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劃/本刊編輯部 執行/范佳富
地名管理是國家行政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面廣,不僅關乎人們日常生活,更關系到國家主權、社會治理。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民政部門(地名行政主管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地名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履職盡責、勇于擔當作為,不斷加強地名管理標準化建設,持續推進地名公共服務提質增效,全面加大地名文化保護力度,地名工作邁上了新臺階,有力地服務了國家發展穩定大局。
這十年,地名管理標準化建設成果豐碩。民政部先后印發了《關于加強地名標志設置和管理的指導意見》《關于進一步清理整治不規范地名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對地名使用規范等作出了明確規定。2022年5月,新修訂出臺的《地名管理條例》,為進一步提升地名管理法治化、科學化、規范化水平提供了堅實保障,開啟了我國地名管理新時代。與此同時,民政部門研究制定了地名信息服務、地名文化遺產、外語地名譯寫等標準,初步形成了地名標準體系。
這十年,地名公共服務實現提質增效。一方面,依托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成果,充分運用電子地圖、遙感影像等技術方式,推動互聯網與區劃地名深度融合,建成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查詢量近億人次。另一方面,立足于發揮國家地名信息庫優勢,開展鄉村地名信息服務提升行動,指導互聯網地圖新增鄉村地名367.5萬條,全國200多萬個鄉村、超2億人受益,有效填補了公共服務盲點、打通群眾生活堵點,助力鄉村振興。
這十年,地名文化保護得到全面加強。民政部門加強地名文化保護力度,積極傳承弘揚優秀地名文化。特別是在中央宣傳部指導下,民政部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攝制播出兩季大型地名文化節目《中國地名大會》,累計覆蓋全國電視觀眾超過8億人次,微博閱讀量超9.2億次。民政部還指導各地加快建立名錄保護制度,一批千年古縣、古鎮、古村落和近現代重要地名納入保護名錄。其中,山東省成功申報認定千年古縣7個,認定省級地名文化遺產18個。重慶市建立兩批市級歷史地名保護名錄共211條,評選出54個歷史文化名鎮、46個歷史文化名村。
“關山初度塵未洗,策馬揚鞭再奮蹄。”回首過往,地名工作實現了質的飛躍,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在新的偉大征程上,地名工作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必將迎來新階段、譜寫新篇章、開創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