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放足到體操晚清民國女性身體的科學話語分析

2023-01-05 07:30:28陳笑鈺章梅芳
科學文化評論 2022年4期
關鍵詞:科學

陳笑鈺 章梅芳

一 引言

人類對身體的塑造帶有文化性的色彩。晚清民國社會對于女性身體的關注及其塑造出來的女性身體形象,反映了其時社會將國家與身體解放關聯起來所表達的強國訴求。隨著西醫傳教士從生理、醫學等層面對身體進行“科學化”解釋,現代科學技術傳入后,X光圖像等視覺呈現所帶來的沖擊,科學話語逐漸成為宣傳放足和女子體操的話語資源之一。在此過程中,女性身體被“科學”重新解釋和塑造,成為其國民身份建構的一個重要場域。

在以往研究中,學界關于晚清民國女性身體的研究多以纏足、束胸、體育、女學、發型服飾等為切入點,從女性身體形象變革與身體解放、女性思想解放與社會角色轉變等角度展開討論,相對較少關注這一時期“科學話語”滲透并參與女性身體建構與重塑的面向。其中,個別學者如楊念群曾探討了“纏足”在近代中國由“美”變“丑”的過程,通過考察《采菲錄》《西潮》等文獻和政令條例等史料,發現導致這一轉變的因素并非女性本身,而是外在于女性的兩種權力話語,進而對女性“纏足”背后的權力關系進行了身體政治學的分析[1]。楊念群認為,現代醫學把“公民”和種族聯系在一起,優生學意義上的醫學成為國家斗爭的工具,反纏足成為國家作為整體形象所要考慮的內容,從而完成了國家秩序對社會秩序的取代過程[1]。高彥頤(Dorothy Ko)也注意到,醫學報告和纏足照片讓原本私密的足暴露在公眾目光之下,纏足行為被歸結成和民族性關聯的陋習,需要用政府力量去糾正,舊秩序的殘余和新秩序的承載都在女性身體上尋求體現[2]。

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本文以“足”“體操”“體育”等關鍵詞對晚清民國報刊庫中的文獻進行廣泛檢索,新增大量一手資料。通過梳理發現,相關論述發表時間多集中在1900—1930年,且多為《時報》《新聞報》《放足叢刊》《勤奮體育月報》等主流刊物或專題類報刊雜志。在整合并刪除重復刊載、內容相同或無關主題的文章后,收集整理涉及“機能”“血液循環”“器官”等帶有科學描述性質的話語文本486篇。基于這些新資料,通過話語分析和比較研究,本文將晚清民國女性的放足和體操這兩大身體事件關聯起來討論,探討倡導放足和女子體操的宣傳文本如何借用科學話語展開論述,以及二者是否存在共性,并進一步考察話語背后的語境,以此揭示科學話語在社會政治文化影響下于女性身體重塑中扮演的角色。

二 晚清民國論及放足問題的科學話語

晚清民國內憂外患,民族危如累卵,當時的知識分子將纏足視為中國社會落后的象征之一。纏足禁令被陸續頒布推行,禁纏足政策日趨嚴苛,大眾報刊上廣泛出現倡導放足的文章,揭露纏足的危害,認為放足無論對女性個體的身心健康還是對整個民族國家的興亡都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婦女一經纏足,……生出種種的病癥。況且婦女有生兒育女的義務,血脈不暢,往往有難產倒產各種意外之變”[3],以及“蓋母健而后兒肥,培其先天而種乃進也”[4]。可見,時人大多認為,作為“國民之母”的女性,體格強健與否關系著人種強弱,解放雙足是養成強健民族的必要手段。與此同時,將纏足置于西方醫療語境下予以“科學化”的解釋,也隨著西醫傳教士以“行醫”為傳教渠道的方式逐漸滲入。在楊念群看來,西醫傳教士不僅把纏足看作醫療領域中予以觀察的行為,而且極力想建立一種與“疾病”各種癥候相關聯的表象,哪怕這種聯系帶有推測性難以確定或缺乏精確的證據,也并未阻止人們從現代衛生的角度對纏足進行觀察評述[1]。

本文收集了144篇從科學和醫學角度論述放足問題的文章,多為講演、評論、打油詩、諷刺故事、圖畫等,相關話語基本援引了產科醫學、解剖學、衛生學三類科學資源。

圖1. 瞿紹衡在日本醫學大會產科婦人科學會上講演(《同仁醫學》)

