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徐香琴 丘國清 申嚴
MPP 即機體感染肺炎支原體所致的一類急性肺部感染,主要表現包含干咳以及發熱等,容易在人群密集的環境內發生,可經飛沫以及直接接觸等途徑傳播[1]。MPP 易使患者產生重度肺部感染,除會累及其耳部、皮膚以及頸部淋巴結等,還能導致中耳炎和皮炎等一系列肺外病變,對其身體健康產生嚴重影響[2]。部分MPP 患者發病后能引起難治性哮喘,兩種疾病之間存在緊密聯系[3]。難治性哮喘的發病原因比較復雜,當前治療時多結合病因采取治療措施,并避免和各類高危因素之間接觸[4]。因此,探討MPP 所致難治性哮喘的臨床特點,確定其危險因素意義重大。因此,本文現對2020 年4 月~2022 年4月本院收治的126 例MPP患者的臨床資料開展回顧性分析,觀察MPP 所致難治性哮喘的臨床特點和危險因素,旨在為臨床制定有關防治方案提供參考依據,具體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0 年4 月~2022 年4 月本院收治的126 例MPP 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①均符合《內科學》第9 版[5]中MPP 的診斷標準,患者伴隨程度不一的發熱、咳嗽和肺啰音等各項癥狀,肺部影像學顯示存在異常變化,結合支原體檢測確定感染肺炎支原體;②年齡≥18 歲;③臨床資料無任何缺失。排除標準:①感染其他病原體者;②存在其他重度感染疾病者;③存在先天心臟病者;④存在其他喘息性疾病者;⑤免疫功能存在缺陷者;⑥治療依從性較差,哮喘加重或存在導致哮喘很難控制的因素者。難治性哮喘診斷標準[6]:①符合《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中相關疾病的診斷標準;②采取4 級治療方案,使用≥2 種控制性藥物開展規范化治療,治療時間>6 個月依舊無法獲得理想控制效果。依據有無發生難治性哮喘將患者分為哮喘組(20 例)與正常組(106 例)。
1.2 方法 正常組采用阿奇霉素(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60112,規格:0.1 g×6 袋)治療,依據10 mg/(kg·d)的劑量用藥,1 次/d,口服3 d 后停藥4 d,7 d 為1 個療程,共治療2 個療程。哮喘組在正常組基礎上采用沙丁胺醇(GlaxoSmithKline Australia Pty Ltd,注冊證號H20110457,規格:2.5 ml∶5 mg)霧化吸入,將0.25~0.75 ml 藥物加進2 ml 生理鹽水中,以霧化吸入方式用藥,用藥2~3 次/d,10 min/次,共用藥7 d。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特點,包含臨床特征(發熱持續及住院時間)、肺炎四項(支原體IgM、IgG 和衣原體IgM、IgG 陽性率)和支氣管鏡下表現(黏膜充血水腫、炎性狹窄或壞死以及痰栓阻塞),并統計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個人過敏史、家族哮喘史、IgE 水平、FEF25%~75%占預計值的百分比、特異性皮炎史、化工材料或者粉塵接觸史等。并采用Logistic 多因素分析MPP 所致難治性哮喘的危險因素。肺炎四項檢測結果評定標準:支原體IgM≥1.1 S/CO為陽性;支原體IgG≥36 AU/ml 為陽性;衣原體IgM≥1.1 S/CO 為陽性;衣原體IgG≥25 AU/ml 為陽性。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影響因素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特征及肺炎四項檢測結果對比 哮喘組的發熱持續時間及住院時間均長于正常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哮喘組支原體IgM 及IgG 陽性率均高于正常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衣原體IgM 及IgG 陽性率均為0。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特征及肺炎四項檢測結果對比[ ,n(%)]

表1 兩組臨床特征及肺炎四項檢測結果對比[ ,n(%)]
注:與正常組對比,aP<0.05;“-”表示無數據
2.2 兩組支氣管鏡下表現對比 哮喘組支氣管鏡下顯示黏膜充血水腫、炎性狹窄或者壞死及痰栓阻塞發生率均高于正常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支氣管鏡下表現對比[n(%)]
