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
(欣葉安康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安徽 黃山 245000)
建筑工程具有規模大、要素多、成本高、要求嚴等建設特點,且涉及經濟、環境、社會、安全等多重效益。所以,做好其建設管理工作尤為重要。從目前來看,項目管理理念在建筑工程領域中表現出了良好的應用實踐價值,可在保障建筑產品按時保質竣工交付的基礎上達到低成本、低風險的理想化建設效果。
從理論角度來講,項目管理的核心理念在于將管理對象視為一項有目標、有時限的任務活動。在此基礎上,統籌調動多種資源,科學運用技術工具,以實現對項目運行進程的推動與把控,最終達到完成或超越任務目標的效果[1]。將這種理念應用到建筑工程管理當中,即將工程合同的約定內容作為目標,并圍繞這一目標,統籌制度、人員、技術、環境等多種資源要素,開展對于施工質量、施工效率、施工安全、施工成本的綜合管控,從而在建設精品工程的前提下,盡可能地降低成本投入、擴大收益空間。由此,與傳統中分散化、粗放化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相比,項目管理主要可表現出以下應用價值。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建筑工程都保有明確的工期和質量要求,且不同建筑技術、施工環節也有相對應的行業規范及國家標準。在項目管理視角下,建筑工程更傾向于有計劃、分階段地開展工作,且不同施工階段均有細化的管控目標作為導向和約束。這樣一來,既能確保施工效率始終處在理想范圍內,消解施工進度推進的隨意性與不確定性,也能實現工程總體目標的細化分解與合理分配,由點及面、以小促大地提升施工質量,節約施工成本。
建筑工程的大部分建設活動為露天作業,施工條件較差,且涉及許多高風險性、高專業性的施工環節,故而勢必會面對質量、安全等方面的諸多風險。同時,建筑工程的建設周期往往以年為單位,難以避免地會在工期內面臨市場環境變化、行業政策調整等問題。這進一步增大了建筑工程的管理難度,并形成以成本風險為主的風險隱患。對此,項目管理理念注重管理行為的前瞻性和可變性,傾向于在建筑施工正式開展前,對一切可能阻礙項目目標順利達成的風險因素進行預測和分析,并將相應的規避、防范或應對計劃體現在施工資料與管理實踐當中。這樣一來,既能將風險隱患對質量、工期、安全等施工要素的影響降至最低水平,也能防止建筑工程資金資源出現不必要的浪費[2]。
無論是在單一的建筑工程建設還是在建筑企業的長期經營發展中,積累管理經驗、優化管理模式都是極具必要性的。從這一方面來看,項目管理著眼于建筑工程項目中所有要素的精細把控與協調關聯,可為相關企業及人員提供全面化、全程化的理論指導與信息支持,從而使其更好地發現、分析和解決工程管理問題,達到動態優化、持續趨優的發展效果。
2.1.1 質量管理
保證建筑產品質量是建筑工程中最基本、最核心的管理要求,在項目管理視域下,應將質量管理分為前期、中期、后期3 個階段,并在各個階段中做到嚴格管理、細節管理。具體來講有以下3 個方面。
(1)建筑工程前期的質量管理。在建筑施工活動正式開展之前,應做好組織安排、資源配置、資料審核、風險預控等工作。首先,應對參與工程建設的各機構、各部門進行職能安排,明確各崗位、各人員的具體質量責任,從而設計出完善合理的施工組織架構,并做好層級管理、績效考核、追責獎懲等配套制度的設置工作;其次,應結合工程合同、現場環境、施工特點、質量要求等方面,對施工方案、設計圖紙等資料進行會審分析,切實考量其可行性與優質性。在此過程中,若發現方案圖紙存在紕漏,應及時要求相關人員進行修改調整,以確保后續施工活動保有科學、完善的資料作為依據和規范,進而從源頭上降低質量風險;再次,應基于方案圖紙的施工設計、施工管理要求,做好材料、設備、工具等資源的配置工作[3]。購置施工材料、引進設備工具時,應嚴格把控供應商選擇、進場審核、調試檢驗等實踐環節,以保證各類施工資源滿足工程應用的需求和要求,避免因材料低質、設備故障等負面情況影響實際的施工質量;最后,應分析預測后續施工活動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隱患,并從管理角度做好預先性的應對控制。