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忠仁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攻堅之年、收官之年,也是實施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全面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關鍵之年。今年以來,新冠疫情持續蔓延,全球經濟復蘇放緩等新舊因素交織,給全球并購市場帶來巨大挑戰。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大幅減少,國內并購數量保持高位但并購金額大幅減少。并購活動主要集中在國企改革以及國有企業推動的產業升級、資本重組和集團整合。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本屆世界并購大會以“投資并購新空間,非標市場新高地”為主題,共同探討大變局之下全球并購新趨勢,共同研究資本市場新機遇和新挑戰,這對于增強全球交易者信心、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世界經濟復蘇和金融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借此機會,我就建設高標準、高質量、全要素產權市場,加快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打造全球企業投資并購新空間作分享交流。

今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明確了加快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為今后一個時期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提供了行動綱領。
產權交易市場是以國有資產交易為基礎、以非標準化產品和非連續交易方式為各類產權權益交易、生產要素交易、公共資源交易和企業融資、投資與并購服務的資本市場。自誕生以來,始終肩負著國有資產公開、公平、公正、陽光交易的重任,最大程度上發現投資者、發現價格,為國資優化配置和保值增值提供高效平臺,有效支持了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為我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揮了重要作用。
作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產權交易市場在要素市場體系建設中一直承擔著創新者、建設者和運營者角色,在公共資源交易市場整合、共享中也日益發揮著基礎性、引領性與支撐性作用,在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中更應肩扛使命、勇當先鋒,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為貫徹落實《意見》決策部署,推動產權市場加快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中國產權協會制定《產權交易市場加快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行動實施方案》,確定了三大主要任務:一是深化“八大體系”建設,包括豐富理論體系、完善制度(法規)體系、優化信息(網絡)體系、提升信用(文化)體系、強化自律與風險防控體系、發揮市場服務體系效能、提升標準化體系、提高教育培訓體系質量;二是推動實現“六統一”,包括統一制度(規則)、統一標準(信用)、統一接口數據、統一信息發布、統一過程監測、統一結果公示;三是強化“六大功能”,包括信息集聚功能、價格發現功能、制度規范功能、中介服務功能、投融資功能、資源配置功能。
協會提倡因地制宜、分步推進全國統一的產權交易市場和要素資源市場建設。依托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實施,優先推動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雙城經濟圈、黃河流域、東北區域等區域產權交易機構先行先試;同時,加快與公共資源交易平臺、要素交易市場融合發展,推進區域要素資源市場一體化建設;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跨區域一體化協同發展的模式,推動實現產權交易市場的全國大統一。
目前,北京產權交易所、天津產權交易中心和河北產權市場已攜手組建京津冀產權市場發展聯盟。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江蘇產權交易所、浙江產權交易所、安徽省產權交易中心等29 家產權交易機構也組建了長三角產權交易共同市場,實現了長三角三省一市產權交易機構全覆蓋。山東產權交易中心聯合沿黃?。▍^)要素交易機構,共同發起成立了黃河流域要素市場聯盟。廣東省交易控股集團、深圳交易集團、廣州交易集團和珠海產權交易中心,共同探索構建粵港澳大灣區產權交易資本市場。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與西南聯合產權交易所合作建立了川渝產權共同市場。黑龍江交易集團、沈陽聯合產權交易所集團、吉林長春產權交易中心、大連產權交易所組建了東北區域產權交易機構聯盟,共同為東北經濟振興貢獻力量。武漢光谷聯合產權交易所整合湖北全省專業平臺,成立湖北省聯合交易集團。浙江省以浙江產權交易所為基礎,整合省、市、縣三級國有資產交易機構,搭建了全省統一的國有資產交易數字化平臺。廣東、廣西、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福建、寧波、廈門等地產權交易機構圍繞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拓展業務合作。各地產權交易機構積極行動,為全面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成規范而高效的產權交易市場而努力。
