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晨菲
“經常,我們要等待一個兒童的成長?!痹谶@個過程中,他需要你針對他這個具體的人給予幫助,即溫情的理解、真摯的同情、誠意的鼓勵和恰當的提醒。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有幸成為學生成長的陪伴者和守望者。直到我遇到了一個像“蝸?!彼频暮⒆?。
記得那是我第一次在班里上課,鈴聲響起,我專注地講著新課?!皥蟾妗币粋€聲音打斷了課堂,同學們的目光齊刷刷地轉向門口,只見“小蝸?!贝┲€沒有完全提好的褲子,不緊不慢地站在門口。他的樣子惹得全班爆發(fā)出了一陣哄笑。我趕緊請他進教室,并讓同學們安靜下來。此后,類似的事情幾乎每天都在上演:上學遲到、不帶書本、補交作業(yè)、完不成值日任務……這個名副其實的“小蝸?!弊屓巳f般無奈。
我下定決心改變這一局面,幫助他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每次上課和開展活動前,都反復提醒“小蝸?!弊龊脺蕚涔ぷ?,不能遲到,還專門設置了“互助小崗位”來幫助和提示他。一段時間下來,“小蝸?!钡耐涎訂栴}沒有好轉,并且變得郁郁寡歡。
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將他請到辦公室。這一次沒有再提醒他,而是問他:“最近開心嗎?”他的目光突然明亮了起來,可很快又黯淡下去,搖了搖頭。我耐心引導,他吞吞吐吐地說出了心里話:“我很著急,可就是做不好,讓老師和同學總是督促我,我覺得難為情……”聽到“小蝸?!钡脑?,我心里萬分自責,孩子的心是敏感的,老師催促、否定的行為和語言無疑會滋生孩子的不自信,而明確的鼓勵和肯定才能激發(fā)孩子的自信心。我當即向“小蝸牛”保證,以后不會催促你,但是你要盡力完成,“小蝸牛”開心地點了點頭。
此后,對于“小蝸?!钡慕虒в纱叽僮兂闪艘I。每當他沒有遲到、按時完成作業(yè)和值日時,我就進行語言激勵,同時獎勵“成長嘉獎令”;讓自律的同學上臺分享經驗,引起“小蝸?!钡墓缠Q;巧妙借助沙漏、計時器等工具,增強他的主動性和責任感。就這樣,我不再“追”著他跑,而是“牽”著他慢慢地走。
“小蝸牛”的拖延癥好轉了一些,但還是達不到預期的目標。直到勞動課上,我看到了他擦得一塵不染的黑板,在大家都回到座位后大聲問道:“哇!是誰把黑板擦得這么干凈?”同學們喊出了“小蝸?!钡拿郑€有人說:“他掃地、拖地也非常認真”“他擦桌子也很干凈,還經常幫我一起擦呢!”
同學們的聲音此起彼伏,我趕緊抓住這個契機,“那我們請這位‘勞動小能手上來分享做清潔的經驗吧!”“小蝸牛”羞澀地走了上來,說道:“我值日比較干凈整潔,可能是我做得比較慢吧,既然老師和同學們都認為我是‘勞動小達人,我以后也要加快速度,會越做越好的!”班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接下來,我還找機會讓“小蝸?!狈窒砹俗舟E工整的秘訣、認真聽課的技巧,讓同學們都有所收獲,于是他也成了“書法小達人”“學習能手”。當自己成為榜樣,就會以榜樣的標準要求自己,滿滿的成就感化為“小蝸?!毙袆拥膬闰屃?,此后,他基本做到了上課不遲到,按時交作業(yè),不丟三落四,成了同學們心目中真正的榜樣。
為了鞏固效果,我也及時與“小蝸牛”的家長進行溝通,并達成一致,共同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習慣、自律精神和責任感。同時,“小蝸牛”也為我上了生動的一課。對于“慢”的孩子,不能急于催促,而是要耐心引領。
責任編輯/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