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強,崔 薦
(1.張掖市畜牧技術推廣站 734000;2.甘州區烏江鎮畜牧技術推廣站 734000)
牛乳腺炎是一種由病原菌入侵乳腺,造成乳腺感染引發的常見性產后疾病。牛乳腺炎的感染途徑非常多,感染類型也因此分為多種。根據牛乳腺炎發生急緩程度,臨床可以將牛乳腺炎分為最急性、急性、慢性、亞臨床等多種類型的乳腺炎。根據感染,它可以分為環境性、觸染性等。在奶牛群中,乳腺炎的發生在各個年齡段均有可能。根據乳腺炎發生的不同階段,它可以分為新產牛乳腺炎、泌乳中期乳腺炎、泌乳后期乳腺炎、干奶期乳腺炎、育成牛乳腺炎等。不同類型乳腺炎的發病誘因及作用機理存在差異性,因此中醫認為牛乳腺炎在治療上非常講究對癥治療。在牛養殖實際管理中,中藥發生作用緩慢,而一些急性牛乳腺炎的發生往往需要見效快的西藥控制。中西醫結合治療牛乳腺炎對于從根本上提高牛乳腺炎的治療效果和預防復發感染有著重要的意義。
牛乳腺炎的根本性原因是乳房及乳腺病原菌的入侵,導致乳腺發生感染。加至各種外加因素的刺激及先天因素,如不當擠奶、外傷、產前營養不均衡、激素失調、先天乳房缺陷等,加劇了乳腺炎癥的發生。因此,牛乳腺炎的病因非常復雜。它受飼養管理、環境衛生、奶牛自身免疫等多因素影響。同樣,牛乳腺炎的病原微生物也并非單一的,病原微生物的構成非常復雜。牛乳腺炎病原菌有細菌、真菌、酵母菌、霉形體、病毒等多達80種的微生物。一般而言,引起乳腺炎的病原菌不同,乳腺炎的臨床表現也存在差異性。如埃希氏大腸桿菌、克雷伯氏大腸桿菌、腸桿菌等誘發腸桿菌性乳腺炎。臨床表現急性感染,死亡率較高,最終因內毒素癥引發死亡。新產小母牛乳腺炎多為凝固酶陰性球菌引起感染,臨床表現為良性感染及隱性乳腺炎,一般無特異性癥狀出現。可能會出現體細胞數量增多的情況。此外,還有間歇性急性發作、急性發作等,感染病因包括支原體預后、金黃色葡萄球菌、諾卡氏菌、假單孢菌、化膿性放線菌等。部分非病原菌造成的感染,大多數與患牛機體免疫防御系統缺陷有關。這類患牛表現為局勢細胞吞噬能力下降,機體免疫力較弱[1]。
牛乳腺炎的臨床癥狀根據其病因及病原菌細分,有多種表現。所有的牛乳腺炎除一些特異性的臨床癥狀外,還具有一些普遍性臨床癥狀。為了更加精準的區分和治療牛乳腺炎,一般根據臨床癥狀的急緩程度對其進行分類,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隱性及非細菌性幾種。
2.1 急性牛乳腺炎臨床表現為突發性,有泌乳異常、產量下降,乳房表現出紅、腫、硬、痛、發熱等癥狀。伴隨牛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虛弱、脫水、瘤胃功能降低等癥。部分患牛還會有全身發熱性癥狀。
2.2 亞急性牛乳腺炎。亞急性牛乳腺炎是臨床發病率最高的一種病癥,即亞臨床癥狀。牛奶為片狀、凝塊、水樣,可培養出細菌體。乳房發熱腫脹,乳腺無明顯變化。檢查體細胞,有明顯的升高情況。檢查乳腺,無明顯變化。亞急性乳腺炎是造成群牛乳腺炎感染傳播的主要源頭[2]。
2.3 慢性牛乳腺炎病程較長,感染反復發生,以上癥狀持續時間較長。
2.4 隱性牛乳腺炎無明顯特異性臨床癥狀,多于產后有體細胞增加的問題。正常的一胎體細胞增加量為15萬個/mL,二胎體細胞增加量為20萬個/mL。體細胞檢出增加了超過10%時,表明有隱性乳腺炎感染發生。
