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宋文景
村居潔凈寬敞,墻繪豐富多彩,廣場上是歡聲笑語,田地間盡顯詩情畫意,一間間愛心圖書室向村民開放,一堂堂兒童心理輔導課程開到鄉村小學……隨著越來越多設施“硬件”和服務“軟件”落地重慶,當地鄉村面貌煥然一新。這一切改變的背后,無處不彰顯著公益慈善的力量。
互聯網深刻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推動著慈善事業創新發展。4月27日至29日,由重慶市慈善總會主辦、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以下簡稱“騰訊基金會”)、騰訊公司西南總部特別支持的“鄉村振興·重慶專場”公益活動在重慶舉行。
本次活動采用線上線下、配捐配套等形式多渠道籌集資金,培育可持續且富有地域特點的優質公益項目,營造充滿地域特色的公益氛圍。騰訊提供5000萬元配捐資金、價值2000萬元廣告金,并從傳播資源、數字工具能力等維度,讓更多網友參與公益活動,幫助重慶公益組織加強數字化建設。一批助力鄉村振興的公益慈善好項目將獲得有力支持。
重慶市潼南區崇龕鎮老店村是一個普通的小山村,村里年輕人大多選擇外出務工,他們中的多數人在農歷正月初八前就早早離開家鄉,踏上務工旅程。留守老人照看著留守兒童,一切顯得寂寞和平常。
為了讓留守老人感受社會大家庭的溫暖,重慶市潼南區慈善會每到春節期間,就會走進村莊舉行慰問活動。今年元宵節,老店村村委會將老人們聚集在一起,慈善會工作人員與志愿者為老人們包湯圓、煮餃子,表演節目。現場除了舞蹈,還有老人喜歡的川劇變臉、魔術表演等節目。演員和觀眾無分彼此,共同參與。老人們缺少子女陪伴的孤獨得到了慰藉。
“我有4個子女,7個孫子、孫女,現在只有1個兒媳和2個小孫子在家,其他人都去了外地,他們過年回家也住不了幾天,有的甚至都沒回來。”在老店村,80歲的劉奶奶說,“子女不在身邊,但是有慈善會的志愿者,還有一幫老姐妹、老兄弟一起過,同樣是一種團圓。”
“美麗鄉村關愛計劃”是重慶市潼南區慈善會推出的慈善項目,主要通過發放慰問物資、開展關愛活動、社工服務和發放助學金、醫療補助等方式,關愛鄉村留守老人及特殊困難群體。這樣的活動已經舉行了好幾年。今年,潼南區慈善會將它“上網”,登陸騰訊公益平臺,參加“鄉村振興·重慶專場”活動,這不僅可以在線上募款,還能獲得企業配捐。
騰訊公益平臺運營負責人余和謙介紹,在騰訊公益平臺,和鄉村振興相關的項目占總項目的80%以上。過去解決鄉村社會痛點,提供公共服務,都是通過線下籌款,現在通過互聯網籌款,會更有優勢。本次“鄉村振興·重慶專場”活動,看起來是一個專場,背后卻是無數小項目,實際上是在幫助每一個村莊解決各自的痛點。
“我的家鄉巫溪縣文峰鎮是高海拔山區,冬天很冷,還會下雪。每年冬天我都會收到一份特別的禮物,那就是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們編織的圍巾、手套和帽子,雖然我不認識他們,但是我能感覺到他們在關心我。”重慶巫溪縣的女孩田彩梅這樣說。父母在外打工多年,田彩梅在義工溫暖陪伴下,從小孩子長成了少女。
田彩梅告訴記者,她的學校建成鄉村學校少年宮,每天放學她就會到少年宮參加興趣活動。除了書法和寫字,還有舞蹈課,在這里她還學會了“一字馬”和“朝天蹬”。在這里,她可以無憂無慮地玩耍,而不是承受壓力和思念。
