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友男,蘇 鵬,尹 榛
(湖南科技大學,河南,湘潭 411201)
如今世界羽壇女子單打賽場呈現“百家爭鳴,欣欣向榮”的態勢,各國女子單打運動員打法風格迥異且逐步趨向“男性化”打法。2022年亞錦賽,中國新星王祉怡一路過關斬將,先后戰勝許玟琪、安冼瑩進入決賽,與世界羽聯排名第二的山口茜之間爭奪女子單打冠軍。最終王祉怡鏖戰三局以15∶21、21∶13、21∶19戰勝山口茜,奪得2022年亞錦賽羽毛球女子單打冠軍。本文研究主要對王祉怡與山口茜在決賽中的發球技術、前場技術、中場技術、后場技術以及得失分等情況進行數據對比分析。
以2022年亞錦賽羽毛球女子單打決賽中王祉怡與山口茜的技戰術運用情況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通過中國知網等數據庫對羽毛球相關的文獻進行檢索、分析,為本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1.2.2 錄像觀察法借助視頻網站、愛羽客直播平臺等媒介,觀看2022年亞錦賽女子單打決賽比賽錄像,統計王祉怡、山口茜兩位運動員使用的各項技戰術數據。
1.2.3 數理統計法對觀看比賽錄像得到的相關數據,運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處理。
1.2.4 對比分析法對2022年亞錦賽王祉怡與山口茜在比賽中使用的技戰術進行比較分析。
發球是羽毛球比賽中最先運用的一項技術,也是執行戰術的開端,在羽毛球技術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發球是全場技術中最不容易受對手擊球方式和球路約束的技術動作,發球技術的好壞可以直接影響戰局的走向。就球飛行的角度和距離而言,可將發球分為發后場高遠球、平高球、平射球和前場小球4種。
由表1可知,王祉怡以反手發網前小球的發球技術為主,山口茜采用的是正手發后場高遠球和反手網前小球相結合的發球方式。其中,王祉怡共發球56次,分別是反手網前小球54次,占比96.4%;反手發后場高遠球2次,占比3.6%。山口茜共發球53次,分別是正手發后場高遠球25次,占比47.2%;反手發網前小球28次,占比52.8%。王祉怡在第一、第二局中分別運用了一次反手發后場高遠球改變長期發反手網前小球的節奏,出其不意,以換取球場上的主動權。山口茜在第二局5∶10大比分落后的情況下轉變發球方式,由原先正手發后場高遠球變為反手網前小球,企圖在發球上奪得前場控制權,迫使對方起球獲取進攻機會。

表1 王祉怡與山口茜決賽中發球技術運用情況統計表
綜上,王祉怡可以根據山口茜比賽狀態及山口茜后場進攻能力強的特點合理運用發球方式,以此來獲得主動權。山口茜在第二局比賽中雖及時調整發球方式為反手網前小球,但其意圖被王祉怡看破,及時將球挑起,減少與山口茜在網前爭斗。
羽毛球前場技術包括挑球、搓球、推球、勾球、撲球、放網6種技術動作。在比賽時,挑球一般用于被動起球、過渡性球的情況,落點至底線兩角,最大幅度地調動對手及給予自身調整緩和準備的時間。搓球、放網適用于主動或相持情況,若質量高便可奪取球場主動權或化被動為主動。推球是能使對手較容易處于被動的前場進攻技術,能為得分取勝創造較好的機會。勾球是前場技術中易于產生變化的技術,可加深對手的被動程度。撲球是在前場技術中最具進攻性的一項技術,但需要快速、敏捷地抓住高點。
由表2可知,首先,王祉怡與山口茜運用最多的前場技術是挑球,分別是165次(占比49.7%)、161次(占比44.7%)。這與現今女子單打本身拉吊突擊打法特點相關。其次,王祉怡運用放網技術為96次,占比28.9%;而相比較之下,山口茜運用放網技術Wie114次,占比31.4%。這說明山口茜前場技術較為主動、搶網意識突出,逼迫對手起球較多,進而換取主動進攻機會。此外,王祉怡搓球、推球、撲球、勾球技術運用分別占比8.4%、3.3%、1.2%、8.4%,合理運用前場技術調動山口茜跑動,消耗山口茜體能,以此找到對方漏洞,增加得分機會。山口茜前場技術結合假動作運用較多,搓球、推球、撲球、勾球技術運用分別占比6.9%、7.1%、7.1%、2.8%,其想通過搶網以及假動作的變化,迫使王祉怡出現失誤,但王祉怡打法風格以控球、穩中求勝為主,很難露出破綻,且隨著比賽的進行王祉怡的網前控制比第一局開端更自信。