產科醫學方面宣傳放足的話語多受“國民母”思想觀念的影響,從將女性身體視為孕育胎兒的場所出發,論述纏足對女性身體尤其是對其生育時的傷害和危險,為勸女性放棄纏足提供合理且容易接受的理由。如《時務報》刊載英譯文章提及纏足婦女“艱于行動,以致懷孕臨盆時母子俱受其損害”[5];《講演匯編》認為“婦女有生兒育女的義務”,但纏足婦人生育時“往往有難產倒產各種意外之變”[4],甚至有婦女因此殞命。值得一提的是,北平女子產科醫學校校長、大阪醫學士瞿紹衡在日本醫學大會產科婦人科學會的講演中,以“幾何及三角法”論證了纏足對骨盤傾斜角的影響(圖1)。瞿紹衡注意到纏足與天然足婦人身體站立和行動時著力點不同,骨盤傾斜角亦有所不同。“傾斜角大,則其結合線雖不變,然其對于通過薦骨岬之垂直線平面較狹隘,而于兒頭進入小骨盤之機轉,不能無障礙矣。”[5]通過證明足的大小改變身體的著力點,進而使骨盆傾斜角發生改變,進一步論證足越小,骨盆傾斜角越大,產道越狹窄,胎兒分娩時越易受到傷害。此外,瞿紹衡赴德留學時注意到德國婦人因“靴底過高,行主足尖”“纏腰”等而引起軀干變形,骨盆傾斜更大于國人,便加引數據對中國、日本和德國婦人的足、腸骨和分娩時長進行比較(表1),最終定論,纏足不僅會使身體健康受到障礙,也確會擴大骨盆傾斜角,“即分娩機轉,亦受其影響者也”[5]。

表1. 中、日、德婦人的腸骨、骨盤傾斜角、分娩時長的比較

解剖學方面提倡放足的論述多從人的身體結構出發,講解骨骼及其與肌肉、血管之間的關系,論述身體似器械或組織具有系統性,纏足損傷骨骼和肌肉,妨礙血液流通,進而影響行動和運動,最終影響人的精神狀態。其中,中國留日學生總會會長吳緒華在《湖北地方自治研究會雜志》上刊載的“論纏足之害影響于國民”中說道,“人體以二百余骨片而成,……足掌之組織,以跗骨七、蹠骨五、趾骨十四為本體,一骨不良,則牽動脛骨,有害蝶鉸關節”[6],雖然人體骨頭的大小形狀各不相同,但都擁有器械的性質,像身體組織中部分零件,即使一塊骨頭受損,也會影響筋骨和關節,妨礙身體進行運動。并且,運動之時“筋肉收縮,血管因之肥大,而多量之血液,得充分之循環,精神隨之以活潑”[6],而纏足會在筋肉收縮時阻礙血液在身體中流通與循環,進而影響人的精神面貌,久而久之使人面容憔悴,形容枯槁。與吳緒華有類似觀點的人不少,如回族月刊《清真月報》的編輯偰吉康提出,纏足“不但止將腳趾的骨節勒斷,腳掌也就勒縮了,由是腳趾和腳掌都失了功用,就不會活動”,從而走路時全身的重量被迫壓在腳后跟上,使走路變得艱難,且纏足后“他周身血脈,就走不到他的腳上”[7],身體會越來越衰弱,元氣和精神自然不如常人。不僅如此,相關論述還借助于身體的技術圖像如X光片來說明問題。通過圖像,人們能直觀地了解身體的構成情況,足部骨骼被展露無遺,給讀者造成強烈的視覺沖擊,論述效果也因此增添不少。例如,來華傳教士醫生馬士頓(J. Preston Maxwell)在其醫學報告中附纏足X光片,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等學者也收錄了關于纏足的X光片。當時國內科普類報刊《青年知識畫報》和《科學的中國》上亦分別展示了變形的足與常態的足。

