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遠
宜興市人民醫院口腔科,江蘇宜興 214200
頜骨囊腫在口頜面部疾病中十分常見,其屬于一種 良性腫瘤,是指患者頜骨中有液性囊性腫物產生[1-2]。隨著病情的不斷進展,其體積會逐步變大,進而導致患者頜骨因膨脹而遭到破壞,嚴重者甚至還會出現面部畸形問題,對其生活質量帶來諸多不利影響[3-4]。一般此類患者在患病后會采取手術的方式治療,從而避免因鄰近牙齒位置改變而對咬合功能造成影響[5-6]。口腔頜面部具有比較復雜的解剖結構,并在頜骨上布滿神經及血管,在對患者實施傳統骨機械治療的過程中,往往會對其頜骨造成較大損傷,因此預后效果并不理想。隨著醫學研究的逐步深入,超聲骨刀開始受到關注,其具備精密的骨整形效果以及骨切割效果,目前在臨床中的應用較為廣泛[7]。為進一步探討該方法在臨床中的應用價值,本文特針對2018年8月—2021年7月宜興市人民醫院收治的77例頜骨囊腫患者展開對比研究,現報道如下。
本次研究選擇77例頜骨囊腫患者為研究對象,以電腦隨機分組的原則將患者分為兩組,包括觀察組39例、對照組38例。其中觀察組男19例、女20例,年齡為19~71歲,平均(45.27±3.51)歲;根據囊腫類型劃分,包括10例角化囊腫、12例始基囊腫、17例根端囊腫;最小囊腫直徑為0.9 cm、最大囊腫直徑為3.8 cm,均值(2.46±0.62)cm。對照組男17例、女21例,年齡20~70歲,平均(45.39±3.42)歲;根據囊腫類型劃分,包括9例角化囊腫、11例始基囊腫、18例根端囊腫;最小囊腫直徑為0.8 cm、最大囊腫直徑為3.9 cm,平均(2.51±0.46)cm。組間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研究已經獲取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符合手術指征的患者;一般資料完整的患者;對研究知情同意,且簽訂知情文書的患者。
排除標準:合并精神障礙性疾病的患者;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系統疾病的患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合并認知功能異常,無法樹立配合治療工作開展的患者;同時參與其他研究的患者;年齡<18歲的患者;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患者。
術前對所有患者頜面部實施影像學檢查(包括X線、CT檢查),從而確定囊腫具體的形態、位置、大小、與毗鄰鼻腔、周圍牙齒等重點解剖位置之間的關系進行確定。若經檢查患者牙齒遭到囊腫侵犯,則需先采取根管治療;若經檢查患者存在牙根、牙槽骨吸收較多的問題,或出現牙體明顯松動的情況,則在手術過程中將其拔除。
對照組患者使用傳統骨機械治療,內容如下:傳統骨機械包括動力鉆、骨鑿等,應用以上器具實施骨面開窗工作,確保囊腫得到充分暴露,然后實施鈍性剝離,在剝離過程中需要盡可能的降低對周圍重要組織的破壞,然后常規處理牙緣及牙根,如果有較大的骨腔遺留,則取碘仿紗條進行填塞,經縫合創口后加壓包扎。
觀察組患者接受超聲骨刀治療,內容如下:將設備工作頻率、輸出功率分別設定為24.0~30.0 kHz、2.8~16.0 W,切割速度、垂直幅度分別設定為24 km/h、20~60 μm。術前對患者施以局部浸潤麻醉,結合實際患病部位確定手術切口形狀,多為弧形切口或梯形切口,翻開黏骨瓣膜,從而充分暴露囊腫骨面,利用超聲骨刀開展開窗工作,結合患者囊腫位置、骨骼質地等恰當調節工作頭,并使工作頻率恰當調整,確保囊腫能夠被鈍性剝離,對骨緣加以修正,并對牙根進行恰當處理,若遺留較大骨腔,同樣按照對照組的方法進行處理。兩者術后均采取相同的抗感染治療方法,并施以局部冷敷、口腔含漱等處理手段,在術后一周對其進行拆線處理。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手術治療效果、術后半年不良事件發生率、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統計結果。
①手術相關指標:含術后24 h疼痛評分、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3項。其中疼痛評分使用VAS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價后獲取,0分表示無痛感,10分表示疼痛難忍,依次類推,評分結果隨疼痛癥狀的不斷嚴重而逐步增加。
②手術治療效果:包括骨密度水平、骨質增生厚度、囊腔縮小幅度。
③不良事件發生率:含并發癥發生率(術后感染、傷口裂開、局部麻木)、復發率。
④生活質量評分:含精神狀態、總體健康、生理職能、活力。使用SF-36生活質量評分量表對以上指標進行評價,各項內容評分范圍均介于0~100分之間,患者生活質量優,其分值評定結果也會隨之升高。
將數據錄入SPSS 19.0統計學軟件中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及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術后24 h疼痛評分、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指標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對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operation related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對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operation related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組別觀察組(n=39)對照組(n=38)t值P值術后24 h疼痛評分(分)1.20±0.37 4.23±1.01 17.566<0.001手術時間(min)30.32±5.11 65.21±13.55 15.023<0.001術中出血量(mL)17.33±5.48 90.24±17.11 25.316<0.001
