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
摘 要 家鄉文化既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我們個體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如何讓學生能更好的關注和參與家鄉的文化生活,增強認識社會和闡釋自己見解的能力,這是提升文化素養,增強民族文化自豪感,完成情感歸宿和文化認同的重要一課。本文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探索了“家鄉文化生活”項目化學習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 家鄉文化生活 項目化學習 文化穿越 文化探尋
在一個遼闊的地域上,由于地理環境、人群構成、社會歷史發展進程的不同,自然、經濟、人文、社會等諸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地域差異,也孕育了不同特質、各具特色的地域景觀。
“家鄉文化生活”是統編高中語文教材一年級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家鄉文化既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我們個體精神生活的重要依托。如何讓學生能更好的關注和參與家鄉的文化生活,學習剖析文化現象,增強認識社會和闡釋自己見解的能力,這是本單元學習的要求,也是有助于學生提升文化素養,增強民族文化自豪感,更好的展望明天,完成情感歸宿和文化認同的重要一課。
本項目的實施,以高中語文學科為主,融合了地理、歷史、政治、社會學等學科,一方面在項目學習中落實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另一方面也發展了學生的綜合素養。引導學生思考家鄉文化生活與自我成長之間的關系,形成關注和參與當代文化生活的意識,培養家國情懷。通過查閱地方志、走訪家鄉的名勝古跡、調查研究家鄉的風土人情、運用工具書和網絡等方式幫助完成本項目化學習要求的學習活動。學會從紛亂復雜的現象中提煉出有價值的信息,并能梳理清其中的關系。培養專題研究的意識,學會通過論據進行論證,培養理性思考的能力,提升綜合分析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新課改對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統編教材中把“家鄉文化生活”單獨設置成單元學習內容,更是對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長遠的期待。如何走出課堂,在實踐中學,在學習中更好地指導實踐,是本項目化學習活動最難也是最重要的目標。
本項目包括“我是家鄉風貌記錄員”“我是家鄉文化穿越者”“我是城市地圖繪制者”“我是家鄉文化宣講員”四個任務,每個任務的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1.活動目標:(1)考察家鄉的風俗習慣、鄰里關系、生活方式、文化環境等,并提出自己對家鄉建設的建議和具體實施的步驟。(2)完成“四個一”卡片,通過語言文字的力量重塑一段段歷史,并能了解在這些故事背后所承載的文化背景和社會背景。更好的理解家鄉文化生活,同時也更積極的學習祖國傳統文化。
2.核心問題:我們生于斯長于斯,但我們真的了解這片土地嗎?
3.學生活動
(1)“四個一”卡片(學生根據教師給出的菰城地名選擇其一)。
地名(一句話概括)——提煉——歸納總結。
照片(一個細節)——捕捉——判斷辨別。
故事(一段回憶)——描述——語言表達。
歷史(一篇史料)——查閱——分析概括。
(2)小組互助
小組內學生在自己獨立調查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內的經驗分享和困難互助。在小組互助的基礎上把仍未解決的問題在班級討論過程中提出,進行師生之間的再次交流。
學生作業示例:儀鳳橋邊蘭舟過
湖州橋多,因傍著太湖,河湖港汊交錯,城里城外,到處有橋,老底子更甚。駱駝橋、潘公橋、大通橋、潮音橋、甘棠橋、儀鳳橋,民國時,有湖州琴書說唱,唱本《湖州橋名山歌》,里面就唱到了湖城五十四座有名的橋。儀鳳橋的名聲,或許更多的來自湖州制作銅鏡作坊的琳瑯滿目。
(3)分享時刻
教師組織學生將小組動態想法進行分享、交流,對學生示例進行討論,通過學生自改、小組互改、班級展示等方式讓所有學生都能呈現出最佳的狀態和作品。并引導學生在一個個小故事背后所承載的大的文化背景和社會背景。讓學生能更好的理解家鄉文化生活,同時也更積極的學習祖國傳統文化。
1.活動目標:(1)通過分析歷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政治經濟制度的變化,了解它們發生的意義和影響。(2)各小組選擇一個最重要的事件,運用歷史和想象的細節,創走真實的場景和事件,創作腳本,并完成短劇表演。(3)創作性寫作,通過歷史事件研究,描述個體在一個重大事件中的見聞,撰寫筆記。
2.核心問題:如何確定歷史事件的“重大”,探尋它的重要意義。
3.學生活動
(1)建立家鄉文化名人檔案館:湖州人才輩出,群星璀璨,不僅哺育滋養了陳霸先、孟郊、趙孟頫、潘季馴、沈家本、吳昌碩、陳英士、錢壯飛、錢三強、王偉等成千上萬的本土名人志士,也吸納了王羲之、謝安、顏真卿、陸羽、胡瑗、蘇軾、吳承恩等難以計數的外來俊杰。以時間線為分組依據,各小組認領自己的名人卡片,撰寫人物小傳,并共同完成名人檔案,最終形成年級檔案館,所有檔案資源可以各班共享。這也是家鄉文化項目化活動的重要成果。
(2)“蟲洞旅行”
“蟲洞旅行”這個項目特別適合讓孩子們在歷史的想象中沉浸式的了解歷史事件。這個項目讓我們看到了家鄉文化曾經的輝煌和燦爛,也讓學生們思考每一個人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這樣的結合很奇妙,是可以超預期的完成我們的核心問題,并達到高階思維。通過蘇格拉底式的研討會,師生共同建構“蟲洞旅行”,重現歷史事件和其中的關鍵任務。
(3)尋找“湖州文壇代言人”活動
學生組成學習小組,根據之前的“蟲洞旅行”任務開啟“頭腦風暴”,討論自己心目中最喜歡的和湖州有不解之緣的文人,選出自己心目中最能代表湖州的大文豪。
(4)匯報交流
發起“湖州文壇代言人”的投票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闡述本小組的推薦理由,并在班級討論中以演講稿的方式陳述。參與人員有本班任課老師、家長和其他年級感興趣的同學、教師。活動結束后把活動內容匯編成專題內容上傳到班級網頁。
1.活動目標:(1)親身感受家鄉風貌的變化,用自己的雙腳丈量家鄉的土地,親手繪制家鄉地圖。(2)用定向運動的方式來完成前期準備工作,既強健了體魄也感受到了祖國發展的日新月異。(3)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合作共同完成城市核心區及周邊地區的手繪圖。并通過海報的形式刊登在校報上向全校同學展示。
2.核心問題:(1)你了解家鄉的每一處風景嗎?(2)你嘗試過用自己的畫筆去描繪家鄉的美麗嗎?
