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綠色交易所
2021年是我國全面開啟“碳中和”征程的元年,園區“碳中和”作為綠色發展的創新形式之一,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北京綠色交易所充分發揮低碳發展服務等方面積累的豐富經驗,助力金風科技亦莊智慧園區通過購買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抵消園區內所排放的全部溫室氣體,使其成為我國首個可再生能源“碳中和”園區。此次“碳中和”服務,為推動綠色能源變革、實現我國園區“碳中和”服務模式的復制和推廣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園區作為我國經濟活動的重要載體,是助力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引擎之一。我國現有工業園區、物流園區、商務辦公園區等多種園區1.5 萬多個,其中國家級和省級工業園區約2500 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部分園區產業要素較為密集,存在著資源消耗集中、碳排放規模較高等問題,特別是對于減排壓力較大的工業園區來說,在新能源替代和消納方面仍然任重道遠,亟需向“低碳”“零碳”園區轉型。作為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引擎,“碳中和”園區建設的加快推動,將成為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路徑之一。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動園區綠色低碳發展,出臺一系列支持政策。2021年2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將“提升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循環化水平”列為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產體系的重要任務;202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大力提升風電、光伏發電規模”“深入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補齊和延伸產業鏈”;2021年10月,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選擇100 個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園區開展碳達峰試點建設,在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對試點城市和園區給予支持,加快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為全國提供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隨著政策的深入推進,各地積極建設“碳中和”園區,踐行“雙碳”戰略。據研究測算,大力發展“碳中和”園區將為國家“雙碳”目標貢獻至少15%的減排量,帶來約30 萬億的投資需求。為助力園區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風科技”)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加入“碳中和”園區的建設中來,北京綠色交易所以此為契機主動對接,發揮低碳發展服務等方面積累的豐富經驗和專業能力,助力金風科技亦莊智慧園區(以下簡稱“金風智慧園區”)獲得“碳中和”認證證書,邁出了國內園區“碳中和”的第一步。
金風科技聚焦能源開發、能源裝備、能源服務、能源應用四大領域,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發布的全球風電整機制造商市場份額排名,2021年金風科技新增裝機容量全國第一、全球第二。截至2021年年末,金風科技已實現全球風電累計裝機容量超86GW,逾4.4 萬臺運行風電機組遍布世界,相較于火電每年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1.6 億噸。在積極發揮可再生能源產業優勢、推動綠色能源轉型的同時,金風科技不斷加強自身環境管理體系的建設和運營,發揮行業引領作用,探索構建“碳中和”園區——金風智慧園區,挖掘綠色潛力,打造“零碳”生態圈。
金風智慧園區建于2010年,建筑面積超過9 萬平方米,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形成集可再生能源、智能微網、智慧水務、綠色農業和運動健康等功能于一體的綠色園區生態系統。園區部署了4.8MW分散式風電、1.95MW 分布式光伏和釩液流、鋰電池、超級電容等多種形式儲能,以大力推動綠色能源利用。
園區通過高效使用可再生能源,每年可節約電費超過300 萬元。在可再生能源發電量與園區用電負荷存在時間差異,新能源電量返送電網消納的情況下,自發自用綠電,園區總體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將近50%,可實現清潔能源就地采集和消納,提升園區清潔能源使用率。此外,金風智慧園區通過大數據等各項技術實現降能耗、提能效,在園區安裝30 余臺直/交流充電樁,為員工使用純電動汽車出行提供方便,引導員工選擇更低碳的駕駛出行方式,貢獻個人減排成效。一系列的創新舉措,為園區能源結構的轉型注入一股強大的驅動力,也為日后“碳中和”園區的建設提供了重要思路。