觀察組骨密度水平、骨質增生厚度、囊腔縮小幅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治療效果對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surgical treatment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治療效果對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surgical treatment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組別觀察組(n=39)對照組(n=38)t值P值骨密度水平(g/cm2)87.15±5.44 36.99±4.65 43.440<0.001骨質增生厚度(mm)36.21±2.37 14.28±4.39 27.373<0.001囊腔縮小幅度(%)0.52±0.17 0.24±0.09 8.997<0.001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和復發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半年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half a year after operation[n(%)]
治療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各項指標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patients[s),points]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patients[s),points]
組別觀察組(n=39)對照組(n=38)t值P值精神狀態治療前65.75±4.13 65.49±4.59 0.261 0.794治療后93.88±2.42 88.97±2.78 8.272<0.001總體健康治療前64.57±5.89 64.50±5.77 0.052 0.958治療后93.45±2.69 89.39±2.47 6.893<0.001生理職能治療前65.17±5.81 65.30±5.77 0.098 0.921治療后93.33±2.81 88.29±3.41 7.085<0.001活力治療前64.84±6.52 64.73±6.60 0.073 0.941治療后94.55±2.47 89.02±2.04 10.696<0.001
頜骨囊腫屬于一種良性腫瘤,在口腔頜面部疾病中比較常見,一旦形成,將會有較快的生長速度,使囊腔不斷擴張,最終使得患者面部出現畸形,因此不但會導致其面部美觀度受到影響,同時還會威脅其身心健康,甚至造成生活質量的大幅降低[8-9]。
常見的診治方法以傳統骨機械治療為主,但該方法往往對器械的力度、使用防線難以控制,進而對患者機體造成較大創傷,使之出血量進一步增多,對預后效果帶來不利[10-11]。同時該方法很難掌控去骨精確性,因此容易對病灶周圍臨近軟組織造成較大損傷,致使患者術后恢復時間過長,這樣會導致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進一步提升,因此存在很多不足[12-13]。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超聲骨刀治療技術開始受到關注,其在實施的過程中產生的治療效果更為理想,且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術后24 h疼痛評分(1.20±0.37)分、手術時間(30.32±5.11)min、術中出血量(17.33±5.48)mL均較對照組更低(P<0.05),其結果與劉鵬等[14]在其報道中指出觀察組手術時間(31.25±5.69)min、術中出血量(17.41±6.58)mL、術后24 h疼痛評分(1.21±0.35)分均低于對照組的(65.98±12.54)min、(90.52±18.54)mL、(4.68±1.36)分(P<0.05)結果一致。分析其中原因可以發現:超聲骨刀可以對振動頻率進行科學設定,因此能夠對軟組織、硬組織有效識別,在手術過程中不會損傷到軟組織,而只對硬組織進行切割,因而其對附近區域的牙胚組織、重要神經、鄰近血管等造成的損傷更小,術中出血量及疼痛感受更低[15-16]。該方法還能夠具有更高的精準度,且對切割面具備止血效果,因此同樣能夠降低術中出血量[17-18]。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和復發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對其中的原因進行分析可以發現,超聲骨刀不但具有較為清晰的手術視野,同時還能夠具有抗菌效果,手術期間所產生的沖擊波能夠有效降低液體環境下的細菌數量,從而降低感染等并發癥的產生概率[19]。由于其為微創手術,因此其病灶附近血運影響相對更小,對改善骨組織增生,提升骨密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20]。此外,本研究中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各項內容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也進一步說明其在實際應用中具有諸多可行性。
綜上所述,超聲骨刀對于頜骨囊腫疾病的臨床治療效果突出,可以顯著縮短手術時間,降低術中出血量,改善疼痛癥狀,整體手術效果更優,不良事件更少,因而安全性更高,對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具有諸多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