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民
2021年是我國全面建設現代化強國、闊步走向共同富裕的一年,也是我國社會保障改革與制度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一年,多項頂層設計與中長期規劃出臺,相關制度建設有了新的突破。2021年12月31日,中國社會保障學會發布2021年度中國社會保障十大事件,旨在反映我國社會保障改革與發展的進展,留下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的關鍵性痕跡。
十大事件是2021年中關乎社會保障改革與制度發展的重大事件。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強調,排在前三位的事件意義特別重大:一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進行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特別強調:社會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治國安邦的大問題。要加大再分配力度,強化互助共濟功能,把更多人納入社會保障體系,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需求,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促進我國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這些重要論述為我國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二是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對推進養老、育幼服務體系建設特別是兒童福利發展做出了部署,將直接推動兒童及涉老社會保障制度建設。三是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通過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為新時代養老服務及相關老年保障體系建設提供了基本依據。這三件大事關乎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建制與方向,關乎“一老一小”兩個最重要群體的切身利益,從而具有特別重要的戰略意義及對實踐的指導意義。
接續的七大事件也具有重要意義,分別是:國務院發布《醫療保障基金使用監督管理條例》,開啟了醫療保障法治化的大幕,首次為保障醫保基金安全、促進基金有效使用、維護公民醫療保障合法權益提供了較為詳細的法律依據。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意見》,明確了保障性租賃住房基礎制度和支持政策,有助于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促進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人地位和權益保障法》,為進一步完善軍人社會保障制度提供了新的法律依據。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21-2030年)》和《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為優化婦女和兒童的發展和成長環境、保障婦女和兒童的合法權益提供了重要保障,也為發展兒童與婦女福利事業提供了行動指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八部門共同印發《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回應了我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維護勞動保障權益的訴求高漲,是對新就業形態下勞動者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完善,也有利于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對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做了相應的改革,縮小個人賬戶規模、擴大參保人員的門診共濟是朝著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目標邁進的一大步。國家醫保局和財政部印發《關于建立醫療保障待遇清單制度的意見》,標志著醫療保障制度作為國家層級的制度安排正在走向以待遇統一為核心內容的新發展階段,充分體現出這一制度的公平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