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托弗·A.皮薩里德斯 法迪·法拉
數字時代已經教會企業將人們視為單獨的個體,而不僅僅是某些人口群組的成員。我們會在社交媒體上收到基于對過往廣告的反應、當前所處位置和購物習慣的個性化廣告。人們留下的龐大數字足跡,使企業能夠準確獲知其廣告活動在個人層面的有效性,并從這種認知中提取巨大的價值。
可惜的是,這一技術浪潮似乎還未觸及政策制定者們。盡管手握大數據,但政府在規劃投資或設計政策時,仍傾向于采用一刀切的做法。為了通過更好地利用數據來協助改善公共服務,我們專門開發了一個名為量子治理的新框架。
每一個成功的企業都建立在三大基礎之上:一個作為其存在理由的共同目標;實現目標的工具和方法;被自身利益、野心和信念驅使的消費者。雖然政府是否應當像企業一樣運作是公眾辯論的常見論題,但這一點其實不可能做到,因為這兩種類型的社會組織是為不同目的而創建的。但它們都需要考慮人的因素,而這應該是數字時代公私伙伴關系的重點。
為了提升績效,政府和企業都需要去衡量、評估和了解有關人的信息。雖然防止濫用需要健全的數據管理,但現狀卻讓人看不到希望:大型強勢企業囤積了寶貴的數據集,丟失了公眾信任,并通過游說立法者去逃避監督,而政府則一味使用那些脫離選民的自上而下法規。此外,由于大企業在合規性和律師方面投入的資源遠多于其小型競爭對手,這些法規往往會反過來有利于那些本應被它們限制的企業。
然而,數據實在是太重要了,以至于不能將其托付給政府或將其視為私有財產的大企業。相反政府應該與企業合作,建立一些對大數據的機遇和風險都有所認知的聯合治理框架。
最能理解大數據真正價值的企業,必須超越那種阻止監管的短視做法,進而與政策制定者展開對話,去討論如何設計可行解決方案來利用我們這個時代的數據造福大眾。政府則必須避免自上而下的監管策略。為了贏得企業的支持,它需要為數據共享和隱私保護創造激勵機制,并通過先進的建模幫助開發新的分析工具。政府還應該重新思考和更新那些從工業時代繼承下來的根深蒂固框架—比如稅收和社會福利框架。
數字時代的政府,應該認識到數據在政策制定中的核心地位,同時開發工具來獎勵那些通過分享數據為公共利益作貢獻的企業。雖說政府需要稅收來提高收入,但它必須認識到更好地去了解每個個體能使政策更具效率。通過認可企業節省公共開支和創造社會價值的能力,政府可以鼓勵企業將分享數據作為一項社會責任。
但合作與數據共享同樣重要。政府和企業在決策過程中,都需要適當考慮到人的因素。而適應大數據時代則意味著,從GDP等過時的指標轉向以人為本的指標。
為此,量子治理的核算框架,同等看待政策的無形和有形方面。政策制定者在設計政策時,經常要處理一些無形的東西,如單一個體的政策適用、公眾合法性、流行敘事和社區信念。同樣,企業使用的會計準則在如何評估某些資產方面也未能提供多少指導—例如,它們通常將勞動者視為一次性成本,但勞動者的才能是決定任何企業成敗的一個主要因素。對此,應修訂會計框架,以便在企業業績報表中量化和記錄此類資產。
雖然人們普遍承認是無形資產推動了我們的經濟和社會,但我們仍然缺乏足夠的工具去衡量和評價它們。政府和企業必須攜手修改我們對此類資產進行估值的現行指標。雙方都會從開發更有效利用大數據所需的工具中受益,而這樣做也符合公共利益。
克里斯托弗·A. 皮薩里德斯,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學教授。法迪·法拉,Whiteshield咨詢公司董事合伙人。本文已獲Project Syndicate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