3.學生活動
(1)菰城定向運動
作為典型的江南水鄉古城,湖州主要街道或傍水,或與水道平行,街巷弄堂間常以各類橋梁相接,臨街建筑錯落有致,到今天湖州中心城區仍保留著六棱形的格局。本次定向運動設置27個打卡點,分小組進行定向運動。完成菰城古城范圍的打卡。
(2)溇港文化探尋
溇港是古代太湖流域勞動人民在與洪澇、干旱的較量中,開渠排水、培土造田,變濱湖濕地灘涂為膏腴沃壤的一項獨特創造。帶領學生參觀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太湖溇港,親身感受我國古代水利工程的光輝典范。
通過這樣的探尋活動讓學生更進一步了解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深厚人文積淀的溇港文化景觀,如古代聚落、古代水利建筑和相關傳統習俗等,學習先輩留下的豐厚而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感受湖州鄉鎮大發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合作共同完成鄉鎮手繪圖。其中特別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美麗鄉村建設的日新月異。德清的武康鎮五四村,安吉的山川鄉高家堂村、大竹園村、天荒坪鎮余村,吳興義皋村,南潯荻港村等。
1.活動目標:(1)掌握解說詞的寫作要求。(2)把前期整理的資料進行分類整合,并試著撰寫相應內容的解說詞。(3)通過親身實踐更進一步感受家鄉文化的博大精深,也為深入學習和探究傳統文化打下扎實基礎。
2.核心問題:(1)你會寫解說詞嗎?(2)你有嘗試向其他人介紹自己的家鄉嗎?
3.學生活動
(1)擬寫解說詞
教師介紹解說詞寫作的基本要求,明確解說詞寫作和其他文體的不同。解說詞是視覺感受的補充,對實物和形象的解說,以實物和形象為表達的依據,敘述形象要求完整、逼真。通過形象化的描述,使聽眾感知故事里的環境,猶如身臨其境,從而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教師組織學生參觀市檔案館,親身感受解說詞的作用,并在活動后布置大家通過查閱資料、網絡信息以及親身走訪等形式獲得資料素材,最終完成自己的解說詞。
(2)尋找優秀宣講員
經過內容的反復打磨,所有學生的共同參與,最終每組推出最佳解說詞篇、最具感染力解說詞篇、最具新意解說詞篇。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先在小組內進行試講,通過解說詞維度表進行比對。再以小組為單位,向全班同學展示,每組評出兩位優秀宣講員。這些優秀宣講員將走進博物館的家鄉文化展覽館進行實地講練,并在熟練之后面向所有市民進行宣講。
1.聚焦學生的需求,著眼實際能力的落實
在項目化學習的過程中,真正從學生的需求出發,把學生在能力上的缺失作為整個活動的核心任務。在溝通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運用語言,并試圖讓他人理解自己表達的意義,以進行下一步的項目推進。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主動運用大量的促進和補償機制,選用更適合的詞語來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才是語文學科能力培養的最好方式。
2.關注家鄉文化,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思考家鄉文化生活與自我成長之間的關系,形成關注和參與當代文化生活的意識,培養家國情懷。在深入學習研究的基礎上讓學生看到以往輝煌的歷史文化,也找出在某些方面停滯的原因,這樣才能更好的引導學生努力學習,正確地面對未來,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3.學生主動探索,教育真實發生
本項目化學習的實施是基于學生生活中的真實情景,以問題化驅動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獲取需知識解決項目中出現的問題,使得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進而實現有意義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將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真實生活緊密聯系,真正實現了學習的學以致用。這種主動獲得知識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探究的過程,這種“能力”就是一種探究的能力。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鼓勵學生大膽嘗試,轉變學習方式,變被動的接受轉變為積極的探究,樹立主體意識,培養探究能力,建立起更高效更精準的教學模式。
[作者通聯:浙江湖州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