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喆 殷懷剛 李錦鈺
(1.南京體育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4;2.南京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1167)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自20世紀末新課改計劃實施以來,我國體育教學改革有了實質性突破。然而,由于學習壓力和心理壓力的增加,學生身體狀況面臨著新的問題。2015年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數據顯示,青少年肥胖率逐年攀升,達到10%;力量、柔韌性、耐力等身體素質出現下降趨勢。小學體育課上最常見的現象是,教師組織教學時,學生無精打采、興致不高;在教師宣布自由活動后,學生大多坐在操場邊聊天或回班里看書學習,體育課完全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目前,我國學校體育仍多采用傳統的“老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枯燥,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上教師在思想上不夠重視學生的體育課學習情況,同時又怕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出現受傷之類的情況,因此,小學體育教學情況不容樂觀。
2021年我國頒布“雙減”政策(《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課堂教學的模式得到了改善,教學質量得到了提高。體育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活動,不僅肩負著發展學生身體素質的任務,更需要了解學生個性心理發展的要求。小學生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如果不能有效達成體育教學目標,學生會出現缺乏自信心、運動興趣等現象,這不利于學生的成長發育和教學任務地順利完成。
體育游戲是小學生體育興趣的組成部分。體育游戲給比較枯燥無味的傳統體育課堂注入了活力。體育游戲的內容和形式多樣化,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游戲方式。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對不同年級不同學生群體的需求做出準確判斷,合理組織學生進行體育游戲教學,充分把握課堂時間,并保證學生活動過程中的安全情況,引導學生通過游戲快樂地開展體育活動。
對于教師來說,單純地上一節體育課不是難事,但是要求提升教學質量、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是教師面臨的最大難題。體育游戲的引入給教師提供了新的教學手段,如果能恰當地在體育課中融入體育游戲,相信小學體育課會變得更加生動。
雖然教育部門和學校領導已經認識到體育游戲對于提升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性,但是各地小學體育教學情況復雜,如何更好地推廣和實施體育游戲是一個難題。
體育游戲是在一定規則約束下進行的身體活動。程皓芙認為:體育游戲可定義為以身體動作為基礎的體育活動,它以游戲形式幫助人們達到運動的目的[1]。騰達認為:體育游戲是以基本身體練習為手段的、體能與智慧并用的游戲活動,它同時具有娛樂與教育意義,對學生身心全面發展有積極作用[2]。吳斐認為:體育游戲通常是教師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欲望、提升學習積極性所采用的一種教學方法,為了達到預期的效果,它需要有規則的限制,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3]。
對于小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如上課內容枯燥乏味、教師授課千篇一律、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等問題,馬斌等人認為:如果想打破常規的體育教學模式,提升體育教學的質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使教學內容變得生動,體育游戲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4]。
綜上所述,體育游戲法是為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體育教師在分析實際情況后采用的一種以身體活動為基礎、游戲為形式的教學手段,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教學方法。本文通過對小學實施體育游戲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提出一個可行性方案,供有關部門參考。
以小學體育中體育游戲的應用為研究對象,從南京市誠信小學四年級隨機抽取2 個班為調查對象,A 班為實驗組,學生51 人(男生27 人,女生24 人);B 班為對照組,學生46 人(男生22 人,女生24 人)。
2.2.1 專家訪談法
通過對小學體育專家和體育教師進行訪談,征求專家意見,保證了本研究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并在專家的幫助下提出在體育課堂上應用體育游戲的可行性方案。
2.2.2 教學實驗法
教學實驗時間為2020年4-5月,共2 個月,每周3 次體育課。
在教學實驗前、后分別比較兩組學生的立定跳遠、肺活量成績,以及收集學生反饋情況,以分析體育游戲教學方式對課堂學習效果的影響。根據體育教學設計的要求,遵守“健康第一”的原則,A班教學是將體育游戲融入教學過程中,在課堂進度及時間把控上先做了規劃,在新內容講解及練習過程中穿插體育游戲;同時,采用按學號分組、分批上課的形式,解決了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因學生遲到或其他因素打斷上課的問題。在傳授學生運動技能時,通過體育游戲使學生熟悉并掌握動作要點,在上課結束前對本節課所學的內容進行總結,布置下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并讓學生圍繞學習內容聯系相關的體育游戲,通過加分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上課流程如圖1所示)。B班按照傳統的三段式教學法進行教學。