衛生學方面倡導放棄纏足的論述主要側重衛生和健康。其中,大部分言論認為纏足會使皮肉潰脫,膿流血淋,造成細菌滋生,或使血脈不通,呼吸不暢,造成運量不足,是女性體弱、易生疾病的根源,只有放足才能減少疾病,使身體趨向健康。例如“以致皮肉腐爛,膿血淋漓,艱于步履”[8]、“由是兩腳生雞眼,生血瘢,生鉗指,……兩足潰爛,肌肉腐臭,筋馳骨斷,流膿出水,鮮血淋漓”[9]、“足脛之微血管被其壓迫,……其間微質,難于更換”[10]等。足的衛生對于纏足家庭而言多會予以注意,也更為貼近日常,這類言論頗為常見。有時作者也附以親身經歷,如聽到鄰家女子纏足時痛苦哀嚎,以表現纏足對摧殘身體的痛苦或表達對纏足女子的同情等,宣傳和呼吁放足的言語更易產生影響。此外,一些地方部門也教習婦女如何放足并發放搓藥處方并施以簡易手術方法。

有趣的是,在時人看來,“欲吾人身體之強健,迨以多運動、暢呼吸為主要條件,今纏其足而欲使之多運動,束其胸而欲使之暢呼吸,事實上殆不可能,是故纏足束胸之女子,其身體必甚羸弱”[11]。顯然,先解放足和胸以擁有一個健全的身體,再輔以多運動,被時人視為女性強健身體的必要條件與步驟。而在當時,游戲體操、手部操、道具操等形式多樣、包容性強的各類體操活動,成為最適合引導女性逐漸放足并參與到運動中來的過渡方式。為此,晚清民國除宣傳放足的聲音不絕于耳外,還有提倡女子體操的聲音并存,成為大眾報刊上科學話語參與建構女性身體的另一個方面。

三 晚清民國論及體操的科學話語

19世紀以來,當“民族主義”開始成為時代的主流意識并逐漸成為一種標簽,被貼在一切事物之上時[12],與人的身體健康直接相關的“體育”在大眾視野中一經出現,很快便成為宣揚“民族主義”的重要陣地,被認為是“強種強國”的利器,也是去除“東亞病夫”污名的良藥[13]。女子體育的倡導者們從一開始就意識到的首要問題是解放原本遭受種種束縛的女性身體。為此,晚清民國的女子體育宣傳一直伴隨著對纏足、束胸等舊俗的批判。其中,清政府頒布的《女子小學堂章程》便明確提出“女子纏足最為殘害肢體,有乖體育之道,各學堂務一律禁除,力矯弊習”(1)清政府《女子小學堂章程》,1907(光緒三十三年)。;《直隸教育官報》也在“時聞:女學勤習體操”中提出,“均是天足,適合體操資格,遂訓其勤習體操”[14]。

需要說明的是,此處的“體操”與當下的“體操”概念有所不同。我國書刊上最早出現“體操”一詞是在19世紀末,隨著“學東洋”思潮的興起由日本引入,1903年清政府《奏定學堂章程》正式規定在學堂內開設“體操科”。有學者認為中國近代早期的體操雛形來源于西方的“兵操”,其內涵是“以新式槍炮為主的操練”,日本學堂將其翻譯為“兵式體操”,并與“普通體操”一起設為學堂“體操科”的內容[15]。1905年,《女子世界》的創刊者丁初我倡導女學生亦能練習軍操,主張“今日女子之教育,斷以體育為第一義”[16]。1922年,國民政府公布《學校系統改革案》廢除兵操課;1923年,北洋政府《新學制課程標準》將“體操科”改為“體育科”,體操遂變成體育科的一部分,體操的形式與內涵才開始向現代意義上的體操靠近。

與宣傳放足一樣,當時一些知識分子積極提倡女子體操,亦將女性身體與國家民族話語關聯起來,宣傳體育救國思想。其中,梁啟超、經元善、陳獨秀等曾在書籍、刊物、座談會上發表過呼吁國人練習體操、在女學堂引入體操課的言論,如“學堂功課繁密,……再設體操之課,以杜單弱”[17]、“西洋教育,全身皆有訓練,不單獨注重腦部,既有體操發展全身的力量,又有圖畫和各種游戲……”[18]、“各國之以強兵為意者,亦令國中婦人,一律習體操,以為必如是,……此亦女學堂中一大義也”[19]等。普通知識女性和學生,亦順應主流話語,從強國保種的高度宣傳女子體操的意義。如香山女校學生劉瑞莪提出,“體操誠急務矣,可以活筋骨,可以怡性情,可以強種族。……我國人種之不及歐美者,亦以女子之體魄弱耳”[20]。廣東女學堂學生張肩任則言,“女子之體魄一弱關乎全國人種之問題,……吾以為急救目前女子之方法,斷自體育始”[21]。宣傳女子體操的圖文明確標注“有健全之母親,然后有健全之國民”等字樣(圖2)。