紅櫻桃義工協會是重慶市關注留守兒童的社會組織,田彩梅正是他們幫助的一名兒童。紅櫻桃義工協會每年給留守兒童送去圍巾、手套等物資,幫助他們克服山區的寒冷。隨著活動深入,協會理事長曾鵬意識到,給孩子們送溫暖不能只是暖手,還要暖心,關愛他們的心理健康。他們給孩子捐贈愛心禮包,還送出心理健康手冊,多年來累計送出15萬冊。
為給鄉村留守兒童提供全方位的幫扶,紅櫻桃義工協會啟動了“鄉村兒童心理計劃”,以學校基礎設施為載體,打造鄉村未成年人心理保護的聚焦地—“甜甜屋”。“甜甜屋”承載集科普宣傳、篩查預警、危機干預等功能,通過專業的心理課程體系,賦能教師、志愿者、基層組織,為鄉村兒童成長提供一個有愛的樂園,讓孩子們得到專業的引導和關懷。
紅櫻桃義工協會計劃在重慶17個市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鄉鎮打造“甜甜屋”,這需要超過300萬元的花費。靠著傳統工作方式和本地的慈善力量,難以支撐這樣的愿景。但靠著外界支持,這個夢想還是有機會實現的。騰訊公益平臺運營負責人余和謙表示,公益平臺助力鄉村振興主要提供兩種能力,一是通過技術手段構建信任基礎,營造良好生態;二是鏈接社會資源,幫助提煉亮點,實現高效籌款。
“鮮花伸了伸懶腰,春天就被蝴蝶叫醒了。”
這是10歲的土家族小朋友涵涵寫給志愿者的一句詩。“她平時性格內向,喜歡安安靜靜地看書,她說讀書的時候就覺得自己一點都不孤獨。”志愿者小穆說,涵涵最喜歡讀的書是《小王子》,她把這本書讀了好幾遍了,并表示以后有機會也要養一只跟書里一模一樣的小狐貍。
涵涵的爺爺曾對志愿者說:“我的兒子和兒媳婦都到浙江打工去了,我們讀的書不多,也沒有辦法幫她輔導家庭作業或者閱讀。讓娃兒不餓到凍到了就行了。”涵涵爺爺還說,有一次涵涵要買《牧羊王子》,他不曉得哪里能買到。
像涵涵這樣喜歡讀書但閱讀條件受限的小朋友,在重慶山區還有很多很多。山里的小花朵,也需要灌溉。重慶陸海國際傳播公益基金會啟動了“鄉助山野·閱讀計劃”,成為了“灌溉者”。該計劃致力于通過背包圖書室,將圖書流動起來,將書本學習和日常鄉村實踐相結合,促進鄉村兒童對家鄉風土人情的學習和了解。
“鄉助山野·閱讀計劃”還將村民的文化活動延伸至壩壩電影院、長者智能課堂、農家耕讀課堂等場景,以多種方式構建鄉鎮文化閱讀服務體系。為實現長遠愿景,“鄉助山野·閱讀計劃”申請在騰訊公益平臺募捐。憑借良好資質、理念和歷史數據,項目被評為優秀項目并受專場活動推薦。項目不僅可以在平臺募款,還能提升自身能力。
據了解,本次專場活動后,騰訊公益平臺將和重慶慈善總會合作,對各區市縣的社會組織開展培訓,內容包括公益行業通識、項目運營知識、財務規范透明化知識、平臺產品和工具使用、優秀案例講解等。這些都有助于中小社會組織的快速成長。
重慶市慈善總會會長劉光磊表示,“鄉村振興·重慶專場”公益活動,使大量默默無聞的公益項目接入互聯網公益平臺,充分彰顯了“互聯網+慈善”的現實意義。希望更多網絡公益平臺、網信企業、公益慈善組織等加入到數字鄉村建設,發揮各自資源優勢,推動數字化、智能化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西南地區總經理蔡光忠表示,去年公司將“推動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寫進公司戰略,在可持續社會價值創造、助力共同富裕方面持續探索。騰訊將發揮自身數字和科技能力,在民生領域持續提供助力。騰訊在公益領域有長期深厚的探索,未來還將持續發力,使公益在助力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出獨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