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福
(酒泉公路事業發展中心敦煌公路段,甘肅酒泉 735000)
保養與維護工作是確保公路工程可持續性發展的必要條件,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搭建互聯網平臺以輔助養護工作的開展成為公路管理部門的共識,利用互聯網平臺整合數據與資源,可以降低公路養護作業成本,提高公路養護工作效率,優化民眾的出行體驗[1]。為此,本文從公路工程養護平臺的現狀出發,分析公路工程養護平臺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著重探討互聯網背景下公路工程養護平臺的設計要點及關鍵技術,為養護平臺的建設提供參考。
我國地理環境復雜,氣候變化多樣,夏季多見地震、泥石流、暴雨、洪澇等自然災害;西部地區冬季氣溫較低,公路路面容易形成冰層,導致過往車輛打滑,交通事故頻發,因此,定期對自然災害及交通事故高發的路段進行檢查,有利于及時發現并采取合適的措施處理問題,例如,通過封閉路段、清理淤塞、設置路障等方式降低自然災害對公路的損壞,為過往車輛及行人提供安全保障。
互聯網背景下搭建合格的公路工程養護平臺能夠實現不同區域的數據共享,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對于公路主管部門而言,大量數據存儲于同一數據庫中,在進行公路養護作業時,可對數據庫進行檢索以合理安排養護工作,并讓公路養護工作人員根據工作要求合理選擇工具,提高信息的利用率,降低對資源的損耗。同時,由于平臺數據具有較高的準確性與時效性,受到人為因素影響的概率較低,可以為公路養護管理的決策提供真實的數據支持。
互聯網背景下搭建合格的公路工程養護平臺能夠為用戶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務。對于平臺用戶而言,及時更新的公路養護信息能幫助其判斷公路狀況,合理選擇出行方案,例如,在公路進行特別養護作業時,工作人員于平臺發布封路公告信息,使用戶能夠了解該路段的封堵時間及養護情況,從而在封路期間避開該路段出行,提高出行體驗。
互聯網背景下搭建合格的公路工程養護平臺能夠加強不同部門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公路工程養護平臺的服務對象并非只有公路養護部門,還有公路管理部門,平臺的搭建能夠為兩個部門提供交流渠道,促進信息的交流,避免孤島現象的出現,保證公路的正常使用。
互聯網背景下搭建合格的公路工程養護平臺能夠提升公路養護質量。不完善的公路養護方案是導致養護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公路養護平臺的搭建能夠讓管理者合理安排養護任務,不斷優化養護方案,讓公路養護工作人員依照養護方案進行作業,從而提升養護效率,延長公路的使用壽命。
在公路養護工作中,公路工程養護平臺能夠極大地減輕養護工作難度,提高養護效率。建立平臺時,除數據匯總、路段監控及其他重點工作外,還需關注數據標準不統一、信息傳輸滯后的一系列問題。
公路工程養護工作過程中涉及的數據多且雜,包括養護時間、養護路段、養護項目、養護措施等,在既往使用的養護模式下,相關數據依靠人力收集與整合,而互聯網背景下公路工程養護平臺能夠從各個系統中調用數據,優化數據的整合過程。不同系統中數據的格式與標準存在一定差異,若不能很好地解決此問題,將導致不同系統之間難以進行數據交換,極大地降低了公路養護數據的利用率,所以,在進行公路養護平臺建設時,應統一數據標準,提高數據利用共享率。
養護工作的及時開展是公路正常使用的重要保障,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已損壞路面、路基造成的交通事故,提高人們的出行體驗。因此,事故信息、路面損壞信息的及時上報至關重要。公路工程養護平臺是信息上報的重要渠道,若信息上報與指令下達的流程煩瑣,將導致公路養護信息傳輸滯后,進而導致養護工作開展不及時,因此,在進行公路養護平臺建設時,應注意優化信息傳輸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數據的收集是公路養護平臺的重點工作內容,而數據的整合利用則容易被忽視,致使目前尚未形成科學的養護技術體系,平臺制作的理論模型與公路實際情況存在一定差異,進行公路的養護決策時缺乏支持,科學性較低,因此,在進行工程養護平臺建設時,應采用科學的整合數據,為養護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互聯網背景下的公路工程養護平臺由不同系統組成,包括地理信息系統、軟件平臺、網絡系統等,各系統的設計要點存在一定差異,需要設計人員區分并合理利用。