圖2. 報刊圖片旁標注的“有健全之母親,然后有健全之國民”字樣。圖片來源:佚名,《健身法:有健全之母親,然后有健全之國民》,刊載于《婦人畫報》1933年第8期,第10頁

不僅如此,與放足類似,從科學角度宣傳體操益處的話語也不在少數。從科學與醫學層面闡述“體操”合理性與必要性的報刊文章的相關論述主要援引了生理學、醫學、體育科學。

在生理學方面,彼時提倡體操的論述多將身體視為一個整體系統,強調運動對身體發育和各部機能的益處。如國內第一所體操學校創辦者、體育教育家徐一兵認為,體操“是以生理學為標準的,具有科學的系統”,且與教育學、心理學等聯系密切,“體操之于人,不僅僅使人之身體發育以保護全身之康健、敏捷四肢之動作而已,也能因其身體之運動,使之催長腦力以補智育”[22]。清末民初體育教育家馬治奎認為體育和體操都是“身體的教育”,并且列出體操的十大功用,包括“用跳躍與振動身體的動作,以刺激汗腺,使血液循環加速運行”“用彎體向左右前后的動作,刺激內臟使消化作用增強”“用深呼吸胸膛活動增加彈性,避免韌帶與胸骨變硬,而失伸縮自如的功能”等[23]。顯然,在馬治奎看來,體操的運動步驟蘊含了科學道理和技巧,是活動身體的科學方法。為此,他在文中向從事教育的人呼吁,要利用生物學、人體生理學、心理學、病理學等基本科學來編一套切合國情、適合國人的體操。

對于女子而言,練習體操的益處自然也有上述“科學”依據。如陳同福在《女子世界》中談論體操之益時提出,“前輩之女子身體日弱者,皆因不習體操故耳”,而體操“能使血脈流通,筋骨強健,實有裨于衛生”[24];《女子體育議》一文中的“體操強健筋肉系統,……,擴張胸廓而自由其呼吸,確實運動而溫雅其動作,促進諸關節之發育,而使動神經與感神經并行發達”[25]等,重點均在于強調體操有助于女性身體各環節的機能,益于身體各部的發育和衛生。

在醫學方面,時人認為體操不僅能鍛煉發達身體,還可以治療身體疾病,關于某一疾病的病因與癥狀、對應何種動作或怎樣操作能進行治療等文字說明寫得甚為詳細。如體育家裴熙元、黃孝南等人都曾提及“醫療體操”或“醫學體操”的概念,即根據不同癥狀和病因,針對身體某一部位來操練特定的體操動作可以治療疾病。以腹痛為例,黃孝南所述療法如下:

預備:(一)兩足開立;(二)兩手按置腹前。動作:第一節(一)右臂右側上屈,左臂左平舉;(二)上體及頭右傾,使腹部振蕩;(三四)反序還原。第二節(一)兩足不動,身體及頭向后仰,兩臂側舉;(二)還原。第三節(一)如第一節惟上體及頭盡量向左側傾。照上法盡力反復行之,至出汗止。每節完畢后,作原地踏步,以舒活兩腿之肌肉。[26]

黃認為,按上述方法反復操作直至出汗,便可治腹痛。此外,文中還有與“便秘癥”“胃病”“痔病”,甚至“肺結核”“心臟病”“貧血癥”等疾病對應的體操療法。

對于女子來說,練習體操不僅可以治病,還對其身形、體態的矯正十分有益。如時人所言,“今欲矯正其體態,則非體操不為功。體操者,矯正其體態,使之活潑健全也”[26]、“女子之體操亦當以此為方針,缺陷之處矯正之,治療之”[27]等。不僅如此,練習體操通過改變體格和身體形象,同時還具有審美意味。如筆名為“新石”的學者在《運動與美人之關系》中直言,“惟能致力于運動體操者,則艷貌常存,風光久保矣。吾手是編以勸女界之注意運動,非獨為健身的,實含有審美的意味也”[28]。體育科學方面的報刊文章不止宣傳女子體操的重要性,更側重介紹體操教學的次序和體操運動中包含的科學原理,以及體操運動的原則和技巧。例如,中華武術會創辦者之一的唐新雨指出,體操教學的要點是施行體操動作時應按一定的次序,如“先由離心臟較遠之足部開始運動,而使漸進于血液之流通運動。……在循環及呼吸器上有了兩者之運動準備,遂漸次課以……”[29],即先由離心臟較遠的足部開始運動以促進血液流通,然后做頭部運動以促進呼吸作用,在血液循環和呼吸方面做好準備后,再教其他肢體動作,這樣一來可以幫助發育,二來可以養成支配各種動作肌肉的習慣。

