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修澤
當今,世界格局特別是歐亞格局正在發生新的變化。在外部出現“新變局”和內部強調“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雙重新形勢下,我們研究的思路也應拓展和更新。今年以來,我對東北和新疆先后作了幾個月的調研。在調研中產生一個新的想法:研究東北全面振興,既要鉆進東北,又要跳出東北看東北。同樣,研究新疆發展,也應既鉆進新疆,又要跳出新疆看新疆。基于此,這里提出一個東北與西北(新疆)“雙向聯動”的構思。這是今年產生的一個新想法。下面對西東“雙向聯動”從四個方面作些分析。

2022年以來,歐亞局勢發生重大變化,俄烏、俄歐、甚至俄美沖突持續。在歐亞局勢發生新變化的情況下,有三點動向:
其一,俄羅斯已經明顯出現“向東看”趨勢,在今年9月初的海參崴“東方論壇”上,普京總統已公開表明俄羅斯“向東看”。這是一個必然趨勢。
其二,從最近撒馬爾罕舉行的上合組織會議動態看,中亞五個斯坦也出現“向東看”的趨勢,希望加強與中國的聯系。
其三,更重要的是西亞兩個國家—土耳其和沙特,也開始“向東看”,尤其是沙特比較明顯。二戰之后沙特一直是美國的一個親密伙伴,但現在圍繞石油問題沙美之間產生矛盾。盡管美國政府軟硬兼施,然而沙特王儲穆罕默德·薩勒曼及其領導的政府依然堅持獨立行事,特別是他現在提出要加入“金磚集團”。
無論是俄羅斯、中亞,還是西亞這些國家“向東看”趨勢,都給中國帶來機遇,當然也有挑戰,但更多的是機遇。
無論是東北振興還是新疆穩邊,不能僅僅考慮經濟發展,還必須考慮安全。從歷史上東北與新疆涉及國家安全的經驗教訓來看,有三件大事值得總結。
第一件事,在清朝中葉中國東北與西北(新疆)曾“雙向聯動”,抗擊侵略。
我這次到新疆考察,對此印象深刻。乾隆二十九年(1764),沙俄侵犯中國新疆,蠶食中國領土,朝廷組織東北與新疆聯手抵御外敵。一個重大的舉措,就是乾隆下令東北軍民“西遷新疆”戍邊。比較典型的是派1018 名錫伯族官兵,帶著家眷共3425 人,從當時的盛京(今沈陽)出發,經過內蒙和當時中國領土的外蒙,走了一年零四個月到新疆伊犁的察布查爾戍邊,看后令人感動。我們的祖先為了抗擊外族侵略,曾組織東北與新疆聯手行動,這是一典型經驗。
另兩件事,是民國期間,中國國家安全遭到破壞,甚至造成兩度分裂,教訓慘痛。

一次是,20世紀30年代,日本軍國主義在東北策劃成立所謂“滿洲國”,造成國家分裂。
另一次,是20世紀40年代(1944年到1946年,實際延續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蘇聯某種勢力在中國的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地區)策劃成立了所謂“東突厥斯坦共和國”造成國家又一次分裂。我原來看的書上說,到1946年“東突”即取消,但這次實地考察,當地知情者告訴我,1946年雖然“東突”國號被取消,但是此股勢力組織活動仍未停止,一直延續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關于此事需進一步核實)。更嚴重的是,直到今天“東突”流毒并沒有完全肅清,最近幾年新疆動蕩不安與此有關。
一是,東北人口流失嚴重,經濟發展遲緩。
十年間東北三省人口流失大體是個什么態勢呢?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有關數據顯示,由遼寧往北推到吉林、黑龍江,人口凈流出一個省比一個省多:遼寧凈流出115 萬,吉林凈流出337 萬,黑龍江凈流出646 萬,三省流失總計1098 萬,相當于世界上一個中小規模的國家。人口流失以后,人才也受損失,這是東北一個很大的問題。
原因比較復雜。首先與體制、結構,特別是民營經濟不發達有內在聯系。從三省的民營企業在整個中國民企500 強所占數據看,由南向北越來越少,遼寧8 家,吉林2家,黑龍江1 家;民營企業由南向北是8:2:1,人口流失由南向北是1:3:6。人口的流失與經濟改革的推進程度、市場化的程度是緊密相連的,應從體制上找原因。
二是新疆總體生產力水平落后,人均GDP 較低。
以去年(2021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為例,我提供四個“階梯型數據”:
全國人均GDP 為8.1 萬元;
全新疆自治區人均GDP 為6.2 萬元;
南疆四地州(喀什地區、和田地區、巴州,克州)人均GDP 為3.4 萬元(只相當于全區的54.8%);
其中,我考察的和田地區最低,2021年全地區生產總值456.72 億元,按常住人口250.47 萬計算,人均GDP 僅1.8萬元(不足2 萬元)。
以上四組數據排列下來,明顯是8:6:3.4:1.8,和田地區目前是全國最窮的地市之一。
注意,這里說的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不是居民收入,這個問題很嚴重,怎么辦?