表2 王祉怡與山口茜前場技術運用情況統計表
綜上,王祉怡前場主要以挑球、放網技術為主,控制后場底線,擾亂山口茜在多拍下的節奏。山口茜前場主要通過積極搶網占據網口優勢,掌控主動權。
由表3可知,王祉怡運用的中場技術主要是以接殺擋網直線球、接殺擋網斜線球相結合的方式。山口茜是以接殺擋網直線球為主,占比75.9%。兩位運動員在比賽中運用較多的中場技術都是通過將對方具有攻擊性的殺球卸力,直線擋網至前場,或再結合接殺擋網斜線及出其不意的接殺挑高,以此調動對手移動,增加進攻后連貫性的難度。然而,王祉怡在被對手接殺擋網后往往采取挑球進行過渡,并沒有像山口茜一般繼續占據優勢,放網或變線,連續進攻戰術運用較少,過多運用拉吊戰術,缺乏進攻突擊。通過對賽事視頻分析可知,兩位運動員面對對方突然接殺挑高后格外凸顯被動,特別是身材矮小的山口茜,其對于重復點的打法尤為被動。

表3 王祉怡與山口茜中場技術運用情況統計表
綜上,王祉怡與山口茜在中場應對接殺球時都是采用接殺擋網前技術為主,迫使進攻起球,轉換主動權,接殺挑高為輔。
羽毛球后半場的擊球技術統稱為后場擊球技術,后場擊球技術是整個羽毛球比賽極為重要的技術。后場擊球有力量大、速度快、爆發力和攻擊力強等特點,是羽毛球運動中的一項主要擊球技術。依據戰術需要可擊出高遠球、吊球、劈球和殺球等,而每一種擊球均可分別擊出直線和斜線球路。
由表4可知,王祉怡后場技術中運用較多的是殺球,共89次,占比32.7%;其次是擊高遠球87次、吊球62次、抽球17次,依次占比32%、22.8%、6.3%;最后是劈球11次、過渡球6次,依次占比4%、2.2%。山口茜在后場技術的使用中殺球是其首選,共使用104次,占后場技術總數的42.4%;其次是擊高遠球72次、吊球42次、劈球10次,分別占總數的29.4%、17.1%、4.1%;最后是抽球9次、過渡球8次,占后場總數的3.7%、3.3%。

表4 王祉怡與山口茜后場技術運用情況統計表
通過視頻分析和數據呈現可知,王祉怡以控制山口茜后場底線和調動前后跑動為主,利用擊高遠球壓底線打法,穩扎穩打,在不斷拉吊多拍過程中尋找突擊,理智耐心地靜候時機出現。此外,王祉怡具備強大的多拍穩定技術和持續性,多拍對峙下仍然保持較高的回球質量和較精準的落點,多次采用高吊結合、高遠球殺球結合打法。山口茜后場進攻更為積極主動,跑動能力強,殺球質量高、速度快、落點尖,對王祉怡的限制更大,但王祉怡的控底線戰術的執行使山口茜殺球技術未能完全發揮。然而山口茜在極被動情況下也具備相當頑強的回球能力,這也是王祉怡擊高遠球拍數多及二者超長來回多拍達52拍的原因之一。同時,觀看比賽視頻發現,大斜線殺球是兩位運動員彼此的直接奪分點,使用頻率也排在前列,但其技術的使用對運動員身體素質、步法等要求較高,再加上線路相對直線殺球長,所以相對直線殺球使用頻率較低。
綜上,王祉怡比賽中后場高手位球的技術以穩為主,在與對手的周旋控制和反控制過程中,通過高遠球技術和吊殺結合的形式調整擊球的節奏,在主動狀態時用殺、吊結合的進攻方式向對方場區的空當位置全力進攻。山口茜以快準狠的進攻為主,以強有力的進攻限制對手出球質量。
羽毛球比賽是用分數來記錄即時賽場情況,有兩局得分都大于失分且大于對手得分則獲勝。不同的運動員具備不同的得失分特征,得失分運動員的失分特征能反映其整體的技戰術能力。本文將得失分情況分成兩大類:一類是運動員主動得分,另一類是由于自身或來自對手的壓迫失誤造成的失分。
由表5可知,山口茜的主動得分率高于王祉怡,其主動得分率(主動得分數÷總得分數×100%=主動得分率)占總得分的37.7%,比王祉怡略高0.9%。可以看出,王祉怡運用了恰當的控球控底線技戰術,限制了山口茜進攻的優勢,自身拉吊突擊戰術執行到位,主動得分率與山口茜旗鼓相當。相較失誤情況,不管是非受迫性失誤還是受迫性失誤,王祉怡失誤總數都低于山口茜,這反映王祉怡技術更具有穩定性,在強大的壓力下也能控制失誤;同時因賽事舉辦地處于熱帶,空調等降溫設施開放較足,受場地順風、空調等外部干擾因素影響較大,兩位運動員的失誤總數中底線、邊線失分占大部分。此外,山口茜的進攻突擊性強的打法缺乏細膩的控球,面對實力懸殊的對手山口茜可以利用強大的進攻掩蓋控球等短板,但對防守強、穩定的拉吊突擊打法運動員威懾力不大,這也是其失誤多的因素之一。