2.3 MPP 所致難治性哮喘的單因素分析 兩組性別、年齡、化工材料或者粉塵接觸史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個人過敏史、家族哮喘史、IgE 水平、FEF25%~75%占預計值的百分比和特異性皮炎史對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MPP 所致難治性哮喘的單因素分析(n)
2.4 MPP 所致難治性哮喘的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個人過敏史、家族哮喘史、IgE 水平高、FEF25%~75%占預計值的百分比低及特異性皮炎史均為MPP 所致難治性哮喘的危險因素(P<0.05)。見表4。

表4 MPP 所致難治性哮喘的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
MPP 能出現在任何年齡段人群中,一年四季均可發病,患病數量正逐漸增多,且呈現出低齡化趨勢。疾病癥狀比較復雜,初期診斷時難度較高,未及時治療或者治療不規范能導致難治性哮喘等其他疾病,增加治療難度,影響患者預后[7,8]。本文從MPP 所致難治性哮喘的臨床特點和危險因素兩方面進行分析,旨在為臨床診治有關疾病提供參考依據。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哮喘組的發熱持續時間及住院時間均長于正常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哮喘組支原體IgM 及IgG 陽性率均高于正常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哮喘組支氣管鏡下顯示黏膜充血水腫、炎性狹窄或者壞死及痰栓阻塞發生率均高于正常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反映出和單純MPP 患者相比,MPP 所致難治性哮喘患者經治療后發熱癥狀持續時間和住院時間更長,肺炎四項中IgM 以及IgG 陽性率更高,開展支氣管鏡能觀察到更顯著的異常征象,結合上述特點能協助臨床判斷MPP 患者是否存在難治性哮喘。
引起難治性哮喘的因素多種多樣,需要臨床醫師仔細查找及甄別。胡海英[9]研究發現,導致哮喘出現及加重的危險因素較多,單因素占比僅為12%,兩種因素占比36%,三種因素占比40%,說明臨床治療時,針對某類因素開展處理后,患者的病情未獲得良好控制,需要繼續查找其他的因素并予以對癥處理。本次研究顯示:兩組個人過敏史、家族哮喘史、IgE 水平、FEF25%~75%占預計值的百分比和特異性皮炎史對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個人過敏史、家族哮喘史、IgE 水平高、FEF25%~75%占預計值的百分比低及特異性皮炎史均為MPP 所致難治性哮喘的危險因素(P<0.05)。分析原因如下:①個人過敏史或者家族過敏史:存在個人過敏史或者家族過敏史者,發生哮喘的幾率更高,且發生哮喘后多病情嚴重,治療時難度較高。②IgE 水平:IgE水平較高的MPP 患者更易發生難治性哮喘,原因是過敏原出現后,能激活處在呼吸道黏膜的B 淋巴細胞,使其分泌出IgE 和炎癥細胞等表面的IgE 受體相結合,釋放多類活性介質,引起Ⅰ型變態反應,進而產生可逆性起到阻塞,導致哮喘[10-14]。③FEF25%~75%占預計值的百分比:FEF25%~75%占預計值的百分比降低提示存在可逆性的氣流受限,伴隨病情進展,能產生支氣管相關平滑肌功能障礙,引起無法逆轉氣道狹窄,進而可能演變成難治性哮喘[15-17]。④特異性皮炎史:存在特異性皮炎史者,發生MPP 后更易導致難治性哮喘,考慮原因為存在濕疹、脂溢性皮炎以及蕁麻疹等會增加哮喘的危險性,可能是該類患者機體中的中間絲相關蛋白表達增多,該類蛋白屬于哮喘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18,19]。Ge 等[20]研究發現,吸煙也是造成哮喘發生的一個危險因素。但本次研究中未觀察吸煙是否會對MPP 患者的難治性哮喘發生產生影響,還需在未來研究中進一步完善。
綜上所述,MPP 所致難治性哮喘患者的發熱持續時間及住院時間較長,支原體IgM、IgG 陽性率較高,且支氣管鏡下的異常表現更明顯,個人過敏史、家族哮喘史、IgE 水平高、FEF25%~75%占預計值的百分比低及特異性皮炎史均是MPP所致難治性哮喘的危險因素,需要結合這些因素采用針對性治療方式控制患者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