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民政廳副廳長 方洽平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統一規劃體系 更好發揮國家發展規劃戰略導向作用的意見》,推動新時代殯葬事業高質量發展,根據《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民政部《“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和《廣東省民政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編制了《廣東省殯葬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旨在更好服務于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建設具有廣東特色的惠民殯葬、綠色殯葬、文明殯葬、法治殯葬、智慧殯葬,推動新時代廣東殯葬事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與國家發展規劃要求相適應。2018年11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統一規劃體系 更好發揮國家發展規劃戰略導向作用的意見》印發,提出:“以規劃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是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模式的重要體現。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發展規劃對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的作用明顯增強,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作用日益顯現。”
二是與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廣東省地處中國大陸最南部,毗鄰港澳,有21個地級以上市、122個縣(市、區),常住人口1.26億人,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11萬億元。廣東是人口大省、經濟大省,但區域經濟發展很不平衡,占全省面積20%的珠三角地區(9個地市),經濟總量占全省80%以上。
三是與廣東殯葬事業發展相適應。廣東殯葬事業主要歷經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959年至1977年,為起步階段。1956年毛澤東、朱德等151位老一輩革命家明確提出全面推行火葬,掀開了中國殯葬改革的序幕。1959年廣東開始倡導推行火葬。第二階段:1978年至1997年,為反復階段。上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有的地區喪葬陋習出現回潮,與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很不協調。1992年,廣東省政府要求樹立殯葬改革新風,與經濟改革同步。第三階段:1998年至2005年,為強力推進階段。1997年,國務院頒布《殯葬管理條例》,廣東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條例,全面推行城鄉殯葬改革,1998年省政府提出殯葬改革三年計劃。2001年廣東實施《廣東省殯葬管理工作“十五”計劃》,這是廣東實施的第一個殯葬事業發展五年計劃。第四階段:從2006年至今,為轉型升級階段。相繼實施全省殯葬事業發展“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規劃。規劃以人民群眾需求為導向、以強化基本公共服務為主線,持續推動殯葬改革。
《規劃》結合廣東殯葬事業發展實際,提出了發展目標:到2025年,全省殯葬服務充分發展,基本服務更有保障,選擇性服務更加豐富,殯葬服務設施日趨完善,公益性安葬(放)設施覆蓋率、節地生態安葬率顯著提升;殯葬事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城鄉發展水平、珠三角地區與粵東西北地區發展水平差距逐步縮小;殯葬綜合監管有力有效,殯葬行業發展更加規范,殯葬信息化管理和服務全面普及,現代文明殯葬新風尚逐漸形成。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一是惠民殯葬水平不斷提高。殯葬基本服務保障對象范圍進一步擴大,殯葬基本服務質量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喪葬負擔進一步減輕。二是殯儀館建設持續加強。殯儀館等級創建和評估標準進一步完善,全部殯儀館實施等級創建并納入標準化管理。殯儀館火化機尾氣排放治理全面完成,實現火化機尾氣經凈化后達標排放。三是安葬(放)設施建設加快。優先建設公益性骨灰堂,嚴格控制經營性公墓建設,全省安葬(放)設施不斷完善,更好保障群眾“逝有所安”需求。四是節地生態安葬水平不斷提升。全省節地生態安葬率達到70%以上。實施節地生態型公益性公墓示范項目,每個地級以上市至少建有一個節地生態安葬點。五是殯葬信息化建設不斷加強。廣東省殯葬管理服務信息系統全面推廣應用,實現信息數據部、省、市、縣縱向互聯互通,政府各部門橫向共享共用,殯葬服務和管理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六是殯葬文明新風廣泛弘揚。殯葬領域移風易俗深入推進,厚養薄葬理念逐步形成,文明節儉禮葬進一步推行,網絡祭掃、鮮花祭掃、植樹紀念等文明、綠色、低碳祭掃方式逐步普及。
《規劃》圍繞構建惠民殯葬、綠色殯葬、文明殯葬、法治殯葬、智慧殯葬五大體系,提出15項具體任務,有步驟、分階段推進殯葬事業發展。
構建惠民殯葬。一是完善殯葬基本服務保障制度。在全面實施城鄉居民殯葬基本服務由政府免費提供政策的基礎上,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逐步實現殯葬基本服務由政府免費提供政策惠及非廣東省戶籍人口,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適當增加服務項目、提高服務標準、免費安葬(放),進一步提升殯葬基本服務均等化水平。二是完善殯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堅持立足群眾殯葬服務需求和經濟社會長遠發展需求,不斷完善殯葬設施規劃和建設,滿足人民群眾殯葬基本服務需求。三是加強殯儀館規范管理。建立健全廣東省殯儀館等級管理體系,全省殯儀館全面開展等級創建工作,加強各殯儀館設施設備建設、服務質量建設、業務管理建設、人才隊伍建設、信息化建設、黨風行風建設等,全方位提升管理水平。
構建綠色殯葬。一是加強殯葬領域環境保護。堅持生態環保,全面加強殯儀館火化機尾氣排放治理。二是實施節地生態安葬方式。大力推行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資源的節地生態安葬(包括海葬、樹葬、花葬、草坪葬、壁葬等)方式。三是推進節地生態安葬設施建設。按照綠化、美化、亮化、文化要求,加快建設與自然環境融合、土地復合利用的新型生態安葬設施。
構建文明殯葬。一是加強殯葬改革宣傳。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和傳播方式,深入宣傳殯葬改革成果及先進典型案例,弘揚尊重生命、厚養薄葬、慎終追遠的思想觀念,轉變群眾喪葬觀念。二是深化喪葬習俗改革。把移風易俗納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鎮創建和美麗鄉村建設之中,破除喪葬陋俗,樹立殯葬新風。三是促進殯葬服務多元化。堅持以公益性為主體、經營性為補充的多種殯葬服務供給模式。
構建法治殯葬。一是加強殯葬管理制度建設。加快殯葬管理政策文件的立改廢工作,適時啟動修訂《廣東省殯葬管理辦法》。二是健全殯葬監管執法體制。堅持依法行政,明確部門職責分工,落實政府各職能部門在殯葬領域的監管責任。三是加強殯葬問題綜合治理。探索建立“醫院(逝者住所)—殯儀館—安葬(放)設施”的殯葬服務無縫對接機制,依法嚴厲整治殯葬領域損害群眾利益等行為,推動殯葬領域綜合整治,加強行業自律。
構建智慧殯葬。一是加快“互聯網+殯葬服務”進程。實現信息數據互聯互通和共享共用,逐步完成與其他政務服務信息系統協同應用。二是加快“物聯網+殯葬服務”進程。加強物聯網、大數據技術與殯葬管理服務全方位、深層次的融合應用。三是加快“新科技+殯葬服務”進程。鼓勵支持殯葬領域的科學技術研究,推動新科技在殯葬領域的推廣應用。