女子體操的練習同樣需要注意次序和動作的選擇。《直隸第一女師范校友會會報》中以“體操行進游技”為例談到,“教授行進,當先習熟步法,然后再及其他,此為一定之順序。……如此循序漸進,較為合宜”[30]。《無錫競志女學雜志》《江蘇省立第一女子師范學校校友會雜志》等諸多女校雜志也以“高等應用體操”“初等科體操教授順序”等為題介紹了女子體操的教授順序。而體操的動作和所用道具的選擇也有一定的科學標準和要求,需根據不同年齡段、不同身體狀態和身體需要來選擇合適的動作與道具進行練習,如教育家侯鴻鑒以女子高等器械體操中的“薙刀體操”為例,認為薙刀材質應“木質宜堅,否則彼此刺擎,質松者刀身易斷”,而薙刀刀柄長短“或依學生年齡及身體之修短量,為變更刀柄之尺寸”[31]。此外,在對晚清民國科學倡導體操的文章進行整理分析后發現,通過報刊刊載不同類型體操的動作方法并附上圖片和步驟解說這類間接普及體操的方式也很常見。

關于體操利于身心發展的言論,廣泛結合并涉及生理衛生、醫學、體育科學等方面的科學原理,尤其是現代科學將身體視為一個機械系統,主張體操的練習牽動并影響身體內部結構、骨骼、器官、血液等各部的功能發揮。通過引入科學話語來宣傳體操的益處,論證練習體操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減少了體操宣傳過程中的阻礙,使其更易被大眾接受,主觀上亦符合時人對學習新思想、接納新事物的心理訴求,符合體育強身以強國救國的思想。

四 論及放足和體操科學話語的共性

話語是指向行動和功能的媒介,人們有意識地使用話語來建構對社會世界的描述或看法[32]。話語分析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期,詮釋主義為話語分析的方法論提供了最直接的哲學基礎,即認為話語是在話語者的經驗、知識、時空、文化和歷史框架內被賦予意義。話語分析法對情境具有依賴性,其目標是通過關注說話者所處的語境和社會環境,解釋隱藏在話語背后的意義,把過去與現在聯系起來[33]。

通過比較科學論述放足與體操的宣傳話語后不難發現,大部分對于體操的宣傳并沒有明顯地針對不同性別的人群提出獨特的要求,更多的是帶有一種知識普及的性質和循序漸進的引導。簡言之,體操劃分了不同類型以適用不同場域和人群,例如軍操、游戲體操、普通體操、醫療體操等,但放足卻只針對女性群體。誠然,放足和體操存在不同之處,但在科學論及放足和體操的宣傳話語上,二者的共性卻非常鮮明。

首先,從話語的結構要素來看,晚清民國科學論及放足和體操的話語中基本均未直接帶有“科學”字眼,但在論述時使用的“機能”“發育”“器官”“血液循環”等詞匯表明其理論依據源于“科學”。在論述放足和體操的話題時,科學話語均多以延伸或派生的方式進行話語推進,或從纏足對身體造成實際傷害的具體事例等舉例,或以練習體操對身體發育強健有益等說理,轉向對放足和練習體操的宣傳,以及對擁有強健體格以擔起國民責任的呼吁。這些科學話語在銜接推進時的語義聯系體現了一種邏輯關系,即身體的強弱與國家、民族的強弱存在必然的聯系,強大的國家需要強健的身體,而女性的身體由于是養育下一代健全國民的最初場所,強國訴求的重任便落到她們身上,強調女性應擔起國民母之責任。正如上文提及的論述中所體現出的觀點,放足與女子體操在當時都被認為是增強國民體格、養成優種民族的必要手段。

