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中奎 張 瑋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加快把人民軍隊建成世界一流軍隊,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要求。”這一重要論斷充分彰顯了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一體推進強國強軍的決心意志,深刻體現了黨和人民對我軍的期望重托,鮮明標定了未來五年我軍建設的中心任務,意義重大而深遠。全軍官兵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就要聚力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不斷開創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新局面。
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習主席指出:“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就不可能有強大的祖國。”歷史已經證明,中華民族走出苦難、中國人民實現解放、社會主義國家建立,有賴于一支英雄的人民軍隊;新時代新征程的偉大實踐也將繼續證明,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進步、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面建設、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賴于一支世界一流的人民軍隊。
中華民族百年坎坷歷程的重要啟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習主席指出:“從1840 年鴉片戰爭到1949 年新中國成立的100 多年間,中國社會戰火頻頻、兵燹不斷,內部戰亂和外敵入侵循環發生,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堪回首的苦難。”回望歷史,近代中國之所以國門洞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腐朽沒落的清王朝軍事力量不堪一擊,軍隊成為最先倒下的那塊“多米諾骨牌”。自此,建設一支強大軍隊成為無數中華兒女內心深處的吶喊。歷史昭示我們,富裕不等于強大,發展也不必然帶來安全。一個國家和民族,如果軍事上不能自強起來,那么即使經濟上再富有,也難免要遭受外來欺凌,國防安全也就無從談起。曾經的屈辱隨著新中國的誕生早已成為過去,但歷史上遭受的苦難絕不能忘記,歷史中沉淀的教訓更不能忘記。

新中國七十多年奮斗史的寶貴經驗。社會主義國家的建設發展離不開一支強大的人民軍隊。經濟社會發展到哪一步,國防建設就要推進到哪一步。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強調:“中國必須建立強大的國防軍,必須建立強大的經濟力量,這是兩件大事。”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曾說:“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此后的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始終把“兩件大事”統起來一起抓,堅持發展、安全協調推進。進入新時代,黨中央、中央軍委就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作出一系列戰略謀劃和部署,引領人民軍隊闊步向前,發展成為基本實現機械化、加快邁向信息化智能化的強大軍隊。七十多年的新中國史波瀾壯闊,強軍征程一路向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始終與祖國同發展、與現代化進程共進步,不斷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奮力拼搏。
應對前進道路上風險挑戰的有力保障。歷史地看,一個國家往往在兩個時期面臨的外部壓力最大,一個是積貧積弱之時,另一個是發展振興之時。當下的中國正處于前所未有地接近民族復興的發展階段,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特征更加明顯,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新的戰略任務、新的戰略階段、新的戰略要求和新的戰略環境。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發展是安全的基礎,安全是發展的條件。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強保障,軍事力量始終是保底手段。只有把軍事能力搞過硬,做到平時穩控局勢、戰時決戰決勝,才能兜住國家安全的底,才能在國際風云變幻中保持戰略主動。所以,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一支同我國國際地位相稱、同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進入新時代以來,人民軍隊依據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要求,堅決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使命任務,為鞏固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提供戰略支撐,為捍衛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提供戰略支撐,為維護國家海外利益提供戰略支撐,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提供戰略支撐。歷史和現實反復證明,人民軍隊始終是黨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賴的英雄軍隊,有信心、有能力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有信心、有能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戰略支撐,有信心、有能力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進程必須同國家現代化進程相適應,軍事能力必須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需求相適應。人民軍隊95 年的歷程里,我們黨始終從國家整體發展需要考量,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作為孜孜以求的奮斗目標,在各個歷史時期都立足戰略安全環境和國情軍情實際,科學標定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發展方向和主要目標。
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內在要求。新中國成立初期,周恩來提出,要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的工業國家”。后來,毛澤東提出,要“在一個不太長的歷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的強國”。1964 年,周恩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將它進一步細化為,要“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同時,提出“兩步走”戰略構想,即從第三個五年計劃開始,第一步,在1980 年以前,建成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在20 世紀內,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我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的前列。這段時期,國防現代化始終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目標。改革開放以后,我們黨根據時代主題變化,立足中國實際,不斷豐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由“富強、民主、文明”到“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再到“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強軍始終內在蘊含于富強這個重要目標內,這既體現了對“建設什么樣的現代化、怎樣建設現代化”認識的深化,也充分表明了我們黨對國防和軍隊現代化與國家現代化緊密關系的深刻把握。
