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興亮
近年來,浙江省云和縣搭建與省社會救助信息管理系統鏈接的社會救助“聯連幫”平臺,與全縣所有社會救助相關部門和所有鄉鎮(街道)互聯互通,實現救助對象“大覆蓋”、救助資源“大統籌”、救助信息“大整合”、救助方式“大轉變”、救助工作“大合力”,形成了統籌銜接、政社互補、高效便捷、兜底有力的多層次綜合救助新格局。其中,依托“聯連幫”信息平臺,創建“幸福清單”線上呈現和線下送達機制,效果尤為顯著。
將困難群眾獲得各相關部門救助的情況匯總在“聯連幫”信息平臺,讓群眾網上可查,一目了然。同時,又將該清單打印在紅紙上,讓各鄉鎮(街道)相關工作人員送到相關困難群眾手中。這項由云和縣民政部門統籌牽頭建立的“困難群眾幸福清單”制度,主要做法如下:
(一)推動“幸福清單”責任化。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縣委專題部署低收入農戶大走訪活動,建立縣領導聯系工作機制,34名縣領導每人聯系一個村,包鄉走村、分戶施策、定向幫扶。建立由39個部門為主要成員的社會救助部門聯席會議制度,提高社會救助整體效率。二是建立長效幫扶機制。集中優勢資源和力量,重視、培養和配備基層“一懂兩愛”的“三農”干部隊伍,精準幫扶困難群眾增收。成立云和縣“聯連幫”服務中心,加強機關黨建、企業黨建、社會組織黨建聯合引領機制,動員機關黨員干部、商企員工、社會愛心人士、志愿者共同參與“物質+服務”長效幫扶。三是開展“零距離”探訪。建立黨建引領·暖心服務“零距離”探訪慰問制度,以自然村、社區片區等小網格或微網格為單位,推選“鄰里互助長”255名,負責對轄區內困難群眾提供探訪關愛服務。建立村(居)黨組織探訪慰問困難群眾制度,各村(居)黨員每季度至少探訪慰問一次所聯系的困難群眾戶。
(二)推動幫扶項目清單化。一是生成“一戶一單”。將政府民生服務政策進行匯總,形成政策禮包,通過“聯連幫”向各救助部門和鄉鎮(街道)推送,發放到社會救助經辦人員手中,實現救助政策、救助條件、申請程序公開透明。同時,全縣各救助幫扶部門、社會組織及愛心企業等將困難群眾受助審批發放情況錄入“聯連幫”社會救助信息平臺,經平臺管理員整理后,自動生成政府幫扶困難群眾的“幸福清單”。每名困難群眾均有專屬“幸福清單”,明確家庭狀況、殘疾類別等基本情況以及幫扶部門、幫扶措施、幫扶資金等保障信息。二是推行“一戶一策”。按照“每名低收入農戶都有1名幫扶干部結對,不同類型低收入戶分不同方式幫扶”的模式,每名結對幫扶干部深入每戶低收入農戶家中,對照“幸福清單”詳細了解低收入農戶家庭基本情況、政府各項扶持政策落實等情況,并根據結對戶實際因戶施策制定增收措施。三是實行“一季一送”。“幸福清單”實行動態更新,除本人可以在線上查詢外,還將困難群眾的幸福清單打印在紅紙上,由各鄉鎮(街道)按季度一對一、面對面將“幸福清單”送給受助對象,讓他們了解所享受的救助幫扶情況。
(三)推行“幸福清單”標準化。一是完善內容。在充分應用省社會救助信息管理系統基礎上,依托“聯連幫”救助信息服務平臺,打通同政務服務2.0平臺以及各社會救助管理部門(單位)之間的信息數據壁壘,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按救助“一件事”服務流程,推進實現“一門受理、一證通辦”,提供“一站式”服務。二是加強集成。梳理有效數據,集成“幸福清單”,主要涵蓋14個“一件事”聯辦事項的結果信息,并逐步加入縣補充數據,豐富“幸福清單”數據種類。三是提升體驗。對“幸福清單”展現模板進行美化,通過掃“幸福碼”查看線上“幸福清單”。
目前,云和縣“政府領導、民政牽頭、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社會救助工作機制基本形成,借助社會救助“聯連幫”平臺創建的“幸福清單”線上呈現和線下送達機制,成效顯著。
(一)救助程序更加科學便捷。困難群眾只需憑借一張身份證,就可以在平臺完成困難求助申請,救助職能部門則可以在平臺“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實現救助申請最多跑一次。落實主動發現機制,已主動救助在校低保大學生91人77.35萬元,因病致貧561人次85萬元。
(二)救助對象確保精準不漏。通過“幸福清單”平臺,聚焦特殊群體,實現救助資源信息共享、救助對象統一認定、經濟狀況統一核對、救助需求統一發布、救助資源統籌使用、救助事項協同辦理、救助績效精準評估,困難群眾該疊加享受的救助政策不遺漏,不該重復享受的政策不重復,已解決或緩解的困難不過度救助。目前,經平臺核對提醒,取消特困人員重復享受殘疾人生活補貼、護理補貼8人;取消困境兒童重復享受殘疾人生活補貼6人;主動提請低保、低邊殘疾人申請兩項補貼,新增享受生活補貼120人、護理補貼110人。
(三)困難群眾更為幸福滿意。截至目前,已發送幸福清單24669份,讓困難群眾定期知道自己能夠獲得哪些部門、哪些政策、多少錢的救助幫扶,手上有了明白卡、心中有了明白賬,進一步增強了幸福感、獲得感,提升了滿意度。
“困難群眾幸福清單”制度已實施3年多,在探索過程中主要有三點經驗和啟示:
(一)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有利于提升社會救助的精準度。打通各社會救助管理部門(單位)之間的信息數據壁壘,加快社會救助對象的信息數據共享,實現社會救助事項智能篩選、精準識別,能避免救助幫扶“漏、重、過”現象的產生。將政府民生服務政策進行匯總,形成政策禮包,通過信息平臺向各救助部門和鄉鎮(街道)推送,發放到社會救助經辦人員手中。各救助幫扶部門、社會組織及愛心企業等又將困難群眾受助審批發放情況錄入社會救助信息平臺,經平臺管理員整理后,自動生成政府幫扶困難群眾的“幸福清單”,從而對全縣所有救助對象所享受到的各部門各類救助情況一目了然,達到精準幫扶的目的。
(二)推動民政業務數據共享有利于提升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全面推進民政工作和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以智慧民政為主載體,以數字民政為總抓手,建立起“數字賦能、智慧應用、整體智治、高效協同”的數字民政。以“民政碼上辦+政務服務”推動民政事項管理服務升級,以“民政數源提升+多方數據共享”推動多部門多領域數據融合發展。充分利用“幸福清單”信息平臺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進一步構建設施共用、內容共享、互聯互通、安全可靠的統一信息平臺,提升服務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三)打造一站式聯辦工作機制有利于實現“最多跑一次”改革。建立“一窗對外、信息共享、分工負責、部門協作、整體服務”的工作協同機制。各部門立足職能、主動協同,按救助“一件事”服務流程,做好相關工作。搭建社會救助“幸福清單”信息平臺,整合共享全縣社會救助各類業務信息數據。深化社會救助“最多跑一次”改革,簡化申請社會救助辦事流程,推進社會救助“碼”上辦,實現社會救助政策一碼知曉、社會救助一碼通辦,從而提升社會救助精準度和時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