其次,從話語的功能上來看,晚清民國科學論及放足和體操的話語在方式和內容上都有所變化。一方面,由原先僅指出放足或體操“有益于身體”而未做出解釋的表述,逐漸轉向以利用科學理論和知識進行論證,并靈活運用圖畫、照片或其他技術手段進行視覺呈現的方式加以說明,將文本的疆界拓展至圖形、圖像等多種符號類型。另一方面,從前后宣傳放足和體操的話語中,可看出說話者內容側重點或關注點的轉變,即從身體的“疾病”“衛生”“生育”等逐漸過渡到“運動”“健康”,體現了國人思想認識的轉變。其中,對女子體操的宣傳不僅意在增強女性的健康認知,還同時重塑了女性的身體觀和體育觀,甚至逐漸影響女性的審美觀念。如閻廣芬將中國近代女性所認為的美的標準,概括為“體格健康、肌肉發達、身材適度、輪廓均勻和舉動活潑”[34],這與放足帶來健全身體、體操帶來強健體魄的宣傳不無聯系。

最后,從話語和社會的關系來看,話語背后蘊含了制約話語具體語言實現的意識形態和文化模型。文字存儲了復雜的社會意義,而意義的建構發生在特定的歷史情境中,包含了個體的話語生產者及其周圍的社會環境,要理解話語,就要理解話語產生的語境。晚清民國從科學層面談論放足和體操的文章多集中在1900—1930年間,即新文化運動前后。彼時,國人迫切需要依靠科學文化和思想去推動社會進步,從科學角度論述放足和體操,可視為科學話語滲透到日常生活的體現。不過,當時社會對放足和女子體操的宣傳雖嘗試運用科學話語進行論述,根本性的依據仍然源于民族主義話語的主導,纏足所帶來的身體痛苦被“泛化為民族和國家的痛苦記憶”[35],女子體操亦與救國責任等難以分離。

總體而言,關于放足與女子體操的科學話語反映了晚清民國時期社會的復雜思想,包含對現代西方科學的重視、對女性個人與群體身體健康的關注,以及對救國責任和國民身份的強調。

五 余論

在晚清民國這一社會重大轉型時期,鼓勵女性參政、興女學等運動和思潮興起,戒纏足和興體操與天乳、易服、美容、燙發等均是女性接受新思想后身體力行響應社會變革的表現,它們構成了晚清民國女性身體再造的一部分。在此變革過程中,作為社會流行思潮之一的科學話語經由滲透女性的身體變革,間接參與了女性作為“國民母”的身份建構。

這一時期,關于女子放足和習體操之必要性的科學宣傳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關乎身體的科學知識,但是也不難發現多數言論并未給出健康的科學標準,科學詞匯和話語只是含糊地被借用來做宣傳之用。但無論如何,這些話語的加入為推行“為國家和社會服務需要而必須保有健康身體”的觀念提供了“科學”依據。在此,關于放足和女子體操的宣傳話語在主張建構健康的女性身體的背后,更多的不是以此謀求女性解放,而是強調覺醒女性的責任意識,以更好地履行“國民母”的角色義務。科學論述放足和體操的宣傳話語同樣從女性身體的強弱決定國家興亡的角度出發,將女性的“國民母”責任超越于女性自身的權利之上,體現了“服務于國家目標的女性身體的價值工具化”[36]。

猜你喜歡
科學
點擊科學
走進科學
走進科學
點擊科學
點擊科學
點擊科學
走進科學
科學大爆炸
小小藝術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科學
科學怪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欧美中文|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91| 理论片一区| 99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 欧美色综合网站| 好吊妞欧美视频免费| 99精品高清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无码电影|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 热九九精品| 亚洲免费三区| 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另类专区| 无码'专区第一页| 九色视频一区| 粗大猛烈进出高潮视频无码| 亚洲精品在线91| 亚洲精品老司机|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亚洲第一视频网| 波多野结衣的av一区二区三区|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91破解版在线亚洲| 亚洲中文在线看视频一区| 精品人妻无码中字系列| 国产幂在线无码精品| 亚洲欧美自拍中文|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a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不卡| 99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 丝袜高跟美脚国产1区| 欧美天堂在线| 国产又黄又硬又粗|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九色国产在线|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黄色免费看| 91麻豆国产视频| 美臀人妻中出中文字幕在线|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男女男精品视频| 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 国产 在线视频无码| 国产天天射| 大乳丰满人妻中文字幕日本| 91亚洲国产视频| 欧美va亚洲va香蕉在线| 免费在线观看av|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亚洲av色吊丝无码| 日本免费高清一区|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av大片在线无码免费| 最新日本中文字幕|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91色综合综合热五月激情| 自拍亚洲欧美精品| 综合色婷婷| 美女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区性色| 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成人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无码中文字幕精品推荐| 欧美一级99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 www.国产福利| 波多野结衣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2019| 福利在线不卡一区|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式|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