圖1 零碳智慧園區場景及生態平臺
知之非艱,行之惟艱。做好“碳中和”園區的建設工作,需要緊緊圍繞園區生產生活的能源消耗,設計全方位的解決和落地方案。由于“碳中和”園區的概念在國內尚屬全新,對園區的規劃和設計方案更是沒有先例可循,因此,尋找“碳中和”的有效路徑成為當務之急。從具體路徑來看,首先是明確頂層設計,以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理念為原則,強化低碳發展頂層設計,研究并制訂低碳轉型行動方案及路線圖;其次是明晰碳排放統計、核算范圍,界定園區內需要被納入核算體系的生產活動;最后是篩選核算方法,結合碳排放核算標準和要求,對碳排放量統計和核銷方法進行核算。
經過對一定時間內園區溫室氣體排放水平進行核算后,金風智慧園區發現仍有一部分碳排放無法通過技術改造手段來完全消除。北京綠色交易所結合多年的低碳服務經驗,為金風智慧園區提出“碳中和”方案:在園區2020年自發自用電量不計入碳核查范圍的基礎上,對全年間接排放產生的11937 噸二氧化碳當量(tCO2e)溫室氣體,通過購買注銷等量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予以抵消,實現“碳中和”。
經過北京綠色交易所對排放數據和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注銷的監督核實,2021年1月28日,我國首個可再生能源“碳中和”智慧園區認證儀式在北京舉行,北京綠色交易所向金風科技頒發了《碳中和證書》。至此,我國首家“碳中和”園區正式誕生。
基于北京綠色交易所高效、專業的服務,以及金風智慧園區實現“碳中和”的創新成果,金風智慧園區入選了生態環境部“2021年綠色低碳典型案例”。金風科技表示,未來將不斷發揮自身在可再生能源開發和智能微網建設方面的優勢,借助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等多種方式,幫助更多的園區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并早日實現“碳中和”的宏偉目標。
就在不久前,該園區交出了獲評可再生能源“碳中和”園區后的首份成績單:可再生能源年發電量750 萬千瓦時,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占50%,經過核算,使用綠電減少的總碳排放量達4260 噸。①

圖2 金風科技智慧園區
除此以外,金風科技在低碳運營和低碳生產方面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技術推廣方面,除了亦莊園區,金風科技還在福建三峽海上風電產業園、江蘇金風科技—江蘇中車電機海上風電綜合園區實施“碳中和”智慧園區建設,部署實施節能技改的技術路線;綠色能源應用方面,率先在業內提出“綠色供應鏈”理念和系統解決方案,以智慧化管理實現產業低碳化發展、能源綠色化轉型、設施集聚化共享、資源循環化利用,最終實現園區內部主動降低碳排放結合外購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達到碳中和與生產生態生活的深度融合。
北京綠色交易所對此次“碳中和”園區的認定,獲得各界的支持和肯定。經人民日報、北京電視臺、北京日報等多家重量級媒體報道,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首先,對園區綠色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北京綠色交易所將“碳中和”的概念落實到每一個具體行動方案,進一步拓寬了“碳中和”的實踐應用,積極參與到園區“碳中和”行動中來,展現出綠色能源結構調整和實現“雙碳”目標的可行路徑。
其次,為“碳中和”園區建設提供示范。金風智慧園區項目的完成,有效探索出未來低碳綠色園區的示范應用,為其他園區和企業的碳中和行動提供重要經驗,將涌現出一大批綠色發展的創新案例,助力打造更多的“碳中和”綠色示范園區。
最后,可以更好地賦能產業鏈綠色低碳發展。“碳中和”園區的建設將更好地優化園區內企業、相關行業上下游的碳排放情況,北京綠色交易所則通過為企業提供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注銷等零碳解決方案,在助力園區實現自身“碳中和”的同時,賦能減排產業鏈的綠色發展。

圖3 碳中和智慧園區頒證儀式
“碳”路美好,逐綠而行。國家“碳中和”愿景的實現,離不開企業、園區、交易所的共同努力,“碳中和”園區將通過助力產業蝶變升級,重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格局,金風智慧園區只是一個起點。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將北京綠色交易所定位為“面向全球的國家級綠色交易所”,未來,北京綠色交易所將著眼“雙碳管理公共平臺”“綠色金融基礎設施”的功能定位,以服務金風智慧園區“碳中和”為契機,致力于為更多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提供專業服務,為全國乃至全球貢獻“碳中和”解決方案,助力更多行業、企業實現綠色升級,繪就“碳中和”藍圖,構建美好未來。
注釋:
①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新聞中心:《“碳中和”園區經驗全國推廣,綠色發展中的“亦莊力量”》(發布日期:2022-03-14)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7240762231340229&wf 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