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金
(江蘇省昆山第二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昆山 215300)
2020年4月,《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審議通過[1],《意見》對新時代學校體育進行了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對于學校體育改革和發展具有指導性作用。《意見》的“加強學校體育工作”部分中,針對體教融合提出了:“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面向全體學生,開齊開足體育課”。“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訓練、競賽活動,擴大校內、校際體育比賽覆蓋面和參與度”。“推進學校運動隊建設。大中小學校在廣泛開展校內競賽活動基礎上,建立學校代表隊”。“支持學校成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等[2]。這些針對性的表述充分說明了學校體育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和困境,同時也為學校體育改革指明了路徑和方向。
校園足球作為學校體育改革的示范項目,要實現面向全體學生參與的新格局,不僅是《意見》對校園足球的具體要求,也是新時代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的實施意見》[3],明確了學校體育“教會、勤練、常賽”的實施路徑和“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總目標。“教會”即強調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和專項運動技能;“勤練”即強調課余鍛煉中的體育俱樂部、體育社團的參與,通過課內外學練讓學生掌握運動技能;“常賽”即強調經常組織“面向人人”的體育賽事,檢驗學生學練的效果,并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4]。目前,中職校園足球在“教會、勤練、常賽”的發展路徑和“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總目標中尚存在一定差距。針對目前中職校園足球存在的問題及發展需求,構建學生足球課程、課余鍛煉、足球賽事為一體的中職校園足球實施路徑,為新時代中職學校體育的改革發展進一步提供參考。
根據《意見》要求,從教會、勤練、常賽三方面開展面向全體中職學生的校園足球的實施路徑。結合職業學校特點與職業足球樂部進行體教融合,探索職業足球俱樂部的人才梯隊建設以及青少年業余教練員為就業渠道等新路徑,推動職業學校人才培養的多元化發展(圖1為職業學校校園足球發展總體思路)。

圖1 職業學校校園足球發展總體思路
2.2.1 以足球結構化教學為基礎,開展校園足球課程,營造良好校園足球氛圍
教學實踐中發現,由于沒有統一校園足球教材導致足球教學中,學生對于足球知識和技能缺乏連貫性和系統性,學生的足球技能長期處在低層次水平,技能水平很難有較大幅度的提高,這樣的足球教學導致了教會的目標相差甚遠,不能滿足學生對校園足球教會的目標要求。
結構化教學強調體育知識和技能項目的內在關系,將單一知識和技能進行前后聯系和組合,呈現兩個或以上的學練內容或方法,引導學生獲得完整技術動作和參與體育活動展示、比賽的方法[5]。按照上述對結構化技能內涵的闡述,依據中職學校體育與健康核心素養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精神三方面的目標和足球項目的特點、運動技能的延伸性將校園足球分為3 個大單元進行教學,通過一系列的組合練習、應用性練習和實戰性練習增加技能學練的層次性和關聯性,讓學生全面掌握該技術,從而達到提升運動技能的目的[6](見圖2)。

圖2 校園足球結構化教學內容構建
在單元和課時教學中應注重技能掌握的內在聯系,每課時的教學從學、練、賽、評4 個環節進行一體化設計,以足球腳背外側運球為例,情景導入環境讓學生在學習前了解明確腳背外側運球技術的地位,在足球運動中應用的時機,讓學生帶著目標去嘗試性練習,激發學生學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施以腳外側技術的講授,并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練,在精講多練的原則下,采用多種教學組合形式進行學練,在學練過程根據學生掌握情況結合實戰運用進行分組分層的組合練習。如初學者進行兩人一組的弱對抗模擬練習、技術掌握較好進行腳外側運球+急停、腳背外側運球+腳內側運球、腳背外側運球+變向過人等練習。再次,教師根據學生學練情況制定比賽規則,通過分組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在實戰比賽中運用腳背外側傳球,提高學生在實戰比賽情景下的運球能力。最后,通過教師評價、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學練情況等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讓學生知曉自身的問題和不足,以便加強課后的練習(圖3)。

圖3 足球腳背外側運球結構化技能教學范例
通過足球課堂結構化的教學,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系統地掌握足球知識和技能,幫助學生在足球運動中享受技能提高的樂趣,通過練習帶來的體質增強和在比賽中健全人格和鍛煉意志品質的。
2.2.2 以足球社團為依托,開展課余足球鍛煉,打造校園足球特色項目
在課余鍛煉中我們發現,校園足球課余訓練大多帶有一定的功利性,參加課余鍛煉的絕大多數為學校的足球精英,是代表學校參加比賽的隊員。這種情況使得部分喜歡足球而運動基礎較差的學生很難融入到課余足球鍛煉中,造成了足球課余鍛煉參與人數較少,校園足球氛圍不夠濃厚。這種情況也導致大多數學生無法通過課內外的學練實現掌握足球運動技能的目標。
以足球社團為中職足球課余鍛煉的基礎,讓更多的學生在學習足球課程的基礎上參與到課余的鍛煉中,有效開展足球社團不斷豐富學生的校園足球文化,更能通過足球運動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素養。通過建設和開展足球社團,豐富校園足球文化,開展帶動一系列的班級足球活動和班級聯賽,在社團基礎上挖掘選拔足球優秀人才,組建校足球隊參與各級各類的比賽。在此基礎上打造中職校園足球特色項目(見圖4)。

圖4 中職校園足球課余訓練體系
2.2.3 以校內外足球賽事為起點,參與各項足球賽事,創建校園足球特色學校
在足球賽事組織參與方面,校內足球賽事參與面較少,參與的人數比例較低,未能形成“面向人人”參與的班級、年級、校級的聯賽體系,職業學校僅組織少數足球精英參與上級教育部門的校園足球聯賽。足球運動的特點決定了它的實戰性和對抗性,只有將學練內容有效的應用到比賽中,才能激發學生學練足球的動力。如果比賽變成了僅是學校足球精英的表演賽,勢必違背了我們舉辦足球賽事的目的和初衷。
積極構建中職校園足球賽事體系,建立以班級為基礎的校園班級足球聯賽,建立普及加提高,重在普及,貴在提高的以賽代練的訓練體系,形成班級—系部—校級—校際四級賽事體系。充分發掘本土本地足球資源,與本土足球俱樂部進行體教融合,組建足球俱樂部的梯隊,俱樂部定期派教練進行指導訓練,中職學生代表俱樂部參加職業足球俱樂部U16、U18 等比賽。打通校園足球與職業足球的雙向通道,學生與球員根據水平進行相向流動,既能解決職業球員的學業問題又能促進中職校園足球健康發展,既能解決中職學生升學深造問題又能為業余足球發展提供后備力量(見圖5)。通過不斷擴大校內外足球賽事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校園足球活動中,積極創建校園足球特色。

圖5 中職校園足球比賽與發展路徑
在體教融合的大背景下,中職學校體育構建完善的校園足球發展路徑必須要體現學校體育“面向人人、面向全體”的目標,通過校園足球的學、練、賽,實現體育綜合育人的價值。中職校園足球從教會、勤練、常賽進行一體化設計和實施,通過面向全體學生的足球課程、課余鍛煉到足球比賽,結合職業學校特點與職業足球樂部進行體教融合,探索職業足球俱樂部的各方面人才梯隊建設,以及青少年業余教練員為就業渠道等新路徑,推動職業學校人才培養的多元化發展。讓中職生在校園足球運動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同時,促進中職校園足球運動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