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萬程

11月17日,一早醒來,爐石主播“異靈木老師”發現自己快失業了。
起因是暴雪娛樂當日上午突然發布公告稱,由于和網易的授權協議將在2023年1月23日到期,且雙方未能達成續約,將暫停在中國大陸的大部分暴雪游戲服務。
短短的一句話,背后暗潮洶涌。
這意味著,《魔獸世界》《爐石傳說》《守望先鋒》《星際爭霸》《魔獸爭霸III:重制版》《暗黑破壞神III》和《風暴英雄》都將停止在國內的運營,萬千玩家面臨“流離失所”。事出突然,誰也沒想到暴雪和網易這對合作了14年的老拍檔說散就散了。唯一“幸免于難”的只有兩家公司共同開發的手游《暗黑破壞神:不朽》,不過這個游戲由于吃相難看的氪金系統,本身人氣并不高。
雖然一切尚未塵埃落定,國服仍可能有被接手的命運,玩家們也可以通過加速器等方式登錄外服,但變故所帶來的損失卻是肉眼可見的。不同公司管理下,大量人物數據和虛擬財產的轉移難以想象,加上國內復雜且耗時的審批手續,玩家很可能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無法登錄。
除了大陸玩家,受到牽連的還有無數與暴雪游戲關聯的從業者,策劃、運營、翻譯、代練、解說、選手、主播……沒了國服的玩家們可以“輕輕松松”換個游戲,但他們找工作可就沒那么容易了。就像是一年前的教培行業,從烈火烹油走到繁華散盡,只是一紙禁令的事。
那天,“異靈木老師”邊直播,邊自嘲“真不行就去找個電子廠上班了”,屏幕上充斥的是跨圈的“八音盒”彈幕—每把都當最后一把播,然后就也不要怕下崗。
2009年7月23日,《新京報》刊發了一篇《魔獸開服在即,九城炮轟網易“惡意競爭”》。
正值《魔獸世界》的易主期,暴雪將《魔獸世界》國服的代理運營權由第九城市轉交給網易后,更換代理伴隨著包括點卡退款、數據遷移、內容審核等繁瑣的流程。
九城向暴雪提起了四次訴訟,此舉被認為是阻撓審批,玩家經歷了漫長的停運期,重大版本《魔獸世界:巫妖王之怒》遲遲無法玩上。
然而巧合的是,就在今年魔獸懷舊服重新迎來《魔獸世界:巫妖王之怒》時,國服玩家再一次遇到了代理更換的問題,宛如昨日重現一般。玩家聚集的NGA論壇上,一時間刮起了“時空穿越”的梗圖潮。
實際上,暴雪與網易的“分手”并非沒有征兆。
8月份,暴雪叫停了一款和網易共同開發的《魔獸世界》MMORPG大型手游,而這款魔獸手游已經開發了三年,網易為此解散了一個100多人組成的開發團隊。
當時有網易內部人士傳出:“取消的原因是暴雪要占90%收益,且不承擔任何開發費用,經過談判無果只能取消。”
11月份,暴雪公布了2022年Q3財報,其也在財報中明確指出:公司在中國簽的代理協議將于2023年1月到期,公司正在討論續簽協議,但最終可能無法達成令雙方都滿意的結果。
但坦白說,考慮到雙方長達14年的互利合作,以及更換代理所帶來的成本摩擦,大多數人都以為,雙方在談判桌上的勾心斗角,無非是分成上的讓步與否問題。真正走到決裂這一步,還是讓外界感到無比意外。
對于為何要分手,雙方給出了不同的版本。
暴雪在官網公告中說的,是雙方未能就“暴雪運營原則和對玩家及員工承諾”達成一致。
網易在《致暴雪游戲玩家的一封信》里說的是,“無法就一些涉及可持續運營,和中國市場及玩家核心利益的關鍵性合作條款與暴雪達成一致”。
雖然官方版本的分手措辭都表現出了克制,但在其他渠道上則遠沒有那么體面了。網易方在不同媒介上均釋放了暴雪方貪婪的分配條件、要求擁有大陸玩家的數據控制權限等消息。
比如,暴雪方分成較2019—2022年合約期的“50%以上營收和凈利潤”進一步提高,暴雪游戲定價全球同步(此前國服定價較其他地區普遍低約20%);
網易按照《暗黑破壞神:不朽》模式,研發暴雪其他IP手游全球發行,但只享有中國區市場營收分成;且需要網易繳納巨額保證金或預付費用作為擔保,否則將被“處罰”;
網易游戲全球投資與伙伴關系總裁朱原,甚至在社交媒體上開罵“一個混蛋(Jerk)帶來了巨大損失”。雖然他沒有點明是誰,但從評論來看,很多人都將矛頭指向了暴雪的CEO鮑比·科蒂克—那個將暴雪天價賣給微軟的精明商人。
有信源透露,由于暴雪今年利潤不達標,需要資金讓財報報表更加好看,所以鮑比·科蒂克在續約時,附加提出了需要預付兩年合作款,金額達到數億美金。
另一個令網易感到不滿的問題是,暴雪搶先一步將談判破裂的消息報給媒體。當時正值網易港股交易時間段,根據港交所規定,交易時間無法給出公告。這讓網易非常被動,只能等午間休市才發出本方聲明。受此影響,網易港股盤中大跌12%。
從商業邏輯來看,處于弱勢方的代理商網易,應該是努力促成交易的那一方。
在網易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CEO丁磊也證實了這樣的猜測。他表示網易非常希望繼續代理暴雪游戲,并為此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但過去一段時間,整個談判過程難度其實遠超出了網易方面的預期。