地理信息系統的主要職責是對公路上的各種設施進行準確的定位,幫助公路養護工作人員直觀地查看設施是否完好及其運行狀態,并據此制訂合理的養護方案。
在進行地理信息系統設計時,由于電子地圖漫游時間較長,設計人員可采用Ajax 技術進行設計工作,減少等待時間,并結合公路養護平臺的實際運行需求優化系統各項功能,且該技術無須安裝控件也能夠保證平臺的穩定運行,為養護管理工作提供數據支持,減少了管理人員的工作量。在進行地理信息系統開發時,為準確劃分公路設置量區段,預防數據的重復輸入,可采用BPM 技術進行開發工作,為公路養護管理部門提供高效的信息查詢服務及直觀的圖形數據,幫助公路養護工作人員明確自身職責,促進養護工作的有序開展。
軟件是實現公路工程養護平臺與用戶之間數據交互的關鍵,用戶通過客戶端獲取內部數據,從而判斷道路具體情況,優化出行方案。在進行軟件設計時,設計人員可采用多層架構理念,擴大系統管理范圍,后臺數據庫可選用SQL Server2000,以提供較為豐富的函數,更加方便使用,軟件平臺需根據養護平臺運行特點進行選擇,保證平臺運行的安全性,為用戶提供準確的數據信息。
在配置網絡系統硬件方案時,設計人員應加強模塊化設計,確保零件的更換不會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保證后續系統升級的可行性。同時,在當今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設計人員還需考慮納入較為先進的安全技術,確保養護平臺內部數據的安全性與可靠性,為養護工作提供高質量服務。
互聯網背景下搭建的公路工程養護平臺能夠對不同系統中存在的養護相關數據進行檢索、采集、整合,從而實現數據格式與標準的統一,更好地管理養護數據,為用戶提供更為精準的信息。數據采集與傳輸技術主要包括數據庫鏡像技術、中間件技術、數據接口技術等[2]。
6.1.1 數據庫鏡像技術
數據庫鏡像技術是一種集群技術,指利用鏡像技術復制業務系統數據庫中存在的數據,并將其存儲于養護平臺中心數據庫中,不僅能幫助公路工程養護平臺采集數據,還能避免業務系統數據庫異常而導致的數據缺失。該技術具有較高的安全性與實時性,占用帶寬少,且不會對業務系統的正常運作造成影響。
6.1.2 中間件技術
中間件技術是位于平臺與應用之間的通用服務,具有較高的靈活性與兼容性,能夠屏蔽底層操作系統復雜性,使得開發環境簡單、統一,降低了程序設計的復雜性,因此,具備較強的數據保密性,若存在數據庫鏡像技術不適用且數據保密性要求較高的情況,則可利用該技術進行平臺的開放,不會對業務系統的正常運作造成影響。
6.1.3 數據接口技術
數據接口技術是指數據交換系統開放數據接口,從而實現數據的傳輸與交換,該技術具有較強的針對性,進行數據傳輸時的響應速度快,出現數據異常的概率低。
大數據又被稱為巨量資料,具有體量龐大、種類繁多的特點。大數據技術能夠對既往公路養護作業過程中產生的數據進行預處理、分析、挖掘等處理,從而制作科學、準確的養護決策模型,明晰養護作業的規律,為公路養護主管部門進行養護決策提供數據支持,間接保障了養護作業的質量。
在互聯網背景下,搭建合格的公路工程養護平臺具有重要意義,能夠實現不同區域內的數據共享,促進不同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流,為用戶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務,進而提升公路養護效率及養護質量,最大限度地延長公路的使用壽命,但在進行養護平臺建設時,除數據匯總、路段監控的重點工作外,設計人員還需關注數據標準不統一、信息傳輸滯后及其他一系列問題,需做到完善數據格式標準,優化信息傳輸流程,避免養護工作開展不及時,同時掌握地理信息系統、軟件平臺、網絡系統等設計要點,利用已有的數據采集與傳輸、大數據的技術科學地進行整合,建設一個合格的公路工程養護平臺,協助公路養護工作人員保質、保量地完成養護作業,為用戶提供可靠的路況信息,為公路養護決策提供數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