表5 王祉怡與山口茜得失分情況統計表
綜上,比賽的得失分與自身心態、戰術、技術穩定性息息相關,運動員只有通過平時的刻苦訓練和賽事經驗積累、反思,才能在場上游刃有余地將技戰術貫徹執行。
3.1.1 發球技術方面,王祉怡根據山口茜進攻強的特點及為在開端獲取優勢,整場比賽采用以反手發網前小球技術為主。山口茜根據賽場形勢變化采取了由正手發后場高遠球轉變為反手發網前小球的發球技術。
3.1.2 前場技術方面,王祉怡通過多次運用挑球、放網等前場技術控制山口茜底線,把控場上形勢節奏,積極創造突擊機會。山口茜利用積極的搶網意識控制前場逼迫王祉怡起球、網前回球質量低。
3.1.3 中場技術方面,王祉怡以接殺直線擋網、接殺斜線擋網技術為主,而山口茜以接殺擋網直線技術為主,二者都是想擋網至網前試圖擺脫對手的進攻、轉換局勢而采取的技戰術。
3.1.4 后場技術方面,王祉怡主要通過高、吊、殺球路相結合,不斷地創造突擊下壓進攻機會。山口茜運用殺球技術次數占到后場技術的近一半,通過直接加速進攻優勢創造得分機會。
3.1.5 得失分統計上,山口茜與王祉怡主動得分率相近,但在失誤總數上山口茜明顯高于王祉怡,這也是二人輸贏的關鍵所在。
3.2.1 發球技術方面,王祉怡與山口茜二者可根據對方每次的站位等實際情況合理轉變發球方式,增加發球方式的轉變,贏得下一拍的主動權;羽毛球愛好者可結合對手打法特點、技戰術風格選擇發球方式,同時也要根據賽場形勢、狀態變化及時對發球做出調整。
3.2.2 前場技術方面,王祉怡可加強網前技術,迫使山口茜起高球,贏得進攻機會;山口茜可增加網前技術的變換,贏得主動權。羽毛球愛好者可積極搶高點回高質量球,奪得網前主動權,掌控前場節奏,迫使對手起球。此外要利用網前技術調動對手,擺脫控制。
3.2.3 中場技術方面,王祉怡可加強接殺技術變化能力,破壞山口茜進攻連貫性;山口茜可增加技術的轉換,打亂王祉怡的節奏,獲得進攻機會,羽毛球愛好者可合理利用對方殺球慣性借力輕擋網前,化解被動危機;借助接殺線路落點變化,使球出其不意,轉守為攻。
3.2.4 后場技術方面,王祉怡可適當加強后場突擊殺球的技術,爭取一擊制勝;山口茜可適當轉變后場戰術,采取多種后場技術相結合的方式迫使王祉怡失誤;羽毛球愛好者可采用多種后場技術相結合方式,以打亂對手重心與啟動為目標,巧妙創造突擊時機;同時良好的進攻應配備多拍的連貫性與穩定性,以此增加得分機會。
3.2.5 得失分方面,山口茜與王祉怡可及時調整心態,減少非必要性失誤;羽毛球愛好者可保持在自身優勢下合理運用對手技術缺陷,為自身增添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