圖1 A 班上課流程圖
以立定跳遠專項“ 夾球接力跑比賽”游戲為例,需要準備的器材道具有400 米塑膠跑道,排球4個,粉筆1 根。
游戲方法及規則:將學生分為4 組,一路縱隊站好。第一位學生將排球夾在兩腿之間,通過兩腿并跳的方式從起跳線出發向距離起點30 米的終點線進發,到終點后立即返回起點,再將排球傳給下一位學生以次進行。如果在跳的過程中排球掉落在地,需將球原地撿起繼續進行,首先完成的一組獲勝。
游戲目的:發展學生的速度和腿部力量,鍛煉協調性和合作能力。
2.2.2.1 教學實驗設計
A、B 班均由一位教師代課,上課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測試標準、上課場地等均盡量保持一致,以保證教學實驗的嚴謹性。
(1)在教學實驗前,對A、B 兩班學生進行立定跳遠點、肺活量水平測試,初步了解和記錄學生對體育課的喜愛狀況。
(2)A 班采用體育游戲法與傳統三段式體育教學法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教師事先與A 班學生溝通體育游戲的方案,制訂可行性的體育游戲教學計劃。B 班采用傳統三段式體育教學模式。在為期2個月教學實驗中,教師要記錄好教學情況。
(3)教學實驗結束后,再次對A、B 兩班學生進行立定跳遠點、肺活量水平測試,根據立定跳遠、肺活量水平的變化情況和學生體育課情感變化調查結果,分析體育游戲法對體育課堂教學的實質性影響。同時,請教相關體育專家和教師對本次實驗的效果進行評估。
2.2.3 比較分析法
通過對比A 班和B 班學生在實驗前、后對教學效果的反饋和立定跳遠、肺活量測試成績,分析體育游戲法對體育教學的影響。
教學實驗前,對小學體育課體育游戲普及情況的調查顯示,絕大部分學生在體育課上,除了自發的體育活動外,并沒有體育教師帶領做體育游戲的經歷。由此可見,體育游戲的普及程度不高,學生對體育課的重視程度也不夠,認知僅停留在“體育課是放松課”這個層面上。
通過與小學體育組的8 名體育教師進行訪談得知,推行體育游戲困難的原因有:①體育游戲種類較少,學生在失去新鮮感后會膩煩。②小學生的心理不成熟,對于體育游戲的認知度較低。小學生耐心不夠、懶散,少數學生有抵抗心理,上課效果不好。久而久之,教師失去了帶領學生做體育游戲的熱情。③上課時間較為緊張。一節課僅有45 分鐘,要想兼顧學習新內容和體育游戲,上課節奏會變得十分緊湊,加之個別學生上課遲到、教師整頓紀律等,整個授課節奏難以把控。因此,小學體育游戲的普及狀況不理想。
在實驗前分別對A、B 兩班學生發放了情感調查問卷,并進行立定跳遠點、肺活量水平測試,結果見表1、圖2。

表1 實驗前各項指標情況

圖2 實驗前學生測試數據柱形圖
從表1、圖2可以看出,A、B 兩班學生對體育課的喜愛程度和積極程度基本接近;A、B 兩班學生的立定跳遠、肺活量水平沒有顯著差異。
由表2、圖3可知,實驗后A 班學生的立定跳遠成績的增長率比B 班略高,肺活量成績的提升也更加明顯。排除學生不認真上課、測試時身體狀況不佳等因素,體育游戲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因而教學效果也更好,這一點從立定跳遠、肺活量測試成績的提升得到印證。作為教學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能明顯感受到A、B 兩班的課堂氣氛不同。在與學生的交流中,A 班學生普遍認為體育游戲的加入給課堂帶來了新的活力,通過體育游戲的方式進行練習,使枯燥的跳遠練習有了更多的樂趣和互動,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這一點從情感問卷調查的結果也能明顯地看出來,A 班實驗前后積極情感的占比足足提升了19%,而B 班則下降了4%。這是因為以往的體育課會有20 分鐘的自由活動時間,而立定跳遠練習的加入占用了一部分的自由活動時間,削弱了學生積極情感。

表2 實驗后各項指標變化情況

圖3 實驗后學生測試數據對比柱形圖
綜上所述,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恰當地使用體育游戲這一教學手段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專家認為,在進行單一枯燥的運動項目練習時,小學生由于身心尚未發展完全,沒有很好的自控力,難以集中精神,進而導致練習效果不盡如人意,甚至讓學生厭煩體育學習。而體育游戲的加入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讓學生有了新鮮感,充分發揮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需要注意的是,在體育游戲的組織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游戲與學習內容的契合性,同時關注每個學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教師不僅要完成固定的教學任務,更要時時提升自己,學習更多的技能。針對體育游戲種類較少的問題,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也越來越多,教師需要不斷充實和提升自身的教學技能和專業素養,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學校定期舉行教學交流會,加強學校之間的互動,是提升教師教學實力的良好手段之一。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上好體育課的基礎。學會與學生良好溝通是教師的必修課。只有真正了解學生的需求,教師才能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方案。針對學生普遍反映的班級學生人數多,在組織游戲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很好地照顧到每一位學生。筆者采用了按學號分組的方法,以小組形式進行體育游戲,并設組長來管理,取得良好效果。教師扮演講解游戲規則和引領游戲節奏的角色,解決了組織紀律問題,上課效率有了顯著提高。
每次上課都要為整頓紀律浪費大量時間,這是教師頭疼的問題。首先,體育教師應積極和班主任溝通,敦促學生體育課上提前站隊,節省整隊時間。同時,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對體育課的重視程度。學校可加設體育興趣課程,讓學生自行選擇感興趣的體育項目,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
5.1.1 實驗班在采用體育游戲法后對體育課的積極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班。
5.1.2 實驗班在立定跳遠項目上的提升略高于對照班。在經過查詢資料和詢問相關專家后認為:由于施行體育游戲法時間較短,因此效果不甚明顯。
5.1.3 體育游戲對小學體育教學效果的提升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5.1.4 體育游戲法可作為傳統教學法的補充,在恰當的環節選擇正確的游戲內容,是實施好體育游戲法的關鍵。
5.2.1 在“雙減”政策的引導下,教師應當積極拓展課堂內容,與時俱進地創新體育游戲形式。
5.2.2 教師在準備教學內容時,應充分根據學習內容策劃與之相適應的體育游戲。
5.2.3 在組織體育游戲時,教師要根據客觀條件如場地、器材等,制定合理的體育游戲方案,保證學生在活動中的安全。
5.2.4 在進行體育游戲時,教師應注意每位學生的參與情況,對于游戲不順利的學生,應給予充分的鼓勵和幫助,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