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杰 王夏菲 王馨
摘 要:“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的重中之重,鄉村興則國家興,而農村改廁是鄉村振興的一項具體工作。要結合人文、地理、民俗認真規劃,并出臺相關政策予以扶持,進而全面推進農村改廁,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美麗農村。通過對蕪湖市蕪湖縣的農村農戶進行現場調查與發放問卷調查,獲取農村改廁用戶滿意度情況,發現其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對策建議,即明確管理體系,健全監督體制;加大宣傳力度,增強村民意識;完善基礎設施,優化人居環境,以期更好地助推改廁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廁所改革;用戶滿意度;鄉村人居環境;鄉村振興;蕪湖縣
中圖分類號:F323?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2)34-0027-03
一、研究意義
本文以安徽省蕪湖縣農村居民的調查數據為依據,了解和分析當地農村“廁所革命”的現狀、不足之處,并提出相應對策,以推動當地“廁所革命”更好地發展。開展“廁所革命”,能提高生態質量,改善生態環境,改變農村“臟、破、亂”的現狀,為美好鄉村建設奠定基礎。開展“廁所革命”,能優化村民的居住環境,維護村民的生命健康,村民可以獲得幸福感、收獲感、安全感,提升村民滿意度。開展“廁所革命”,有利于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有助于“三農”問題的解決,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二、基本概況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2018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就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共中央、國務院連續發布中央一號文件,對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總體部署,為有效開展“三農”工作指明了方向。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意見中提到農村改廁工作是推進鄉村建設的重要工作之一,強調要持之以恒推進農村“廁所革命”。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提出,實施“廁所革命”要結合當地實際運用不同類型的衛生廁所,實施廁所糞污無害化處理。2020年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發布《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實施意見》,提出全省要分類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嚴格按照一、二、三類縣的要求和標準推進。
2019年,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安排中央財政70億元資金,實施了農村廁所革命的獎補政策,鼓勵有條件的農村普及無害化衛生廁所。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中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60%,生活垃圾集中處理體系覆蓋84%以上的行政村,近30%的農戶生活污水得到有效處理,大多數的農村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農戶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2017年,安徽省啟動了農村“廁所革命”,截至2019年年底,累計完成自然村戶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245萬戶。
三、數據來源與描述統計
(一)數據來源
本數據采用隨機抽樣調查的方式獲得,共計發放200份問卷,回收200份,回收率100%。
(二)樣本基本特征
被調查的這些對象的基本情況為:在性別分布上,男性占比52.5%,女性占比47.5%,在性別分布上是較為均衡的。而在年齡分布上,沒有青少年參與,主要是成年人群體中的中老年參與,還有少部分是青年人。調查結果顯示,年輕人大多選擇出去打工,而老人則是留守在家,從每家每戶使用的廁所類型以及使用狀況來看,還是存在部分用戶使用旱廁的情況,同時有部分用戶沒有使用改過后的廁所,使用率較低。