2.5 非細菌性牛乳腺炎在臨床表現為偶發性的臨床或亞臨床癥狀,影響擠奶功能。檢查體細胞或牛奶,有體細胞增加癥狀,能檢出少量的細菌。
由于牛乳腺炎的類型較多,其癥狀也相對復雜。從病因分析及臨床癥狀中可以看出,乳房上一些紅、腫、熱、硬、痛等癥,乳腺感染,體細胞增加,牛奶質量,擠奶情況等,均可以作為診斷牛乳腺炎的一些特征。結合臨床癥狀及實驗室檢驗,綜合診斷牛乳腺炎,以確定詳細的感染病原菌及感染類型。
乳腺炎的發生一般在初期治療相對簡單,中后期治療難度相對較大。急性乳腺炎病癥急、感染相對嚴重,建議以西藥治療為主,先抗感染、控制炎癥發展。同時采用中藥調理,對癥用藥,來提高治療效果。亞急性前期中西藥結合治療,后期中藥對癥調理。慢性、隱性及非細菌性牛乳腺炎以中藥料理為主。中醫治療遵循對癥施藥的原則。
4.1.1 化膿性乳腺炎癥狀用藥
通草15g、雙花15g、當歸30g、連翹30g、黃柏30g、青皮10g、山甲珠20g、芙蓉花20g、牛蒡子30g、皂刺50g。煎湯灌服,每日2~3次,連續給藥4~7d。
4.1.2 發熱、腫脹性乳腺炎用藥
當歸50g、玄參30g、柴胡15g、雙花15g、連翹15g、蒲公英50g、川芎50g、甘草15g、瓜蔞一個。煎湯灌服,每日2~3次,連續給藥4~7d。
4.1.3 隱性乳腺炎用藥
黨參50g、當歸100g、黃柏50g、白術50g、川斷50g、阿膠50g、通草50g、川芎50g、木通40g、雙花100g、連翹100g、杜仲30g、王不留50g、炮山甲50g、甘草25g。煎湯灌服,每日2次,連續給藥3~5d。針對氣血不足時還可加入麥冬、黃芪各40g,來調理氣血;針對食欲不振,增加茯苓、山藥、扁豆各50g,調理脾胃。
4.1.4 產后非細菌性乳腺炎用藥
當歸40g、白芍40g、川芎30g、生地黃30g、柴胡40g、青皮40g、天花粉25g、漏蘆30g、通草35g、桔梗40g、白芷40g、穿山甲40g、王不留行35g、甘草25g。煎湯灌服,每日2次,連續給藥4~7d。該處方也可用產后急性乳腺炎后一階段調理用藥。
在未詳細確定病原菌類型前,對急性乳腺炎、化膿性乳腺炎一般采用青霉素和鏈霉素乳頭基部肌肉注射方法治療。青霉素用量為5~10萬IU/kg,鏈霉素1~1.5mg/kg。或青霉素和慶大霉素聯用,肌肉注射。慶大霉素1~1.5mg/kg?;撔?、出血性、纖維素性乳腺炎肌肉注射5%的蜂膠油劑,每日3次,每次10mL,連續給藥3d。亞急性、慢性乳腺炎用鹽酸左咪唑混入飲水做抑菌治療。用藥為7.5mg/kg,每日一次,連續給藥3d[3]。
在用藥治療的基礎上,應做好飼養管理,減少每日擠奶次數,嚴格控制精飼料、多汁飼料及飲水,做好衛生與消毒工作,保持牛舍潔凈無污染。對患牛乳房部位還可用溫水或中藥渣煎湯后晾溫清洗,或用0.5%的碘溶液浸沐乳頭。清洗后用土霉素軟膏或金霉素軟膏搽抹乳頭。
牛乳腺炎發生和長期反復的感染對牛的精神狀態、食欲、發情、哺乳等有著較為嚴重的影響,這種長期的影響會增加牛養殖的成本,從而影響養殖經濟效益。本文研究表明牛乳腺炎的發生病因較為復雜,單一的方法和用藥難以起到全面有效治療效果。中西醫結合治療牛乳腺炎,結合臨床綜合診斷的結果,根據患牛乳腺炎感染病因、病原微生物類型、病癥表現、病程、病情分析等,對癥的采取合理的中西藥用藥治療,配合科學的飼養管理預防感染,從而起到有效的促進奶牛乳房恢復健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