例如,木材、鋼筋、砂石等施工材料極易受到光照、雨水等外部因素影響,若采用露天堆放的方式,材料性能將很難得到保障,進而會對施工質量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所以,在施工準備階段,應在現場規劃出專門的儲料區域及配套設施,為施工材料提供相對穩定的存放環境。若客觀條件難以滿足此類需求,也應備好土工布、防雨布、墊材等,盡可能地避免施工材料與外部環境直接接觸。
(2)建筑工程中期的質量管理。這一階段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圍繞施工活動展開的。首先,應基于工程目標及施工安排,將項目整體細化分成多個子部分,并建立樹型質量管理體系,從而分環節或分區域地實施精細化管理。例如,高層建筑施工包含樁基施工、鋼結構施工、混凝土施工等多個部分,樁基施工又包含放樣、鉆孔、鋼筋籠安裝、混凝土灌注等多個環節。在基于項目管理理念開展建筑工程管理時,可圍繞不同環節制定針對性的質量目標與管理要求,從而為高層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達標夯實基礎;其次,應將方案圖紙及相關規范標準作為評價施工質量的必要條件,嚴格要求施工隊伍做到按流程施工,并加以驗收管控,確保各項施工參數處在設計圖紙的允差范圍內。例如,在高層建筑工程中,各部位的高度、垂直度都有著很高的精度要求,具體如下:建筑高度不超過60m,最大測量允差為±10mm;建筑高度大于60m 且不超過90m,最大測量允差為±15mm;建筑高度超過90m,最大測量允差為±20mm。實際測量時,若測量結果符合上述要求,則表明質量合格,可開展后續施工。反之,則需要進行返工修整,以免影響建筑的竣工質量;最后,在施工過程中,應盡可能地排除一切不穩定因素,并對難以預先應對的質量風險做好事中控制。例如,在開展機械化施工時,要嚴格杜絕施工設備帶病運行、超負荷運行的情況發生,并全程做好設備的性能監控與維修養護工作,以免因設備故障因素導致施工質量降低[4]。
(3)建筑工程后期的質量管理。在建筑施工活動基本完成后,基于工程資料及國家、行業的相關質量認定標準、技術檢驗標準,對所有工程內容實施施工單位自檢和第三方監理檢查。在此過程中,應避免隱蔽工程及變更部分有所遺漏。檢查驗收無誤后,再開展最終的竣工交付程序。這樣一來,才能保證質量管理貫穿于建筑工程的運行全過程,進而充分滿足建筑單位的需求和要求。
2.1.2 進度管理
基于建筑工程的時限性特點,做好施工進度、施工效率的管理也是極其重要的。在項目管理的應用中,主要可從進度計劃的編制和實現兩個角度著手進行實踐把控。具體來講有以下兩點。
(1)進度計劃編制。在規劃編制建筑工程的進度計劃時,應以合同約定的施工周期作為系統主體,層層進行年度、月度、周度計劃的制定,從而形成“周-月-年-總”逐級保障的進度管控結構[5]。同時,為了應對“黑天鵝”事件的出現,計劃應適當留有余裕,以增強進度管理的實踐彈性。結合實踐經驗來看,為了保證進度計劃的合理性、可行性,需要考慮很多的影響因素,具體如下:①水、電、基礎設施等的供應和配置條件,以及人員、材料、設備等資源的實際保有量。只有單位計劃周期內施工活動的量級、強度、資源需求與實際情況相匹配,才能保證相應進度目標的按時完成。此外,若建筑施工涉及工廠預制構件、遠程運輸物料等情況,還應調查了解構件生產、物料運輸的周期信息,并將其作為進度計劃的重要依據。②各類施工技術、施工工藝的實施流程及應用特點。建筑工程規模龐大、體系復雜,部分技術工藝會涉及設備安裝、材料處理、系統調試等環節,進而形成一定的耗時需求。在制定進度計劃時,應對這些需求做出滿足。③建筑工程所處區域的自然氣候因素。由于建筑工程多為露天作業,所以一旦出現降雨、大風、冰雹等惡劣天氣,正常的施工活動必然會受到影響,進而出現效率放緩或進度停滯的情況。對此,在編制進度計劃時,應全面搜集可用的水文地質及氣象資料,并結合施工方案進行分析規劃,以便更從容地應對氣候影響。④法律政策因素。建筑施工活動應嚴格遵守相關法律規定與政策要求,這一點在進度管理方面也需充分體現。例如,勞動節、中秋節、春節等傳統節日均為法定節假日,在編制進度計劃時,應將此類因素考慮在周期分配中,以免導致實際施工時長與計劃施工時長存在過大偏差,引發高強度趕工或施工耗時超預期的情況。