(三)調查結果
在實地調查中,農村改廁關聯多方面因素,例如綜合管護、資金落實、質量標準等方面。
1.政府對改廁的宣傳力度與村民響應號召完成廁所改造是成正比的。數據顯示,99.5%的用戶對農村改廁有所了解,說明大多數百姓對身邊的政策有所關注。許多村民按批次在近幾年相繼完成改廁,說明政府在他們當中宣傳力度較高,而沒有完成改廁的村民可能是政策宣傳不到位,村民對政策的了解程度較低,從而降低了改廁政策的普及率。
2.在已經完成改廁的用戶中絕大多數都表示廁所改造是由政府出資幫助改造,自家沒有出一分錢,而有一部分村民出了部分資金,是出于自家需要添購的一些設備。極少數自己出資而政府沒有出資是因為在政府推廣改廁政策前,就已經自己完成了廁所改造。
3.在使用改造后廁所的用戶中89%的用戶表示滿意,91.5%認為相較于之前的廁所有了一定的改善,而11%的村民表示不太滿意,使用的時候沖水不方便和抽水桶易損壞是兩個主要原因。
4.幾乎所有的村民都表示宣傳改廁政策是必要的,92%的村民對這項免費參與的政策表示滿意,改造后的廁所衛生環境有所改善,也規避了一些傳統旱廁遇到的問題。
四、存在的問題
(一)質量標準參差不齊
標準化是規范農村改廁行為、凈化農村改廁市場、有序推進農村改廁工作的“良方”。由于各村一般都是與施工隊簽訂合同,由施工隊伍完成對舊式廁所的改造,這不免會出現不良商家為謀取更高的經濟利潤而偷工減料的行為。經過與村民的交談,我們了解到改后的廁所整體上質量較好,但也存在若干改造后的廁所質量不過關、村落之間化糞池的大小不一等問題,特別是儲水箱部分的進出水能力不足、化糞池儲量較小,給村民的生活造成了困擾。
(二)綜合管護力度不夠
“廁所革命”是一套系統工程,不僅需要注重前期的準備和中期的建設,更要注重后期的維護。通過對問卷進行分析,我們了解到農村改廁工作存在重建輕管、后期管護工作缺位、服務隊伍建立不到位等問題。政府對管護的宣傳較為欠缺,廁所墻外很少見到有關維修服務的信息。雖然政府機構能夠派人進行定期管護,但當廁所臨時出現故障,需要及時進行維修時,村民會發覺沒有管護人員具體聯系方式,只能等專人定期管護或者自行出資維修。甚至由于政府的監管沒有到位,相關管護人員出現消極怠工,并未定期維修的情況,降低了改后衛廁的使用壽命,大部分村民對此表示不滿。
(三)村民意識觀念淡薄
“廁所革命”是一項惠民工程,它的真實意義在于通過政府和群眾的共同努力,進行廁所改造,改善衛生環境,從而創建文明鄉村,進一步助力鄉村振興戰略。要想把這項民生工程落到實處需要政府機構和群眾的雙方面努力,因此改廁未能達到預期效果,雙方都難辭其咎。一方面,政府雖然對該政策進行了宣傳,但并沒有進行細致深入的講解,導致村民大都聽說過該項政策,卻沒有了解到工程啟動的具體內容以及社會意義。另一方面,村民對于公共政策的理解力不夠,問卷結果顯示一半以上的人參與農村廁改都是基于“免費項目積極參與”這一原因,盲目的跟風參與使他們只意識到政府機構在執行此項政策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而不是參與其中,積極地把這項民生工程做好,美好鄉村建設缺乏活力。
(四)基礎設施配套缺乏
基礎設施建設不足一直以來都是農村發展過程中的薄弱環節,這也是阻礙了廁改工程取得實效的重要因素。通過實地調研,我們發現一些村莊內部沒有統一的排水管網,也沒有規劃統一的排污設施,所產生的排泄物需要進行人工處理,耗費了較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存儲的排泄物由于沒有進行真正無害化處理,距離國家關于“有完整下水道系統,經無害化處理”這個標準還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其排放與去向成了村民所擔心的重要問題。除此之外,有的村莊沒有對化糞池的建造位置進行合理規劃,整體上七零八亂,不僅沒有美化村容村貌,反而對道路等設施造成了破壞。
(五)改后廁所使用率低
“廁所革命”不是“面子工程”,改后廁所需要進行使用,實質性地提高生活品質,否則只會造成資源的閑置和浪費,違背該政策的初衷。通過走訪調查發現,若干村部改后廁所存在使用率低的情況。其原因有二:一是受傳統觀念影響,村民習慣于用人糞作為肥料種植有關農作物,為從化糞池取糞方便,就讓衛生改廁選址遠離主屋,然而距離較遠,使用不方便;二是沖水量過大,少許村民怕浪費水不予使用,將衛生間當作雜物間,用來堆放物品,極大降低了改后衛廁的效用。
五、解決措施
(一)明確管理體系,健全監督體制
管理是一項非常復雜且煩瑣的動態管控過程,它沒有一成不變的管理模式,但是有一定可遵循的管理規律,違背了這些規律,就很有可能導致某些方面的管理失控。從人事管理角度來看,要科學劃分人員結構,協調好各部門之間的聯系,劃分好每個人的職責,真正做到責任落實到個人,防止出現責任推諉和懶政怠政現象,同時也會促進工作效率的提高。從考核角度來看,細化考核標準,將具體工作落實到各部門,實行劃區域工作評分制,對于不達標的,采取溯源手段,追究相關負責部門的責任。
