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晴
(渤海船舶職業學院 遼寧 興城 125000)
生活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中重點內容,不光給廣大教育人員提供明確的教育目標,還提出教育和生活相結合的良好觀點。進入新時期,素質教育迫在眉睫并越發受到重視,教師群體要持續加強課堂教學質量,吸引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興趣。鑒于此,教職工人員要深入學習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并合理應用在教學活動中,以此提升學生學習質量與學習效率,深化課堂教學效果,推動學生綜合素質成長。
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思想主要指生活即教育和教學合一的理念。具體來講,主要集中于生活即教育理念,提倡在教育中圍繞生活展開,教育來源生活實際,并且也可以切實體現出生活,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中,就會獲得相應的教育。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可以為生活服務。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內容中,可以強調教育和生活之間關聯,二者息息相關,無法分離,且生活對于教育具有直接影響。另外,社會即學校理念也表示學習行為并非只能發生在學校中,社會也是落實教育的天然場地,可以開展泛化教育,是一種不受時間和空間約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教育要素[1]。在其中,內容方面存在相應擴大化,不再拘泥于狹義上的教育,而需要了解到生活方方面面、自然萬物均是教育,全都可以讓學生獲得成長與反思。
在陶行知看來語文是向前向上的知識,其提出的語文是文字和語言,主要起到兩點作用,第一點:語文可以為社會發展提供必要助力;第二點:語文承擔著渴望民主以及凝結社會精神的責任[2]。因此,可以理解為,語文可以培養大眾生活能力,推動社會進步發展。隨著新課改落實,學生生活能力與社會適應能力慢慢獲得教育人員重視,高職語文身為素質教育關鍵內容,在進行教學時,需要滲透進生活教育思想,這不光可以豐富學生基礎知識儲備,還可以健全學生思想,由此提升高職學生感悟能力與表達能力,推動高職學生順利走進社會。
陶行知表示教育方法與生活方式存在一致性,此種觀點預示著教學合一思想。教結合學、學結合實踐。語文屬于重要的教學工具,需要從內部進行探索,若是缺少生活的推動,語文教學會在前進中不斷迷失動力。對此,高職語文在實踐過程中,在關注生活化知識同時也要落實教學+學習+應用一體化語文知識實踐體系[3]。在此環節中,高職語文教師需要創設語文知識實踐環境,以此強化高職學生語文應用水平。
陶行知認為學生是在學習生活知識基礎上獲得自身能力的提高。陶行知表示有實際價值的事物需要讓學生多多了解掌握。在語文環節,其提倡要讓學生先掌握生活用字,以此有效聯系生活實際;另外,陶行知認為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提升閱讀積極性,讓生活里文字落實教學。其不認可思想教育、教條化等教學方式。對此,在生活教育思想引導下,高職語文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去掉公式化、重復性教學手段,語文教師要確保教學知識具有靈活性[4]。同時,高職語文內容也需要具有普適性、生活性,才可以發揮語文積極作用,以此助力學生充分理解并應用知識,最終形成積極的語文和生活相互結合的教學體系。
將陶行知生活化教學和高職語文教學緊密結合,要求高職教師在教學環節中,借助生活化語文內容創設豐富的語文知識情境,引領學生在情境內進行體會與反思。語文教師需要在具體教學活動中,通過學生認可的教學用語和教學方式來加強學生理解能力與互動積極性。語文教師和學生搭建融洽互動關系,可以切實加強學生思維邏輯性,借助控制學生學習過程中引發不良情緒的方式來不斷深化學生個性化成長[5]。語文教師要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強化學生網絡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基于高職學生對網絡興趣較高,因此教師可以借助QQ和微信等社交軟件,向學生傳遞語文學習相關方法和健康思維意識。語文教師借助微課教學方式為學生事先錄制教學視頻,指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展開針對性學習與探究。教師還要根據生活化教學工具,創造探索性教學環境,以此慢慢強化學生學習自主性,讓學生在不斷知識摸索中形成積極、正確的學習觀念,教師也要推動學生課堂參與度。
高職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根據當前高職學生學情與思想狀態對知識體系進行創新,進而引導學生實踐中不斷學習成長。語文教師也需要通過豐富性教學活動推動學生思考出學習關鍵思路,讓學生在學習環節中,針對所學知識展開深層次了解,深化學生學習記憶以及靈活應用能力[6]。高職語文教師也需要借助教學治療,利用趣味性、多樣性活動設計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知識理念可以獲得充分提升。高職語文教師也需要逐步鍛煉學生自主分析能力以及積極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學生思考與觀察習慣的養成,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建立積極價值觀念。比如:高職語文教師在為學生講解《雷雨》這一課時,為切實加強學生自主分析能力,可以先給學生打好文章思想基礎,指引學生在了解作者以及相關文章內容時,讓學生深入閱讀并展開思想探究與討論,給學生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借助小組研究,相互評價,可以促進學生思維靈活度,讓學生對《雷雨》整體內容展開深層次的掌握與分析。例如周樸園盛氣凌人又簡潔的話語,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模仿來感受,通過實踐探究將學生自身認知思想和實際生活進行聯系,以此有效加強學生對文章描寫內容的理解能力與分析能力。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里提出社會即學校理論。什么是社會即學校,其并非是單純地擴大學校這一概念,由此形成社會,而是指學校不單純地是特定人群與特定階層所擁有的教學場地,學校也不一定要拘泥于固定范圍內。尤其是在新時期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網絡教育成為現代教育發展新趨勢以及新發展模式。隨著現階段線上教育的提出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在學習環節中,不再受到時間與空間限制,只需要借助移動設備就能夠隨時進行學習,及時掌握其想獲取的信息,了解相關內容[7]。這對于高職院校語文教學來講,起到積極推動作用。由此可知,社會即學校理論表示著社會上所有場所均有機會發展成教育場地,大眾在平時生活中皆可以體會到教育重要價值,也可以借助日常生活得到充足的知識,這是一種理想中泛化教育,不為某一特定人群設計,不再出現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問題,而是真正的平等教育。不光如此,在此環境中落實的教育內涵也在不斷豐富,社會上的組成部分均能夠發展為教育內容,在實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時,需要意識到教育是多樣化的。教育并不是圍繞某個觀點或是某個學科而展開的,在高職語文教學期間教師需要明確這一觀點。高職語文教學初衷在于幫助學生更準確掌握語文學科魅力,同時將語文合理在生活中應用。語文身為一種工具,其存在的原因是讓學生可以通過語文和他人展開有效對話與交流,精準捕捉信息,信息存在于社會和生活中,不管是教育內容還是自然內容,其目的均是讓學生獲得更多感受,將教材中內容和社會實踐融合落實于學生學習環節,以此切實實現社會即學校觀點,同時讓眾多學生意識到語文學習并不是高不可攀的“高嶺之花”,而是基礎性學科,能夠在生活中多個場所進行應用[8]。
綜上所述,在高職語文課堂中有效引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可以加強教學質量與效率。以此為前提,語文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科學創設教學活動,強化高職學生知識理解與應用能力。另外,高職語文教師需要在教學期間及時調整教學用語和教學方式,尋找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模式,以消除師生間隔閡,加強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基于此,高職語文教師在未來要積極結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不斷優化教學方案,高質完成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