(2)進度計劃實現。在計劃編制完成后,相關人員需要將進度管控理念貫穿于整體施工過程之中,做好進度推進情況與進度風險因素的掌握與分析。在此基礎上,若發現實際施工進度與計劃預期進度有所出入,或存在突發性、偶發性因素干擾正常進度的可能性,應進一步跟蹤調查,并酌情對原計劃進行優化調整。這樣一來,才能保證進度計劃的有效實現,避免前期計劃編制工作流于形式。
2.1.3 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即對建筑工程中所有的收入、支出進行管控,從而在確保質量、進度符合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地降低成本投入,實現經濟效益的提升。在施工準備階段,相關人員就應根據施工方案、設計圖紙、組織建設等方面的需求和要求,對工程所需的造價成本進行評估預算,繼而形成初步的目標成本、預算方案。在此過程中,應著重分析勞動力、材料、設備的成本預算,并堅持適度性原則,以保證施工質量與效率為目標,選擇性價比最高的成本投入方案。在確立目標、明確預算后,需要將相關任務、責任層層細化,落實到部門、班組,從而實現成本管理事宜的有責可追、有據可查。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各部門、各班組應做好資金、資源消耗的記錄工作,具體以按日記錄為宜,并盡可能明確地體現收支細節。在此期間,若發生實際成本大于預算成本的情況,應嚴格調查資金資源超支或浪費的成因,并追究相關責任。此外,在市場變化、行業發展的背景下,若存在性價比更高的施工技術、材料或設備,也可適當通過調整施工方案、更改技術方法的手段,達到節約成本的目的。
2.1.4 安全管理
長期以來,“質量為先,安全第一”都是建筑行業的實踐要義。所以,基于項目管理理念開展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時,也應充分保證施工安全。首先,應做好完善的安全制度建設工作,將“禁止非專業人員操作機械設備”“嚴禁現場人員在吊物區域下方施工、駐留”等內容納入安全管理條例當中;其次,要做好施工安全保護用具的配置,如安全帽、安全繩、絕緣手套、護目鏡等,并要求現場人員必須做好相應穿戴工作;最后,還應在施工前、施工中做好全體人員的安全教育與安全技能培訓工作,并在施工現場設置安全施工相關的圖、牌、宣傳標語等,以營造出良好的安全施工氛圍,降低事故發生的概率。
對于項目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應用實踐,主要提出兩點建議。
(1)應明確理清不同管理內容、管理要素之間的邏輯關系,時刻將施工安全、施工質量置于首位,嚴格避免因盲目追趕施工進度、控制造價成本而罔顧安全效益、降低質量標準的情況發生。
(2)應靈活地將新技術、新工具、新方法融入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以實現管理質量、效率的全面提升。例如,將BIM 技術應用到施工方案、設計圖紙的審核管理中,能夠通過建模分析、碰撞試驗、天氣模擬、虛擬漫游等模塊功能,更加全面、準確地排查方案缺陷、找出設計矛盾、預測施工風險,從而進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效果。
綜上所述,項目管理囊括了質量管理、進度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等多個部分,只有保證所有管理結果達到預設目標,才能實現建筑工程綜合效益的保障與提升。在具體實踐中,應堅持全程化、全面化、精細化的管理原則,并將質量、安全作為管控重點,致力達到高質量、高效率、高安全、低成本的精品工程管理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