農村廁所改造是鄉村振興背景下一項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工程,監督是評估廁所改造的重要環節。因此,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形成齊抓共管、上下聯動的工作局面。健全監督體制,加大監督管理力度,還可以制定相關規則,完善獎懲機制,針對改造成效較好的地區給予相應的物質和精神獎勵,針對成效不理想的地區則要采取一定的懲罰措施,將政府的問責職能落到實處。“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黨的群眾路線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拓寬交流渠道,真實聽取群眾意見與建議,發揮好群眾作用,讓廣大人民群眾不斷從幸福建設中實惠。
(二)加大宣傳力度,增強村民意識
農村各地區要秉持以用為本、建管并重原則,推動農村廁所改造與日常管護同步進行。在調研走訪過程中發現,部分居民對改造后的管護服務知情,知道有這一項“改后服務”,因此在有需要的時候會通過打電話等方式告知相關負責人,尋求后期管護服務;同時也有一小部分村民對管護服務不知情,在出現問題的時候大多是自行解決,同時他們還會降低對政府的好感度,因此加強政策宣傳是有必要的。
廁所改造過程中出現一系列問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宣傳力度不夠,村民沒有真正認識到廁所改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地方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宣講會、宣傳墻畫、宣傳科普讀物,充分利用新媒體等村民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宣傳,使村民全方位、深層次地了解“廁所革命”,調動村民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正確引導村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強化公共衛生意識和環保意識,促進美麗鄉村建設。
(三)完善基礎設施,優化人居環境
基礎設施是社會發展與進步的重要考核標準之一,而農村由于發展緩慢,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反過來又會限制農村發展,因此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調研發現,所產生的糞便需要人工處理,對于上了年紀或者腿腳不便利的老人來說費時又費力,在已經完成改造的廁所旁邊都會發現有一根“小煙囪”,而且在墻上也會掛有“嚴禁煙火”等字樣。不難發現,“小煙囪”是用來排放沼氣的,每家每戶的沼氣都通過“小煙囪”排放,既浪費了資源,又污染了環境。
眾所周知,人畜的糞便經過厭氧等中和處理后,對土地來說是最好的肥料。通過建設排污系統,建立相互連通的管道,在住戶區域與田地區域的中間位置設置處理設備,經過處理后利用管道通向不同的耕作地,用作肥料,在減輕村民體力精力的同時又有助于增加土壤肥力。
在糞便量較大的區域可以建造沼氣池,通過增設處理系統將其變為有價值的能源,可以為村落公共路燈供電;或者在生態種植區實現將種植、養殖與生物質能利用和太陽能利用有機結合的沼氣能源生態模式,一是利用沼氣燃燒釋放的熱量為溫室保溫增溫;二是燃燒沼氣后產生二氧化碳,作為氣體肥料,促進蔬菜作物生長。
總之,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鄉村振興要做到“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小廁所,大民生”。農村改廁工作,將其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具體工作來推進,大力抓好農村改廁,推進農村改廁規范化、長效化,持續完善長效管護機制,努力補齊這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
廁所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標志,改善廁所衛生狀況直接關系到國家人民的健康和環境狀況。因此,要切實推進廁所革命,助推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 劉建文,秦耀堂.農村“廁所革命”中家廁改造研究——以河南省周口市范集鎮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20,(9):253-256.
[2]? 劉小銘.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廁所革命”現狀研究——以青海省互助縣為例[J].農村·農業·農民:B版,2021,(4):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