據中國產權協會統計,2021年我國產權交易資本市場共成交項目9953 萬余宗,年交易額22.11 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交易規模首次突破20 萬億元。其中,產權轉讓項目27545 宗,交易額5488 億元;企業增資項目1212宗,融資金額3760 億元;資產轉讓項目91323 宗,交易額4714 億元;各類所有制企業混改項目1594 宗,交易額2756 億元;金融產品交易項目8128 萬宗,交易額16 萬億元;與服務“一帶一路”國家倡議相關的產權交易項目37 宗,交易額91 億元。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間,產權交易資本市場累計交易額突破90 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29%。
中國產權協會建設運維的全國產權行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已與全國61 家產權交易機構數據聯網,成立四年來,該平臺累計披露項目45.6 萬宗,總金額5.5 萬億元;成交項目16.7 萬宗,總金額3.2 萬億元;國家發展改革委認為該平臺是產權交易行業數據交互、資源共享的重要樞紐和服務國資監管、助力國企改革的重要載體。
今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的意見》,提倡通過積極推進產權規范交易、支持兼并重組等七種方式,有效盤活存量資產,形成存量資產和新增投資的良性循環。
上海聯交所持續推進“一體兩翼多平臺”業務發展戰略,夯實“一網交易”,打造不良資產交易、融資租賃綜合服務平臺,為各種所有制企業提供全要素、全方位、全鏈條綜合服務,2021年上海聯交所交易額突破萬億規模。今年4月和5月,上海市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國家考核排名連續榮獲全國第一。與此同時,上海聯交所持續推進證券市場和產權市場雙輪驅動,促進標準化市場和非標市場協同發展,主動與上海證券交易所聯動;北京產權交易所上線“中央企業資產盤活專區”,為社會各類機構參與存量資產交易提供陽光化、市場化的平臺;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西南聯合產權交易所成功舉辦線上“川渝共同產權市場盤活存量資產專場推介會”。
據統計,今年1-10月,全國產權交易市場完成企業國有資產交易包括產權轉讓、資產轉讓和增資擴股項目近3萬宗,交易額超過4000 億元,項目數和交易額同比增長均超過30%。產權交易市場在國有企業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引進增量資本、提高國有資本配置效率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產權交易資本市場助力國資國企改革,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打造了一批成交金額高、企業效益好、社會影響大的企業并購與混改典型案例。比如,五礦營口中板、上海淞澤置業、誠志科融控股、上海弘安里企業等產權轉讓項目成交金額都在30 億元以上。中廣核風電、華電福新能源、上海積塔半導體、上海兆芯集成電路、上海燃氣等企業增資項目融資金額都在30 億元以上。去年,北京產權交易所成功助力中廣核風電引入14 家戰略投資者,募集資金305.3 億元,成為產權交易市場單筆增資項目募資金額最高的項目,創下“國內新能源電力領域最大股權融資項目”和“2021年度國內非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權融資項目”等多項紀錄;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助力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內資股增資項目,融資400 億元,打造在香港上市的國有金融企業通過內地產權交易機構進行內資股融資的典型案例;山西省產權交易中心完成江鈴重型汽車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沃爾沃卡車公司以7.81 億元成功受讓,形成山西首筆涉及國有資產海外并購、實現境外資金跨境結算的經典案例。這些案例充分體現了產權交易資本市場在服務企業投資并購中的作用。
黨的二十大為產權交易行業發展注入新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梢灶A見,各類產權流轉、資本流動、資金融通活動將越來越活躍,各類要素資源配置需求將越來越旺盛,各類所有制企業并購等市場化需求越來越多。這為產權交易資本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新動力和新機遇,需要我們順勢而為,積極把握。
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行業發展帶來戰略機遇——產權交易資本市場將迎來戰略性轉型升級,不僅自身體制機制要進行變革,市場制度建設將得到完善,平臺功能將得到提升,而且在推動其他要素市場建設和制度完善中,將發揮更加重要的基礎支撐和先鋒引領作用。
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行業發展注入新活力——產權交易資本市場將與其他金融市場協同發展,在促進金融要素流轉,服務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服務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投融資,支持實體經濟等方面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為行業發展提供持久動力——產權交易資本市場將更大力度服務國企改革,助力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盤活存量資產,推進國企混改。
構建區域協同發展和全面開放格局賦予行業新使命——產權交易機構將逐步推進區域整合和聯合發展,促進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合作共贏,全方位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拓展對外開放新格局,融入全球市場體系,對接全球資源要素,幫助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促進全球資源優化配置。
建設國際金融中心賦予上海難得的發展機遇——“十四五”期間,上海將支持多元化金融市場創新,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產權市場迎來新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