如果坊間爆料的新條約屬實,網易若“吞下”暴雪提出的新要求,在暴雪游戲逐漸式微的大背景下,代理所獲的收益顯然會進一步降低。此外,網易在全球聯合開發游戲項目上出了大力,卻只能獲得中國區分成,這顯然是一件付出和獲得不成正比的事。
而對網易來說,暴雪的吸引力早已今非昔比。
根據暴雪財報數據,自2017年以來,暴雪的月平均活躍用戶基數已從4600萬降至2022年第二季度的2600萬。過去四年的營收增長幅度并不大,盈利多靠老游戲“苦苦支撐”,下滑趨勢長期看難以逆轉。
與其說暴雪是一家創作型的游戲公司,倒不如說它現在是一家執行股東命令的制作公司,早已缺乏了初創時的激情,“兄弟會文化”所引起的訴訟等騷亂,重傷了公司內部的元氣。
一邊是代理所賺的越來越少,另一邊是“老房東”開價越來越高,網易選擇不再妥協也在情理之中。和暴雪已非當年的暴雪一樣,網易也不再是當年的網易。
代理暴雪以后,網易自主研發了一批包括《陰陽師》《率土之濱》《永劫無間》《明日之后》在內的市場反響較好的作品,在日本等海外市場也有著不俗的出海成績。雖然面臨著老產品仍然是盈利大頭、新產品無法擔當大梁的問題,但加速全球化布局的戰略卻并未改變。
網易作為一個野心更大的游戲制作商,僅僅扮演其他游戲公司代理商的角色,顯然已經無法滿足胃口,也并不符合一個中國頭部游戲公司的業務體量。
從體量來看,網易的游戲產品線齊全、游戲產品矩陣豐富,國內只有騰訊穩勝了一頭,米哈游旗下的《原神》雖然很能打,但偏科嚴重,還不足以勝過網易。如果不是暴雪以前太過輝煌,而網易又缺少現象級的世界性IP,單論體量,網易確實可以和暴雪扳扳手腕。
如果說,2010年之前代理要比自研來錢更輕松的話,那么2010年之后自研帶來的收益明顯要大于代理了。代理不但要砸大錢買權限、搞運營,而且經常干著吃力不討好的臟活,經常身處強硬的甲方和挑剔的玩家之間,掙的是辛苦錢。
而自研這條路雖然苦,一旦走通一條,就可能養成一株源源不斷的搖錢樹。看看那款飽經滄桑的《夢幻西游》吧,時至今日依然位列國內移動游戲流水的前三名,網易靠這款游戲從PC端吃到了移動端,已經吃了19年之久,仍然有著旺盛的生命力。
“如今的暴雪代理,像是一塊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想吃的人,往往體量很小,吃不下去,能吃的人又不能接受它的獅子大開口。”浸淫游戲行業數十年的從業者張軍告訴記者。
他說,如果暴雪公司更換代理,一定是要重新申請版號的。現在中國的游戲版號停發已接近兩年了,你覺得還有人想花大價錢接這個“燙手山芋”嗎?即便是以前的暴雪,也走不了快速通道,何況是江河日下的暴雪呢?
根據此前的報道,暴雪在與網易本輪續約談判前,已在尋求新的代理合作方。在業內人士看來,可能性較大的接手方包括騰訊、B站、完美世界、字節跳動等數家頭部游戲公司。
“而且參考九城和網易當初的糾紛,很可能接下來的銜接也不會很順利,難以保證網易不會卡一道,這對于接盤俠來說又是個隱患。”張軍補充道。
張軍認為,暴雪一路走來,從來擅長的都是游戲創作方面的事,在游戲運營層面一直都有著短視的毛病。
他舉了個DOTA的例子。
以前,DOTA只是《魔獸爭霸II》的自定義編輯器的一張地圖,但暴雪為了眼前的利益,將DOTA作者“冰蛙”掃地出門。后來,運營steam平臺的V社將其收歸旗下,制作了MOBA(多人在線戰術競技)類游戲的集大成者《DOTA2》,最終給V社帶來了遠大于原作的收益。
如今,MOBA游戲早已風靡全球,暴雪還守著自己DOTA版權的一畝三分地,游戲市場卻被《英雄聯盟》《DOTA2》瓜分殆盡,自家研制的《風暴英雄》從未有過起色。
此時回想一下,如果當初“冰蛙”能得到暴雪的支持,繼續開發DOTA,憑著暴雪當時龐大的市場占有率和極高的游戲口碑,哪里還有后來的人什么事呢?
“‘暴雪出品,必屬精品’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了。”張軍說,“從九城到網易,玩家等待了三個多月。現在暴雪的第二次搬家,沒有人知道它會有多久,也很難說玩家們還會有耐心等。”
“回想起在艾澤拉斯征戰的歲月,那的確是一段讓我無比緬懷的青春。”如今已為人母的車越說,由于有了懷舊服,最近偶爾還會回去騎一騎馬,看一看星空。“但現在來看,很快這些也做不成了。”
車越回憶,雖然自己充的點卡余額大概率會被網易退還回來,但她更看重的是這段寶貴的記憶—因代理商的中斷,而和游戲斷了聯系,和公會朋友斷了往來,是一件可惜的事。
“如果換了代理商,我大概率也不會再回來了。玩魔獸的普遍都三四十了,就當是個美好的不再觸碰的回憶了吧。”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