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是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新“三步走”十分緊要的一步。制定中長期戰略規劃,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政治優勢,也是我們黨領導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重要方式。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綜合考慮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需要、我軍現代化進程有序銜接等方面因素,提出到2027 年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到2035 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新“三步走”戰略,鋪展了新時代強軍事業新的發展藍圖。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是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把握強國強軍時代要求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的重大任務,是新“三步走”十分緊要的一步。2027 年、2035 年、本世紀中葉,這三個反復“劃重點”“敲黑板”的重要時間節點,讓新“三步走”近、中、遠目標梯次銜接,讓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圖景更加清晰。
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為中國式現代化戰略安排保駕護航。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總的戰略安排是分兩步走:從2020 年到2035 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 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安不可以忘危,治不可以忘亂。進入新時代,習主席明確指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進程中,必須把國防和軍隊建設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到2027 年確保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著眼的是我國發展戰略、安全戰略、軍事戰略要求,根本指向是提高人民軍隊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戰略能力,實現路徑是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這一奮斗目標,是我們黨把握強國強軍時代要求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的重大任務,體現了黨的歷史使命、國家戰略需求和我軍使命任務的有機統一。
一切偉大成就都是接續奮斗的結果,一切偉大事業都需要在繼往開來中推進。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是關系我軍建設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我們要始終堅持以習近平強軍思想為科學指引,堅定決心意志,增強緊迫意識,埋頭苦干實干,朝著黨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不斷開辟強軍事業發展新天地。
堅定決心意志。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習主席強調:“我們有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堅實國力應對挑戰,有足夠的底氣、能力、智慧戰勝各種風險考驗,任何國家任何人都不能阻擋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步伐。”這種堅定意志離不開人民軍隊在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和風險挑戰中成長壯大的偉大實踐。我軍之所以在那么弱小的情況下能夠逐步發展壯大、在血雨腥風中能夠一次次絕境重生、在攻堅克難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很重要的一點就在于具有為堅守初心使命而至死不渝、不實現目標決不松勁的鋼鐵意志。步入新征程,只要繼承和發揚好我軍優良傳統,始終堅強不屈、始終堅如磐石,不斷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水平躍上新臺階,無論橫亙在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矛盾有多么復雜、風險和挑戰有多么嚴峻,我們都能夠共克時艱、砥礪前行,朝著世界一流軍隊的偉大目標闊步前行。
增強緊迫意識。百舸爭流,奮楫者先。未來五年,我軍建設的中心任務就是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這是人民軍隊必須扛起的時代重任、必須交出的歷史答卷。全軍官兵要錨定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緊盯科技之變、戰爭之變、對手之變,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貫徹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堅持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強軍、人才強軍、依法治軍,堅持邊斗爭、邊備戰、邊建設,堅持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加快推進軍事理論現代化、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軍事人員現代化、武器裝備現代化,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加速前進,不斷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戰略能力,有效履行好新時代新征程人民軍隊的使命任務。
埋頭苦干實干。大道至簡,實干為要。靠“干”而不靠“喊”,是我們黨最質樸的“奮斗哲學”。當年,鄧小平說過:“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來的,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今天,習主席反復強調:“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也是干出來的。”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蘊含著鮮明的政治指向、戰略指向、實戰指向,最終要落到全面提高打贏能力上來。我們必須堅持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項工作向打仗用勁,在創新軍事戰略和作戰指導上下功夫,在打造高水平戰略威懾和聯合作戰體系上下功夫,在加強新興領域軍事布局上下功夫,在推動軍事訓練轉型升級上下功夫,形成戰、建、備一體推進的良好局面。我們要始終保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只爭朝夕、苦干實干”的拼勁,全面加強人民軍隊黨的建設,全面加強練兵備戰,全面加強軍事治理,鞏固提高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不斷開創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