理搭配飼喂,秋天需要儲備干草或秸稈,為冬季牧草缺乏做好準備。確保羊群飼料充足新鮮,營養全價平衡,避免發生營養不良現象。
隨著羊群不斷生長發育,及時調整飼養密度,確保密度合理,減少不必要的傷害和降低機體健康狀況。適當增加羊群活動量,根據羊群存欄量,來配置合理的活動場所,每天定期趕出羊群進行活動,有利于提高羊群體質和抗病能力。并在活動場所安置飲水和飼喂器具,促使羊群隨時能夠采食和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