第一,根據本次會議“把握機遇挑戰的中國與世界”總體思路,建議國家明確提出和制定歐亞變局下中國東北與西北(新疆)“雙向聯動”戰略。
基于新一屆政治局中,東北(遼寧)和西北(新疆)均有同志入局,建議經中央批準并在中央直接領導和協調下,兩地負責同志適當時機會商雙方合作事宜。
第二,建議中央把東北和新疆放在總體戰略中一并考慮,有些好的做法,如:各地“對口援疆”的模式(我這次親歷:天津負責和田地區東三縣,北京負責和田地區中三縣,安徽負責和田地區西部皮山縣等,人員資金項目均到位),可適度引進到東北來,改變目前西東兩地對口支援“西實東虛”的局面,以充分發揮廣東、浙江、江蘇在對口支援東北的實質作用。
第三,建議東北和西北進行實在的產業合作。具體方略:
1.能源合作
包括石油(東北有大慶油田、吉林油田、遼河油田;新疆有克拉瑪依油田等)、天然氣,以及新型能源,特別是光伏發電。
建議發展光伏產業。兩大因素:一看“天”,即日照時數與太陽總輻射量。南疆全年日照時數多少?我獲悉是2470—3000 小時,意味著平均每天日照為6.8 小時至8.2小時,比東北多。這里太陽總輻射量多大?我獲悉“年總輻射量”是每平方厘米138.1—151.5 千卡,很高。再看“地”,這里比鄰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地利好,僅僅和田可以規劃570 平方公里土地來發展光伏產業。
2.礦產采掘合作
東北礦業開發歷史悠久,不僅有開礦經驗,而且力量雄厚,但隨著資源枯竭,設備和技術能力未能充分發揮。而新疆礦產資源豐富(特別是昆侖山)。過去是因為沒有鐵路,礦產運不出來。今年6月16日,和田到若羌的“和若鐵路”正式運營。至此,世界第一條環沙漠大鐵路全線開通。它的通車,為和田地區的礦業開采和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建議東北資本與新疆資本合作共同開發礦產業(重點是昆侖山的礦業開發)。
在當前國際資源競爭加劇的新格局下,新疆資源開發,涉及歐亞大格局變化后的重要戰略問題。應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同時,開發過程中要借鑒東北過去過度開發的教訓和現在保護性開發的經驗。
3.開展裝備制造業和數字產業合作
東北裝備制造業很有優勢(特別是遼寧機床、長春汽車以及黑龍江發電裝備等),數字產業比較先進(如沈陽中科院自動化所、哈工大機器人等),相對來說新疆較弱,雙方可以合作,尤其是發展信息安全產業,新疆大有可為。有些曾經流出東北的產業,可以用適當方式使其雙向交流(如新疆特變電和沈陽特變電),在兩地開花。
基于“世界變化和把握機遇挑戰”的需要,建議聯合舉辦中國東北西北“雙向聯動”高峰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