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慈英 唐敬軍 李沛哲
2021年,湖南探索開展“電力大數據+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試點工作。試點開展以來,省民政廳與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網湖南電力)密切配合,在株洲、岳陽等5個縣區取得了階段性試點成果。
國網湖南電力根據各地電力信息化基礎,綜合考慮當地民政部門實際,選定株洲市蘆淞區、淥口區、攸縣、茶陵縣、岳陽市君山區等5個區縣,作為低收入人口監測試點地區。省民政廳從全省低收入人口數據庫提取5個區縣的低保、特困、低保邊緣戶、脫貧監測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困難戶等6類群體,共計約3.25萬人納入電力監測范圍。其中,納入保障的(含分散供養特困對象)2.94萬人、未納入保障范圍的低收入人口3081人。
湖南省民政廳與國網湖南電力協同聯動,組織雙方相關業務處室、下屬企業等多次召開座談會、工作部署會、現場會,部署推進試點工作。
建立組織機構,統籌協調試點工作。省級成立由民政廳救助局、信息中心、低收入家庭認定指導中心,國網湖南電力科技互聯網部、能源大數據中心、信通公司參與的監測試點工作推進小組,明確責任分工。市縣級對應成立數據匹配專項工作小組,負責編制到村(社區)和供電所一級的通訊錄、開展基層民政和電力人員配合行動,專職推進低收入家庭與用電戶編號一一匹配,一次性采集錄入、核對核實低收入人口用電戶編號。
制定實施方案,指導基層工作推進。前期摸底省內各縣區低收入人口基數、供電所分布、基層對口機構人員隊伍力量等情況,選定5個基礎條件較好、有代表性的區縣進行試點。按照“摸清核準基礎數據、完善信息共享機制、強化精準數據建模、做好數據成果運用”的思路,在株洲、岳陽分別召開現場推進會,厘清基層民政部門和供電所責任分工,部署低收入人口家庭用電戶編號采集與核實等任務。同時,針對試點區縣制定《“電力大數據+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試點實施方案》,明確信息采集、監測內容、工作流程和實施步驟等。
夯實支撐基礎,改造監測預警平臺。省民政廳和國網湖南電力提出平臺需求、提供業務指導,湖南能源大數據中心具體承擔平臺設計和研發工作。目前,已初步建好邊緣人口準入建議、低保戶退出預警、低收入家庭畫像和低收入人口數據分析等平臺功能,構建的低收入人口退出預警和準入建議功能模塊,均支持自定義設置紅、黃、藍三級預警模型,支持實時生成對應預警數據和明細清單,并可通過平臺直接將監測線索在線推送至基層民政工作人員。
建優監測模型,聚焦高質高效預警。一是打牢數據基礎。省民政廳與國網湖南電力簽訂信息共享協議,民政廳定期共享低收入人口名單,國網湖南電力完成低收入家庭與用電戶表的關聯匹配、提供用電及繳費情況、電費減免名單等。二是強化數據運用。湖南能源大數據中心充分利用已共享的信息,結合當地居民、低保戶、貧困戶家庭的平均用電、繳費次數、配備電表數等情況,積極推進監測模型研究建設,并基于“電力大數據+低收入人口”監測模型開展常態化監測分析。三是調優監測指標。充分運用人工智能、推薦算法、機器學習等前沿理論技術,研發設置科學高效的監測模型。通過“模型+數據”協同,形成試點區縣的準入建議和退出預警明細表,說明預警的等級、人口信息、用電相關情況等,并通過電信專線,及時將監測明細推送省民政廳線索核實系統,經核實后的監測結果反饋回監測模型修正指標參數,形成信息流閉環,反向推動監測模型優化。
今年以來,監測模型充分發揮主動發現、精準識別困難群體的作用,共計發出電力監測預警線索3422條,其中退出預警線索3092條,準入建議線索330條。全部線索借助線索核實系統分發至各鄉鎮(街道),基層工作人員根據已納入保障對象退出預警和低收入人口準入建議線索,通過實地入戶、電話調查等方式,開展線下核查,不僅核實線索本身是否屬實,還透過線索的表象擴展至深入核查其家庭困難程度,以點擴面,更加詳實地掌握其家庭收入、財產保有、家庭成員狀態等信息,做到每一條線索有一個回復,并嚴格落實低保與特困政策,給予或取消相應救助。在3092條退出預警線索中,高額用電預警線索668條,疑似多房產預警2424條,經核實清退在保家庭212戶;330條準入建議線索中,經入戶調查,7戶已納入或擬納入低保。同時,強化對監測成果的成效分析。依據線索中已清退的保障家庭和擬納入的低保戶用電行為,逆向驗證監測模型合理性、有效性,增設年電費高于1400元的高額用電和低于500元的低額用電參考基礎線。通過每一輪監測成果的成效分析,不斷優化電力監測模型,助力構建服務型監測救助體系。
豐富數據維度。進一步調優監測模型指標參數,促升困難識別的“精度”。持續推進電力數據和低收入人口的“戶—表”匹配工作,通過模糊匹配、多字段匹配輔以人工核準等手段,提升“戶—表”匹配率,確保雙方數據精準匹配。在深入夯實基礎數據的前提下,通過基層民政工作人員現場核查結果的反饋,不斷迭代優化模型算法,提升準入、退出研判的準確性。一方面,為不同群體類型、不同區域的低收入人口細分場景,根據實際情況設計靈活可調的不同建議、預警等級閾值,進一步實現研判模型和實際情況的契合;另一方面,豐富標簽維度,結合農村、城市間人口流動及復雜的居住環境、用電行為等場景,深挖電力數據與家庭經濟關聯關系,引入省民政廳核對中心已共享的相關數據,拓寬數據維度,如社保、醫療、銀行、不動產等信息,豐富監測角度,嘗試分析更貼合生活情景的多元化標簽,細化整體家庭經濟畫像,以相關外部數據輔助提升模型準確性。
完善監測平臺。進一步提升系統預警能力,強化信息化支撐的“力度”。持續完善電力端監測系統,拓展電力監測場景,依托“民政—電力”點對點專線,將電力端監測系統融入民政廳低收入人口監測預警平臺,實現雙方的數據、服務常態化線上自動交互,暢通“監測—核對—救助”內循環,形成預警、核對、核實的工作閉環。以服務提供的方式將準入建議和退出預警常態化推送至省民政廳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與社會救助資源庫等數據進行線上自動比對,以新增移動端小程序為抓手,促進基層線下核查、線上反饋便捷化,形成結構化的歷次線索核實庫,用于鞏固提升監測線索準確度。
深化監測機制。進一步健全低收入人口監測體系,彰顯為民服務的“溫度”。將空巢老人、困難殘疾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長江禁捕和退捕漁民中困難人口等納入監測范圍,配合電力公司為該部分群體提供電力“關愛碼”服務。在獲得用戶授權的前提下,根據其所在家庭實時用電情況,綜合考慮其歷史用電信息、醫療、社保等數據,實時分析用電行為異常情形,自動生成不同等級的預警信息,支撐救助機構、社區網格員、福利機構等開展上門救助,支持相關慈善機構、社會組織、愛心人士等社會力量提供關愛服務。同時,聯合國網湖南電力開展電費減免政策落實監測工作,及時更新各類低收入人口信息,便利精準減免低收入人口電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